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22 11:12:00
封面
总序
公民身份与民族认同
历史与想象之间
一、亨廷顿反对亨廷顿?
二、文化为什么重要?
三、应然=实然?
启蒙·排斥·侵略
一、由民族主义导向所提出的问题
二、民族主义启蒙性的基础
三、启蒙民族主义的排斥性
四、启蒙民族主义的侵略性
城市化、社会政策创新与地域社会公民身份建构
一、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和农民工:东莞个案
二、社会改革何以可能?
三、以地域公民身份为本位的社会政策变革
四、社会政策改革与地域社会公民身份的形成
五、结论
当代契约主义研究
对强力的垄断和对独立者的赔偿
一、引言
二、“最弱意义的国家”的产生过程
三、学界对“最弱意义的国家”产生过程的现有批评及其反思
四、惩罚的条件与支配性保护机构的权威
五、越界行为、同意与非生产性交换
六、义务与责任之间——诺齐克为何失败
七、结论
通过谁与为了谁
一、可行能力思路的批评及其依据
二、互惠互利,抑或相互性?
三、通过谁:对正常能力要求的包容性解释
四、为了谁:政治自主性的代价
政治态度与政治信任
转型中国的政治信任
二、政治信任的测量及其中国应用
三、转型期中国公民的政治信任:水平与变化
四、政治信任的国际比较:水平与结构
五、政治信任产生及变化的社会基础
六、转型中国政治信任的特征
七、结论:转型中的政治信任生成模式
“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一、问题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三、研究构想
四、预期结果与研究意义
立法参与研究
促动、引导与制约
二、“促动”“引导”与“制约”:政治文化的三重功效
三、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
四、分析
立法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一、群体利益、制度内维权与立法参与
二、公民立法参与案例分析
三、立法参与何以成为可能?
稿约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