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肢体语言与情绪表达
陈莉芳和李明都是单身。这天在朋友的牵针引线下,两个人相约在市区一家安静的咖啡馆见面。碰面之初,两个人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相互询问了彼此的兴趣爱好和过往经历,进展顺利。
半个小时过去了,当陈莉芳还在兴致勃勃地讲着自己去青海湖骑行的事情时,李明突然打断她说:“不好意思,我还有事情需要先走一步。改天有机会咱们再继续聊。”不等陈莉芳有所反应,他便起身结账离开,只留下陈莉芳一个人坐在那里目瞪口呆。
这让陈莉芳不免有些不解和纳闷。于是,她打电话咨询自己的闺密唐米:“我对他的感觉挺好的啊。不然,谁愿意坐在这里浪费时间给他讲那些事情啊。”唐米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听到姐妹的抱怨,便体贴地问道:“那你仔细回忆一下,在整个聊天过程中,李明都有哪些肢体动作呢?”
陈莉芳努力地回忆了片刻,然后仔细地向闺密“汇报”说:“刚进门坐下时,他双脚摆放的位置是一前一后。开始聊天之后,他总在有意无意地晃动自己的腿和脚,这让我有些不高兴。”
唐米听后,娓娓道来:“从心理学上来讲,坐下后双脚位置一前一后地摆放,说明他可能有别的地方要去,或者是想要立即离开。而聊天中不停地晃动双腿或双脚,代表了他的情绪极为不耐烦,希望尽快结束当前的事情。”
唐米又提醒她说:“你继续回想一下,他的肢体、语言、神情等还有哪些表现呢?”陈莉芳想了想,接着说:“他一直没有同我相对而坐。当我说一些经历时,他也总是先耸一下肩,然后将双手环抱在胸前,淡淡地回一句:‘哦,这样啊。’这样一想,好像整个过程都是我说的话比较多,而他更多是听我说话或不停地喝水。”
唐米解释道:“从以上种种表现可以看出,李明是比较排斥这场相亲的,但可能迫于一些不得不来的因素才勉强赴约。因此,他一开始就对你表现出敷衍了事、想要尽快离开的态度,但出于礼貌,还是坐在这里坚持了半个小时之后才选择离开。”
听到如此分析,陈莉芳还是有些疑惑:“仅仅通过肢体语言就可以分析出一个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吗?你又没有亲眼看到他。”
情绪是一种以“生理唤起水平、表情和主观感受的变化为特征的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中,对情绪的研究分为几个方向,而分析研究个体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身体反应就是方向之一。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如果想要向外界及他人传达完整的信息,通过语言和声调传递出的内容约占据信息量的45%,而剩下大约55%的信息都需要借助于人们的肢体语言来传达。
肢体语言,又被称为“身体语言”。作为副语言的一种类型,它是人们借由头、眼、手、腿等肢体的各种动作来代替语言传达情绪,进行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广义的肢体语言包括面部表情,但狭义的肢体语言只包括身体与四肢所表达的情绪和感情含义。
在日常生活中,人类的每一个行为都包含和反映了自己的情绪。比如,垂头表示沮丧,捶胸口表示懊悔、痛苦,耸肩摊手表示无奈等。再比如,看到喜欢的人时会不自觉地扬眉或低眉,嘴唇会瞬间有一个不自觉的开启,会不自觉地立正站好,身体前倾以靠近、倾听对方,下意识地整理着装、头发等。
作为人类无意识的一种举动,不同于有声语言,肢体语言通常更加可信和真实,也更能隐晦和准确地反映人们当下的情绪状态。但与此同时,肢体语言在言语交谈与人际交往中也更容易被当事人忽略。
有位心理学家进行过一个实验:在广场的露天咖啡厅,他走近一个看起来交谈得很愉快的四人团体。他同这四个人互不相识,但他走过去坐在他们旁边后,双臂、双腿紧紧地交叉在一起,摆出一副非常严肃的样子,并且一言不发。十分钟不到,原本谈笑风生的四个人也都纷纷像心理学家一样做出双臂、双腿交叉的动作,表情略显严肃,交谈甚至一度难以继续。
随后,心理学家起身离开了。当他走远之后再回头去看时,发现四人团体又重新恢复之前的开放式姿势,继续有说有笑地交谈着。在这个实验中,四人团体并没有注意到自己模仿了心理学家的动作,他们只是对陌生人的到来表现出了情绪上的消极、戒备,所以不自觉地做出了双臂和双腿交叉,以及严肃、一语不发的样子。
正是由于大多数人对肢体语言都没有太多的关注,因此在日常交往中也很少有人会考虑对自己的肢体动作进行伪装和掩饰。即便有人刻意进行掩饰,我们也能通过观察面部以及肢体等其他微小的动作来获知他们的情绪。比如,某人说谎时表面看起来若无其事,但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不停地晃动,将其紧张、惶恐不安的情绪暴露无遗。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既然能够借助肢体语言表达消极负面的情绪,也同样可以借此向对方传达自己积极的情绪,要善用肢体语言来为情绪表达加分。例如,当你想向对方传递出“我对你有好感”的情绪时,可以做出身体前倾、面露微笑、时而点头的动作和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