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08-19 14:31:22
封面
编者的话
为继承国故而发展学术,为坚守师说而吸纳新知
季刚先生的句读理论是研究古代韵文语法的指南
壹 古代韵文句法系统纲目
贰 对“古代韵文句法系统纲目”的举例说明
对非议或误解黄侃古音学的澄清(上)注11
一 林语堂冠以“循环论证”
二 张世禄评论黄侃古音学
三 王力批判“唯心主义”
文献语言学注93
一
二
三
陆宗达、王宁先生学术的渊源、传承与发展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文始》比较研究
一 《笔记》与《文始》之关系
二 《笔记》《文始》中结论一致的同族词
三 《笔记》《文始》中侧重点不同的同族词
四 结语
党性民间文艺与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注124
一 通过民间文艺作品体裁研究人类社会共同进化史
二 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研究民间文学的性质与特征
“舜子变型”故事在中日两地的流传变异
一 释名
二 现存敦煌七种文本的校读
三 形态分析
四 敦煌文献之外的文献和考古资料
五 这一类型故事在日本的文献流传
六 这一故事类型在五代以后中国主流文献中的缺失
七 当代中国口传文艺中的“舜子变型”舜孝故事
八 “舜子变型”舜孝故事在日本本土以及冲绳地区的口头流传
九 结论
“寤言不寐,願言则嚏”的民俗学考辨注222
一 民俗词语的词汇意义与民俗意义
二 “寤言不寐,願言则嚏”民俗词的版本异文
三 《诗经·邶风·终风》的主旨
四 “寤言不寐,願言则嚏”民俗词解释的分歧
五 “寤言不寐,願言则嚏”解释正误的判定
六 古代喷嚏为五病之一
七 “嚏”的性质——杂占术
八 由“嚏占术”到“嚏民俗”
九 由“嚏民俗”到“嚏文学手法”
《永乐大典》编纂、辑佚与语言 文字学古籍(上)注272
四
五
康熙朝文人对宫廷藏书的阅读与利用注303
一 布衣文人走进宫廷的机遇
二 抄录宫廷图书的条件
三 朱彝尊抄录宫廷图书的启示
乾嘉笔记中的《说文》词义考证初探注356
一 词义考证的内容
二 词义考证的类型
三 词义考证的结构
四 词义考证的方法
五 词义考证的参证材料
六 词义考证的历史分布
新中国以来的甲金文研究注357
一 新中国以来的甲骨文研究
二 新中国以来的金文研究
结 语
读《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札记两则注377
两汉方言词的渗透融合式发展演变注395
一 引言
二 两汉方言词“渗透融合式”发展演变五例
三 结语
关于陆志韦先生的古音学思想
一 关于上古音研究法
二 语音史上的重要建树
三 关于复声母研究
神珙本五音图的性质
一 五音图的用途
二 五音图的用语
三 五音图的布图
四 五音图的语音
五 五音图的成书
六 五音图与神珙本和唐院本
金代《新修玉篇》注音例释注477
一 《新修玉篇》注音材料的丰富性
二 《新修玉篇》的注音形式和注音体例
三 《新修玉篇》的注音层次
朱熹在训诂实践中的语音学思想述评
一 朱熹对古音、古韵的朦胧认识
二 朱熹对音转现象的认识
三 朱熹以方言证古的思想
论段玉裁《诗经小学》的考据方法及其影响
一 《诗经小学》的版本与成书
二 以字考经:从本字出发的《诗经》研究
三 以经考字:从《诗经》出发的《说文》研究
四 《诗经小学》在《诗经》学的地位及其影响
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看章太炎对 古音学理论的应用注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