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学年度报告(2017~2018)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艺术学理论及其学科维度

凭谁来叩探新生的艺术学学科门类自身的学科门类层次上的大问题?也就是说,假如它下面的五个一级学科都自顾自地潜心探索自身的学科问题,这个学科门类层次大问题该由谁来承担?其实,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五个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在潜心于自身的一级学科问题探究的同时,也会责无旁贷地去探讨艺术学学科门类层次的大问题,并且将这种学科门类层次大问题探讨沉落到自身的一级学科问题的探讨之中。这一点是不用怀疑的。而另一方面,作为研究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普遍规律和特性的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学科更应富有担当地致力于艺术学学科门类层次问题的研讨,因为这正是它得天独厚之所在或分内事:不再是分门别类地研究艺术门类,而是综合地研究各艺术门类之间的普遍性问题,从而富于逻辑地通向艺术学学科门类层次问题。

由此看,正是学科性质所致,艺术学理论学科对自身一级学科层次问题的探讨,实际上也就约略意味着对艺术学学科门类层次问题的探讨,尽管两者之间无法真正等同。这里的“约略意味着”的意思是,艺术学理论学科一方面可以宛如分内事般研究其他四个一级学科中的那些普遍性问题,进而从中探寻整个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特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适当舍弃四个一级学科中的那些特殊性问题,将它们留待四个一级学科本身去探讨。

也正由于有这样的认识和定位,作为艺术学理论学科的从业者,我们感到有义务来编撰中国艺术学年度报告,当然是约请四个一级学科的专家共同承担此项工作。这样做,既是为艺术学学科门类问题研究尽义务,更是为艺术学理论学科问题尽心尽力。而汇集和概括四个一级学科的普遍性问题以供进一步研究,恰恰是艺术学理论学科要做的分内事(尽管四个一级学科自己也会做)。

当前推进中国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迫切需要开展多方面的工作。这里不妨谈谈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艺术学理论的学科维度,二是艺术学理论的学科构型。前者指向艺术学理论学科的通常的二级学科方向问题,后者涉及它的更深层次的学理建构问题。

说到艺术学理论的学科维度,当前确实需要同时开展多维度耕耘工作。这里暂且提及下面四个维度(当然不止于此):艺术理论的原创性建构、艺术史的深广探测、艺术批评的敏锐评价和艺术实践的学理精炼。

艺术理论的原创性建构,应当是艺术学理论学科的根本性学科维度或核心区域。它是要在梳理中外古今艺术理论传统的基础上,探索当前艺术活动和艺术理论中的前沿问题、核心问题或深度疑难问题。例如,艺术概念界定、艺术观念概括、艺术体制探究、艺术品及其特征探讨、艺术家及其创作的新特点观察、艺术观众及其艺术接受和艺术消费的当代症候诊断、艺术批评家及其艺术批评的新问题质询等。同时,艺术理论在与相关学科的交融中所产生的分支学科也需要建设,例如艺术美学或艺术哲学、艺术心理学、艺术语言学、艺术社会学、艺术传媒学、艺术遗产学、艺术教育学和艺术管理学等。

艺术史的深广探测,是指对跨越各个艺术门类史的普遍艺术史规律和特性的研究。这应当是迄今为止艺术学理论学科的一个带有“瓶颈”特点的维度,因为单个艺术门类的艺术史具体而务实,人人皆知它触手可及。但是,跨越单一艺术门类艺术史的多门类艺术史著作,至今踪迹难觅。这主要是受艺术史研究者的个人才干所限:终其一生把一个艺术门类的艺术发展史研究透彻足矣(其实也很难如此说),哪有能耐把所有艺术门类的艺术史全都研究透?这样的质疑诚然在理,但从艺术学学科体制的建构来看,艺术史的研究本身在体制上其实是可以开辟出新的发展天地的。当前的艺术史研究的突破点就在于,从艺术史学科体制上对艺术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基本问题,做出新的规范并从事相应的学术实践(对此当另作文论述)。

艺术批评的敏锐评价,要求对艺术批评展开研究,主要是探讨如何运用中外古今艺术理论及艺术史知识对当前艺术活动做出及时而敏锐的评价和论辩。别林斯基对文艺批评有着如下理解:“这是一种不断运动的美学,它忠实于一些原则,但却是经由各种不同的道路,从四面八方引导你达到这些原则,这一点就是它的进步。……批评的目的是把理论运用到实际上去。”[3]如此看,艺术批评作为“不断运动的美学”的特点就在于,它在面对必须加以及时和敏锐评判的当代各种艺术现象的“实际”时,需要综合地和反复地尝试多种不同的理论路径或手段,从而最终抵达自己所忠实的美学原则。这意味着,艺术批评需要依托自身的美学原则去进行,但这种美学原则却不是始终如一的或恒定不变的,而是在对当代各种艺术现象持续不断的批评过程中尝试着建构起来的。假如说,艺术理论中概括出来的美学原则有相对的普遍性和稳定性,那么可以说,艺术批评中的美学原则始终是特殊的和变化的,需要时时在当代各种艺术现象的特定批评的“实际”过程中加以检验。

艺术实践的学理精炼,是指艺术学理论学科要求对各个艺术门类的艺术实践加以跨门类的概括和总结,进而按学理逻辑去提炼,以便从中概括出艺术实践的普遍规律。这样的成果,既可以成为各艺术门类学科的一部分,也可以汇集为艺术学理论学科成果的一部分。这些艺术实践包括艺术创作或艺术制作、艺术表演、艺术展览或艺术策划、艺术管理、艺术人才培养等环节及相关个人体会。特别是音乐、舞蹈、戏剧或戏曲、美术、设计等艺术门类领域的创作者或表演者,在自己的创作、表演、人才培养(或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等过程中积累的个人体验、心得等,需要加以学理提炼或精炼,使其成为艺术学理论或各艺术门类理论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可以如实地记录下那些有成就的艺术家的创作、表演或人才培养的个人体会、经验之谈等,再加以汇编和概括,从中提炼出学理精华。同时,就当前艺术产业的大众艺术生产来说,一部大众艺术品如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等,其创作者往往不只有编剧、导演和作曲家等,还应包括创意管理人员在内,事实上是众多专门人才协同努力的成果。因此,这种创意管理经验同样值得加以学理精炼。

上面有关中国艺术学理论的学科维度的概括,是从当前学科发展的一般性角度去考虑的,在实际的推进过程中应当允许各种具体的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