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按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采用影子价格等国民经济评价参数,从国民经济的角度考察投资项目所耗费的社会资源和对社会的贡献,评价投资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都是经济评价,都使用基本的经济评价理论,即费用与效益比较的理论方法。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的区别在于:其一,两种评价的角度和基本出发点不同,财务评价是站在项目的层次上,从项目的经营者、投资者、未来债权人的角度,分析项目在财务上能够生存的可能性,分析各方的实际收益或损失,分析投资或贷款的风险及收益。国民经济评价则是站在国家和地区的层次上,从全社会的角度分析评价项目对国民经济的效益和费用。其二,由于分析的角度不同,项目的费用和效益的含义和范围划分不同。财务评价只根据项目直接发生的财务收支,计算项目的直接费用和效益。国民经济评价则从全社会的角度考察项目的费用和效益,考察项目所消耗的有用社会资源和对社会提供的有用产品,不仅要考虑直接的费用和效益,还要考虑间接的费用和效益。其三,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所使用的价格体系不同,财务评价使用预测的财务收支价格,国民经济评价使用影子价格体系。其四,财务评价要从营利性和偿债能力两个方面分析,而国民经济评价只需要进行营利分析。
但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很多情况下,国民经济评价是在财务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国民经济评价利用财务评价中使用的数据,以财务评价为基础进行调整计算,得到国民经济评价的结论。当然,国民经济评价也可以在财务评价之前独立进行。
4.2.1 费用与效益的识别
识别和划分费用与效益的基本原则是:凡项目对国民经济所做的贡献,均计为项目的效益;凡国民经济为项目所付出的代价均计为项目的费用。也就是说,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是指项目对国民经济所做的贡献,包括项目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项目的国民经济费用是指国民经济为项目付出的代价,包括项目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判别项目的效益和费用,所使用的方法为“有无对比”法。
(1)直接效益与直接费用。
项目的直接效益是指由项目产出物产生并在项目计算范围内的经济效益,一般表现为项目为社会生产提供的物质产品、科技文化成果和各种各样的服务所产生的收益。例如工业项目生产的产品、副产品,矿产开采项目开采的矿产品,运输项目提供的运输服务,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等等。这种效益的表现有多种形式:
①项目产出物满足国内新增加的需求时,表现为国内新增需求的支付意愿;
②替代效益较差的其他厂商的产品或服务,使被替代厂商减产或停产,节约国家有用资源;
③项目产出物使得国家增加出口或减少进口,反映为外汇收入的增加或支出的减少。
项目的直接费用是指项目使用投入物所产生并在项目范围内计算的经济费用,一般表现为投入项目的各种物料、人工、资金、技术以及自然资源而带来的社会资源的消耗。这种资源消耗可能表现为社会扩大生产供给规模所耗用的资源费用,或者当社会不能增加供给时,导致其他人被迫放弃使用这些资源。当项目的投入物导致增加进口或减少出口时,这种资源消耗表现为国家外汇支出的增加或收入的减少。
直接效益和直接费用大多在财务评价中能够得以反映。
(2)间接效益与间接费用。
间接效益是指由项目引起而在项目的直接效益中没有得到反映的效益。如城市地下铁道的建设使得沿线房地产升值的效益,或者项目中使用劳动力使得劳动力熟练化等。
间接费用是指由项目引起而在项目的直接费用中没有得到反映的费用。如项目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损害等。
间接效益和间接费用又称为项目的外部效果,一般在财务评价中不会得到反映。通常对项目的外部效果的考察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①环境影响。有些项目会对自然环境厂商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如排放污水造成水污染,排放有毒气体和粉尘造成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临时或永久性的交通阻塞,等等。项目对环境影响一般难以定量计算,近似的可按同类企业所造成的损失估计,或按恢复环境质量所需的费用估计。有些项目含有环境治理工程,会对环境产生好的影响,评价中也要对相应的效益加以考虑。如果无法对环境影响定量计算,至少也应当作定性分析。
②技术扩散效果。一个技术先进项目的实施,由于技术人员的流动,技术在社会上扩散和推广,整个社会都将受益。但这类外部效果通常难以定量计算,一般只作定性分析。
③上下游企业相邻效果。项目的上游企业是指为该项目提供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企业,项目的实施可能会刺激这些上游企业得到发展,增加新的生产能力或是使原有生产能力得到更充分的利用。项目的下游企业是指使用项目的产出物作为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企业,项目的产品可能会对下游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使其闲置的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或使其在生产上节约成本。多数情况下,项目对上下游企业的相邻效果可以在项目的投入和产出物的影子价格中得到反映,不应再计算间接效果。也有些间接影响难以反映在影子价格中,需要作为项目的外部效果计算。
④乘数效果。这是指项目的实施使原来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刺激某一地区或全国的经济发展。在对经济落后地区的项目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时可能会需要考虑这种乘数效果,特别应注意选择乘数效果大的项目作为扶贫项目。一般情况下,只计算一次相关效果,不连续扩展计算乘数效果。
⑤价格影响。有些项目大量出口,从而导致了我国此类产品出口价格的下降,减少了国家总体的创汇收益,成为项目的外部费用。如果项目产品增加了国内市场供应,导致产品市场价格下降,可以使用户和消费者得到产品降价的好处,但这种好处一般不应计入项目的间接效益,只是收益从生产厂商转移到了用户和消费者。
(3)转移支付。
国民经济评价中,项目的转移支付主要包括:项目向政府缴纳的税费、政府给予项目的补贴、项目向国内银行等金融机构支付的贷款利息和获得的存款利息。从全社会的角度看,企业向国家交付税金、向国内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支付利息或从国家得到补贴,都只是国内全社会内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支付,是社会再分配,并不构成社会资源的实际消耗或增加,因此不能视为项目的费用或效益。在财务评价基础上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时,要注意从财务效益和费用中剔除转移支付部分。
4.2.2 费用与效益的估算
进行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时,项目的主要投入物和产出物,原则上都应采用影子价格。影子价格应当根据项目的投入物和产出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从“有无对比”的角度确定。
(1)市场定价的外贸货物的影子价格。
外贸货物是指项目使用或生产某种货物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国家对这种货物的进口或出口。包括:
①项目产出物中直接出口、间接出口和替代进口的;
②项目投入物中直接进口、间接进口和减少出口的。
原则上,对于影响进出口的不同,应当区分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影子价格定价。但在实践中,为了简化工作,可以只对项目投入物中直接进口的产出物中直接出口的,采取进出口价格测定影子价格,对于间接进出口的仍按国内市场价格定价。
直接进口投入物的影子价格(到厂价)=到岸价(CIF)×影子汇率+贸易费用+国内运杂费
直接出口产出物的影子价格(出厂价)=离岸价(FOB)×影子汇率—贸易费用—国内运杂费
(2)市场定价的非外贸货物影子价格。
国内市场没有价格管制的产品或服务,项目投入物和产出物不直接进出口的,按照非外贸货物定价,以国内市场价格为基础测定影子价格。
投入物影子价格(到厂价)=市场价格+国内运杂费
产出物影子价格(出厂价)=市场价格—国内运杂费
(3)政府调控价格货物的影子价格。
政府调控价格包括:政府定价、指导价、最高限价、最低限价等。采取政府调控价格的产品或服务不能完全反映其真实的价值。在国民经济评价中,这些产品或服务要采取特殊的方式测定,测定方法主要有:成本分解法、消费者支付意愿和机会成本。
成本分解法是指计算某种货物的制造生产所需耗费的全部社会资源的价值,这种耗费包括各种物料投入以及人工、土地等投入,也包括资本投入所应分摊的机会成本费用。
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为获得某种商品或服务所愿意付出的价格。
机会成本是指用于项目的某种资源若不用于本项目而用于其他替代机会,在所有其他替代机会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效益。
(4)特殊投入物影子价格。
项目中的特殊投入物主要包括: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项目使用的这些特殊投入物,影子价格需要采用特定的计算方法。
①影子工资。
项目使用了劳动力这种资源,社会要为此付出代价,国民经济评价中用影子工资来表示这种代价。影子工资就是工资成本的影子价格,即劳动力的影子价格,它是指项目所雇用的人员在没有该项目的情况下,从事其他项目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影子工资有两种计算方法:
a.机会成本法。劳动力的机会成本是指项目所用的劳动力如果不用于该项目而在其他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能创造的最大收益,它与劳动力的技术熟练程度和供求状况有关。在计算影子工资时,一般把人工分为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两种,一般认为非熟练劳动力是有剩余的,非熟练劳动力的影子工资定的比其实际工资低得多,其影子工资率一般为低于1的值。一般认为熟练劳动力是稀缺的,取其影子工资率为1或大于1的值。如果吸收的劳动力是从农村或其他产业转移过来的,其影子工资应该是劳动力对原有产业做出的边际贡献。
b.净劳工国民经济费用法。人工成本可以包括三项内容:人工的社会消耗,人工个人消费水平,人工的边际生产力。人工的社会消耗用C′表示,指因人口增加,社会需要支付城市基础设施等建设费用。这些费用一般都是政府支付,因此构成国民经济费用的一部分。人工个人消费水平用C表示,指项目付给工人的工资和奖金。这些消费增加,是一种国民经济收益。净劳工国民经济费用的计算方式为:
净劳工国民经济费用=C′ -(C -m)=成本(因人工增加,社会建设成本的增加)-收益(因人工增加,人工消费的增加)
②土地费用。
土地是一种特殊投入物,一个项目使用了某一块土地,就不能用作其他用途,对国家来说就造成了社会费用。
城镇的土地:城市的土地已经很大程度存在由市场形成的交易价格,市区内的土地、城市郊区的土地可以采用市场价格测定影子价格。
农村的土地按照机会成本的方法测定影子价格,由土地的机会成本和因土地用途转变而发生的新增资源消耗两部分构成,即:土地的影子价格=土地机会成本+新增资源消耗。
实际的项目评价中,可以从财务评价中土地的征地费用出发进行调整计算,可将土地的征地费用划分为三部分,分别按照不同的方法调整:
a.属于机会成本性质的费用,如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按照机会成本计算方法调整计算;
b.属于新增资源消耗的费用,如拆迁费、剩余劳动力安置费、养老保险费等,按影子价格调整计算;
c.属于转移支付的,如粮食开发基金、耕地占用税等,应予以扣除。
③自然资源费用。
各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也属于特殊投入物。矿产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影子价格应当按资源的机会成本计算,水和森林等可再生资源的影子价格可以按资源再生费用计算。
4.2.3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与报表
(1)国民经济评价指标。
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只进行国民经济盈利能力的分析,国民经济盈利能力的评价指标是经济内部收益率和经济净现值。
①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
经济内部收益率是国民经济评价的主要指标,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必须要计算这一指标,并用其表示项目经济盈利能力的大小。经济内部收益率是项目在计算期内各年经济净效益流量的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用这样一个隐函数表达式来定义:
其中:
EIRR是经济内部收益率;
B是效益流量;
C是费用流量;
(B -C)t在是第t年的净效益流量;
n是项目的计算期。
经济内部收益率是从国民经济评价角度反映项目经济效益的相对指标,表明项目占用的资金所能获得的动态收益率。项目的经济内部收益率等于或大于社会折现率时,表明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达到或超过了预定要求。
②经济净现值(ENPV)。
经济净现值是指用社会折现率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效益流量折算到项目建设期初的现值之和。其表达式为:
式中,is为社会折现率。
经济净现值是反映项目国民经济净贡献的绝对指标,项目的经济净现值等于或大于零表示国家为拟建项目付出代价后,可以得到符合社会折现率所要求的社会盈余的量值。
(2)国民经济评价报表。
编制国民经济评价报表是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的基础性工作,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报表用于显示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和费用并用以计算国民经济评价指标。按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民经济评价报表包括项目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和国内投资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项目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用以综合反映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按全部投资口径计算的国民经济各项效益与费用流量及净效益流量,并用来计算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指标。国内投资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用以综合反映项目建设期内各年按国内口径计算的国民经济各项效益与费用流量及净效益流量,对于有从国外借款的项目,应编制此表,并计算国内投资经济内部收益率和经济净现值。
大多数情况下国民经济评价报表可以在项目财务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编制调整,有些项目也可以直接编制。在财务评价基础上编制国民经济评价报表,主要工作包含费用效益范围、内容的调整或影子价格调整。具体的主要调整内容如下:
①调整转移支付。
财务评价中的各项税金、国内借款利息在国民经济评价中应当作为转移支付,不再作为项目的支出。
②计算外部效益和外部费用。
国民经济的评价需要将外部效益和外部费用计算入项目的效益和费用中。每个项目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分析项目的主要外部效益和外部费用。通常情况下,只计算直接相关的效益和费用,间接相关的效益和费用通常不容易把握。
③调整建设投资。
对财务评价中项目建设投资需要调整,其中的税金、建设期利息、涨价预备金作为转移支付从支出中剔除,其余的费用需要用影子价格调整。劳动力按影子工资计算,土地费用调整为影子价格。
④调整流动资金。
如果财务评价中流动资金是采用扩大指标法估算的,国民经济评价中仍按扩大指标法估算,但需要将计算基数调整为以影子价格计算的销售收入和经营费用,再乘以相应的系数估算。如果财务评价中流动资金是按分项评估法估算的,要用影子价格分项估算。同时,财务评价中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中的现金、应收和应付款项并不实际消耗资源,国民经济评价中应当将其从流动资金中剔除。
⑤调整经营费用。
财务评价中的各项经营费用需要用影子价格调整,一般应当对主要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费用进行调整,对工资及福利费以影子工资调整。经营费用的调整可以借助辅助报表进行,编制国民经济评价经营费用调整表。
⑥调整销售收入。
财务评价的销售收入需要用产出物影子价格调整,可编制出相应的国民经济评价销售收入调整表。
⑦调整外汇价值。
国民经济评价中涉及外汇收入和支出时,均需要用影子汇率计算外汇价值。从国外引入的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投资收益、贷款本息等也需要用影子汇率调整。
⑧编制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
有些行业的项目可能需要直接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判断项目的合理性。可以按以下步骤直接编制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
①确定国民经济效益、费用的计算范围,包括直接效益、直接费用和间接效益、间接费用。
②测算各种主要投入物的影子价格和产出物的影子价格(交通运输项目国民经济效益不按产出物影子价格计算,而是采用由于节约运输时间、费用等计算效益),并在此基础上对各项国民经济效益和费用进行估算。
③编制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如表4-15。
表4-15 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 金额单位:万元
4.2.4 国民经济评价参数
国民经济评价参数是国民经济评价的重要基础。国民经济评价参数分为两类,一类是通用参数,包括社会折现率、影子汇率、影子工资等,这些通用参数由专门机构组织测算和发布;另一类是各种货物、服务、土地、自然资源等影子价格,需要由项目评价人员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自行测算。
(1)社会折现率(is)。
社会折现率是用以衡量资金时间价值的重要参数,代表社会资金被占用应获得的最低收益率,并用作不同年份资金价值的折现率。社会折现率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多种因素综合测定。各类投资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都应采用有关专门机构统一发布的社会折现率作为计算经济净现值的折现率。社会折现率应根据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优先顺序、发展水平、宏观调控意图、社会成员的费用效益时间偏好、社会投资收益水平、资金供给状况、资金机会成本等因素综合测定。目前社会折现率测定为8%,对于受益期长的建设项目,如果远期效益较大,效益实现的风险较小,社会折现率可以适当降低,但不应低于6%。
(2)影子汇率。
影子汇率是指能正确反映国家外汇经济价值的汇率。影子汇率可通过影子汇率换算系数得出,影子汇率换算系数是指影子汇率与外汇牌价之间的比值,即:影子汇率=外汇牌价×影子汇率换算系数。
根据我国外汇收支、外汇供求、进出口结构、进出口关税、进出口增值税及出口退税补贴等情况,影子汇率换算系数为1.08。
(3)影子工资。
影子工资是指项目使用劳动力资源而使社会付出的代价,可通过影子工资换算系数得到。影子工资换算系数是指影子工资与项目财务分析中的劳动力工资之间的比值,即:影子工资=财务工资×影子工资换算系数
目前,技术劳动力的工资报酬一般可由市场供求决定,即影子工资换算系数为1。对于非技术劳动力,根据我国非技术劳动力就业状况,其影子工资换算系数一般取为0.25~0.8,具体可根据当地的非技术劳动力供求状况,非技术劳动力较为富余的地区可取较低值,不太富余的地区可取较高值,中间状况可取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