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9-06 16:25:21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论语讲习录》序
第一讲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一 关于“人”“弘”“道”的字义解释
二 关于“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哲学解释
三 余论
第二讲 “性与天道”
一 对“性与天道”的追问
二 “性与天道”问题,回避还是回答?
三 当今儒学的走向
第三讲 “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一 先秦齐鲁之势简析
二 “道”的语义透视
三 “变”的历史解读
四 结语
第四讲 “朝闻道,夕死可矣”
一 对“朝”“夕”“闻”“道”的字义解释
二 历代学者对“闻道”的注释
三 对孔子“闻道”内涵的辨证考察
第五讲 “允执其中”
一 关于“允”和“执”的字义训诂
二 关于“中”的字义训诂
三 关于“允执其中”的意涵
第六讲 “君子有三畏”
一 “君子有三畏”分述
二 还原孔子的思想
三 王安石讲过“天命不足畏”吗?
第七讲 “子不语怪力乱神”
一 关于“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断句
二 对“子不语”一句如何理解
三 对“怪、力、乱、神”四事的解释
第八讲 “德不孤,必有邻”
一 关于“德”的含义
二 关于“德不孤,必有邻”的几种不同解释
三 “敬义立而德不孤”与“德不孤,必有邻”的联系
四 “德不孤,必有邻”的《论语》原义探究及其现代价值
第九讲 “不学礼,无以立”
一 “礼”的涵义以及“立”的对象
二 “不学礼”则无以立身——礼仪(礼制)之“立”
三 不学礼则无以立德——礼义之“立”
四 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第十讲 “吾其为东周乎”与“吾从周”
一 《论语》“公山弗扰”章歧解:“宗周”与“黜周”
二 “王鲁黜周说”辨析
三 “吾从周”即损益以“兴周”
第十一讲 “政者,正也”
一 “政”与“正”之字义解释
二 “正”之主体
三 “正”之层次
四 “政”之实现
五 结语
第十二讲 “修己以安人”
一 “修己以安人”释义
二 “修己安人”如何实现
三 “修己安人”的现代反思
第十三讲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一 引领君子之风的“为己之学”
二 作为儒家学统的“为己之学”
三 “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的关系
四 “为己之学”的意义
第十四讲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一 历代阐释梳理
二 由“君子”与“小人”之概念探孔子之本意
第十五讲 “和而不同”
一 “和而不同”的自然观:自然界本是万有不齐,和而不同
二 “和而不同”的政治观:天下事本非一人意见,何得强同?
三 “和而不同”的伦理观:从“和同”观上判别“君子”与“小人”
四 “和而不同”在现代的文化观意义:“文化融合”而非“文化冲突”
第十六讲 “温故而知新”
一 教学义诠释所体现之师道
二 尊德义诠释所体现之师道
三 治事义诠释所体现之师道
第十七讲 “浴乎沂”
一 关于“公西华侍坐”章四种观点
二 “公西华侍坐”章“尊礼”旨归
三 “风乎舞雩”礼仪探析
四 “浴乎沂”四说析解
五 以“礼”析“浴”
第十八讲 “子见南子”
一 关于南子其人
二 关于“矢”“否”“厌”的字义解释
三 关于历代学者争讼的两个问题的探讨
余论
第十九讲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一 反对学习异端
二 攻击异端及其否定
第二十讲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一 中国历代主要思想家之诠解
二 明清天主教的诠释
三 古今中西之辨
四 思想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