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25 18:13:00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学论著精选》编委会名单
导言
第一单元 比较文学理论研究
比较视域与比较文学本体论的承诺
一
二
三
四
五
现代意识观照下的可比性问题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可比性的意义及已有规范
三 现代思潮的挑战及其应对
四 类似性:应答现代意识挑战的新规划
双边文化关系研究与“原典性的实证”的方法论问题
比较文学平行研究功能模式新论
一 平行研究方法及其三种功能模式
二 类同研究中的多项式平行贯通方法
第二单元 译介学研究
论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
一 媒介者的创造性叛逆
二 接受者的创造性叛逆
三 接受环境的创造性叛逆
林纾的翻译
18世纪法国传教士汉学家对《诗经》的译介与研究
马若瑟的《诗经》选译
白晋对《诗经》的诠释
韩国英对《诗经》的译介
第三单元 主题学研究
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
一 先说人伦
二 次说自然
三 哲学和宗教
欲望的荒谬——莎士比亚《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和汤显祖《邯郸梦》的比较研究
一 比较的依据
二 内容的底蕴
三 本文分析之一:关于《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四 本文分析之二:关于《邯郸梦》
五 母题:欲望及其荒谬
六 想象的世界
七 荒谬与焦灼
曹雪芹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新人”形象比较
第四单元 文类学研究
试论欧洲十四行诗及波斯诗人莪默凯延的鲁拜体与我国唐代诗歌的可能联系
中国现代小诗与日本的和歌俳句
巴罗克的涵义、表现和应用
第五单元 形象学研究
弥尔顿《失乐园》中的加帆车
中国文学中一个套话化了的西方人形象
一 “洋鬼子”辞源初探
二 “洋鬼子”形象生成的史前史阶段
三 清代前中期几部笔记中的“鬼子”形象辨析
四 鸦片战争使“洋鬼子”成为单一语义的套话
五 结论
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问题与领域
第六单元 比较诗学研究
诗可以怨
诗无达诂
“迷狂说”与“妙悟说”
一 理智与非理智
二 狂热与虚静
三 神赐与积累
第七单元 跨学科的研究(上)
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
“我们拥有同一双眼睛”
一 “我爱你胜过这世上任何别人”
二 定格生命中“存在的瞬间”
三 “以语言文字来传达后印象主义”
四 “细描法是展示一个景物的最糟糕的方法”
五 “美几乎就是色彩”
略论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与文学的关系
第八单元 跨学科研究(下)
禅与诗人的宗教
论心理分析场中的曹禺戏剧本色
论王尔德的审美性伦理观
一 非理性哲学基础及对传统伦理学的清算
二 人生艺术化与“真正美好健康的个人主义”
三 社会主义——审美人的政治乌托邦
第九单元 中外文学关系研究
《赵氏孤儿》杂剧在启蒙时期的英国
六
七
八
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