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痛风的分期
痛风按其自然病程及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痛风、慢性痛风石病变期,以及痛风肾脏病变。
(一)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通常发生于20~50岁的男性中,是痛风的早期表现,好发于下肢的远端关节,75%~90%首次发作侵犯单一关节,尤其是第一跖趾关节(50%以上病人首发于此,在以后病程中90%患者累及该关节)。下肢关节,特别是跖趾关节承受压力最大,易发生损伤,局部皮温也较低,导致尿酸容易沉积于此,故成为痛风的好发关节;足背(跗跖)、足跟、踝、膝、指、腕及肘关节也常受累,肩、髋、脊椎等关节则较少发病。发病前多无明显征兆,起病急骤,常在午夜或清晨因关节疼痛而惊醒,疼痛可进行性加剧,呈撕裂或刀割样,多在一天内达高峰,难以忍受,受累关节红、肿、热、痛明显,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寒战、头痛、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等全身症状。发病初期多呈自限性,一般在数天或两周内自行缓解,恢复至正常。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缓解后多无任何症状体征,关节可完全恢复正常,仅在受累关节局部遗留色素沉着、脱屑、瘙痒等,但是可反复发作。此期一般不出现痛风石,也无明显的肾脏损害。
(二)间歇期痛风
痛风患者发作后症状消失的期间,此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仅表现为血尿酸水平增高,称为间歇期痛风。不同病人,痛风发作间期长短也不相同,多数患者在初次发作后1~2年内复发,如若没有进行正规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发作次数会愈加频繁,且症状持续时间更长,症状更重,无症状间歇期不断缩短,甚至不能缓解,反复发作后受累关节由单一性逐渐进展为多关节性,最后形成痛风石,进入慢性痛风石关节炎期。其中亦有少数病人很幸运,他们的痛风自然消退后,便不再发作。
耳廓痛风石
(三)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期
本期特点是关节炎持续不缓解且存在皮下痛风石。皮下痛风石是痛风进入慢性期的标志,是长期高尿酸血症未满意控制的结果。高嘌呤饮食及身体劳倦等多种环境因素,均可导致慢性期痛风反复发作,且呈进行性加重趋势。痛风石好发于反复发作的关节周围,如耳轮、跖趾、指间和掌指关节。通常是多关节受累,受累关节表现为以骨质缺损为中心的关节肿胀、僵硬及畸形,形状不规则且不对称。痛风石处皮肤表面菲薄,破溃后有豆腐渣样白色物质排出,经久不愈,若形成瘘管时,周围组织形成慢性肉芽肿则不易愈合。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与皮下痛风石常同时出现,临床表现较缓和,表现为持续的关节肿胀、压痛、畸形及功能障碍。
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
(四)肾脏病变期
由长期高尿酸血症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肾脏及泌尿系统所致,是痛风特征性的病理变化之一。包括慢性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急性尿酸性肾病。慢性尿酸盐肾病一般病程较为缓慢,早期仅表现为间歇性蛋白尿,随着病情的发展,转变为持续性蛋白尿;后期肾脏浓缩功能受损,出现夜尿增多等,晚期则可发生肾功能不全,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最终可因肾脏功能衰竭或合并心血管病而死亡。尿酸性尿路结石则以肾绞痛和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在痛风患者中发病在20%以上,且可能出现在痛风性关节炎前。急性尿酸性肾病在原发性痛风中比较少见,主要发生于继发性痛风,如恶性肿瘤、血液病放疗、化疗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