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百年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劃界

劃界對於田土法庭處理業權的工作十分重要,也是編製地稅冊(Rent Roll)的關鍵,而有了準確的地稅冊,才能據之徵收地稅。劃界後就要把地籍測量圖(它記載每一幅土地的位置和大小)上顯示的每一地段,配對到某一個(或多個)申報擁有該地段的人,這些申報者在受田土法庭傳召時,要親身向該法庭成員提交證據,證明他擁有所申報土地的業權。(25)由於鄉村內差不多所有家庭都擁有(或無異於擁有)一些土地,所以幾乎在所有地區都需要民眾積極合作,劃界工作方可成事。(26)

劃界工作在1900年6月開始,1903年6月結束。(27)這是一項大規模作業。到了1902年3月,華人劃界人員增至一百九十人,他們四人為一隊組成野外工作隊,每隊有三名苦力和一名劃界員。(28)某個地段確定之後,會加以編號,並記錄在適當的測量圖上,然後將寫有同一編號的「紙仔」,交給聲稱擁有或使用該地段的人(圖十五)。申報擁有權的詳細資料,會記載到劃界登記冊上。(29)

丈量和劃界工作進行得極為細緻,看起來肯定是一幅如畫美景。如報告所描述,我們可以想像丈量隊伍「從一村接一村,依次把整個約份清丈」。在相鄰地區,至少一星期前就會貼出告示,劃界員和苦力還會「走訪各處,通知村民必須親身到現場指認他們的土地」。丈量前一天晚上,會在該地區插上長竹竿標示,這些頂端有紅旗的竹竿,在丈量劃界的過程中會一直豎立。與劃界員同行的苦力,一人拿竹竿,一人拿鶴嘴鋤,另一人則協助劃界員查問地段的擁有權。用來寫上基本資料並派給業主的紙仔,是由拿鶴嘴鋤的苦力帶着;大概因為既然把鶴嘴鋤交給他拿,肯定是可以信賴的人。

初期工作進度緩慢,主要原因是金弼士在1901年報告中列舉的種種實際困難,包括「遇上中國假日和節慶,以及播種和收割季節,不是那麼容易蒐集」資料,還有些居民不肯為「貧瘠的山坡種植地」申報業權,因為這些地帶無須向中國官府納賦。不過,他在報告中仍說,居民以友善的態度對待他的工作。(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