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09-22 14:08:00
封面
版权页
第一章 戏曲种类与“剧种”
第一节 戏曲种类与“剧种”[1]
第二节 我们到底有多少“剧种”——对戏曲工具书中有关数据的分析[1]
第二章 闽台戏曲声腔剧种研究
第一节 闽南文化视野下的泉州戏曲研究[1]
第二节 印证福建宋杂剧:闽中作场戏与莆仙戏关系考探[1]
第三节 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福建戏曲声腔剧种研究[1]
第四节 闽南语系剧种声腔考察——以海南琼剧音乐唱腔为例[1]
第五节 从琼剧音乐的沿革看中国戏曲声腔剧种的趋同化[1]
第六节 关于2002年两岸戏曲大展[1]
第七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中的高甲戏柯派艺术传承研究及剧目推介[1]
第八节 困境中创新局——台湾戏曲的时代适应[1]
第三章 两岸戏曲表演艺术论
第一节 从跨文化论“当代剧场”的舞台空间表现[1]
第二节 形体、定格、亮相——京剧的表演艺术[1]
第四章 两岸戏曲音乐论
第一节 曲牌体与板腔体体式互相流转之探讨[1]
第二节 剧种音色论[1]
第三节 早期梆子腔“族性”音调举证——兼论台湾地区北管中梆子腔、二逢的音调来源[1]
第四节 黄梅戏“十腔九不同”阶段音乐唱腔特点初探[1]
第五节 “申遗”十年,昆曲音乐的新发展[1]
第六节 京剧风格钢琴曲创作研究[1]
第七节 中国现代戏曲音乐创作的三维特征[1]
第五章 戏曲的交流与传播
第一节 弦管曲词与梨园戏唱词的异同——只以唱“陈三五娘”故事题材来梳理两者的关系[1]
第二节 中国戏曲《寻亲记》在琉球的传播[1]
第六章 歌仔戏艺术论
第一节 台湾老歌子戏《山伯英台》之研究[1]
第二节 台湾歌仔戏“做活戏”后场乐师的即兴伴奏技巧与人才养成[1]
第三节 歌仔戏《七字仔调》曲牌系统唱腔
第四节 泉港“咸水腔”歌仔戏初探[1]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