更新时间:2020-12-10 18:54:37
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文前辅文
序
致谢
对中国发展中制度性变革的重新审视:土地确权和产权稳定之迷(代前言)
绪论
第一章 农地产权制度的可信度,即“有意的制度模糊”之所以生效的原因
一 调整与分散:土地是维护社会安定的手段?
二 土地所有权:“权利束”还是“绝对的、最高的权利”?
三 土地登记:界定所有权的权限
四 国土资源部:权力从分散走向集中
五 土地的使用和租赁:摇摆于意识形态、市场和社会稳定之间
六 哪些因素确保了制度的正常运行
第二章 为什么农民没有权利
一 生产队的土地到底怎么了
二 土地征用并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唯一手段
三 地籍簿缺席带来的问题
四 习俗权,缄默的权利?
五 两难困境:历史遗产还是社会公正?
第三章 中国的草原管理:“空制度”的创建
一 中国的草原和草原政策
二 《草原法》的缺陷
三 《草原法》的制定
四 《草原法》的修订
五 明确草原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六 土地改革:还草原于牧民?
七 不清晰的界定:谁可以(或不可以)使用并承包草原?
八 保护牧场,禁止垦荒
九 进退维谷的草原政策
第四章 争议地带
一 处于重重压力之下的森林资源
二 林业产权制度有何特殊之处
三 国家森林政策的几个关键问题
四 砍伐森林和非法征地
五 林权与习俗权及私人所有权的关系
六 转型中的林业制度
第五章 “四荒”拍卖政策
一 荒地:有待开发的丰沛资源?
二 制度和社会经济因素的重要性
三 愚公移山:荒地政策的起源
四 拍卖的一般程序
五 荒地政策的实施
六 说服上级:长城村
七 强制实施:官厅村
八 告别城乡差别?
第六章 国有化和私有化之间
一 中国的沙尘暴
二 共有财产的相关学术讨论
三 宁夏的草原:从习惯性放牧到草原承包制
四 来自盐池县的试验
五 公地的范围
六 附录:两份传单
结论 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学
一 所有权作为一种制度
二 土地管理方面的关键问题
三 谁是中国土地的所有者?
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关于土地所有权的规定
附录一 两个村庄的土地权属界线认可书
附录二 国营林场和村庄之间的土地纠纷材料
附录三 乡村学校的土地权属界线认可书
附录四 某砖窑的土地权属界线认可书
附录五 “第二轮”土地承包(农民持有的副本)
附录六 “第二轮”土地承包(村民委员会持有的副本)
附录七 责任山承包合同
附录八 长城村拍卖宜林“四荒地”造林合同
附录九 官厅村“四荒地”拍卖合同书
附录十 将农村土地转让给一家企业的手写合同
附录十一 上垣村草原界线四至范围的手写协议书(不包括地图)
附录十二 某村庄的草原使用合同
附录十三 某农户的草原承包合同
中英文专有名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