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章 朱子理学与泉州关岳崇拜
关羽信仰之源流与宋明理学(新儒学)的发生与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宋明理学“接伊洛之渊源”,使儒学贯通天人而哲理化,其因应对佛道而崛起,又因兼融佛道而兴盛。因此,南宋以降,佛道释三教历经碰撞交融之演变,可以在关羽信仰中找到印记。河南洛阳关帝庙、冢、林三祀合一之关林,其大殿前有对联云:“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释称佛儒称圣道称天尊。”揭示了关羽从人到神,以及儒道释由争祀到共祀的历史演变过程。小说家罗贯中没有继承司马迁为农民起义领袖陈涉立世家的传统,而是继承朱熹尊蜀汉为正宗的传统,对后世评判政权兴替的伦理标准产生重大影响。同时,罗贯中宣扬理学家臧否人物的伦理标准,使“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观念深入人心。通过对泉州朱熹匾与岳飞砚的考察,阐释闽南泉州关岳崇拜“正气千年薪传”的文化蕴涵。
图4-1 泉州通淮关岳庙
关羽(175~219)信仰滥觞于隋唐(山西解州关帝庙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九年,即公元589年),而兴盛于明清(著名的荆州关帝庙、当阳关帝庙、关林关帝庙、解州关帝庙皆兴盛于嘉靖、万历年间)。正阳(北京)、荆州(湖北)、通淮(福建泉州)是汉民族最为古老的关王庙。从客观效果看,罗贯中(1330?~1400?)的《三国演义》对关羽信仰无疑起了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从《三国演义》的文本看,生当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所宣扬的正是朱熹理学的正统观与伦理观。这从位于闽南泉州文庙之东——通淮关岳庙的诸多文化因素(通过实地考察与查阅文献)可以得到印证。由此可见,关羽信仰中蕴含着丰富的理学(新儒学)文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