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华语与方言的语码夹杂
邹嘉彦、游汝杰(2001: 221)认为语言竞争的第三个方面要看语言之间的借贷关系,即二者之间词汇借用的情况。就马来西亚、新加坡来说,两地的华语有别于其他地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输入了一定数量的南方方言词汇(主要是闽、粤、客),如“生锅”“道友”“薄饼”“打拼”等;反之,方言也从华语中输入了大量的词汇,尤其是文化词汇。
在此,我们不把词汇问题作为讨论的重点,因为我们注意到目前马来西亚的年轻人无论在说华语还是说方言时,都有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语码夹杂的现象。我们关注的是华语与方言的夹杂情况,即究竟是说华语时夹杂方言多,还是说方言时夹杂华语多。如果是前者,说明在二者竞争中方言占了优势,如果是后者,则说明华语占优势。
在“全马独中生语言使用与语言态度的调查”中,我们对中学生的语码夹杂情况进行了调查,表4(见下页)为五个不同地区的学生说华语与方言时语码夹杂统计结果。
表4分为两个部分,上半部分“华语—方言”为调查对象说华语时夹杂方言词汇的情况,下半部分“方言—华语”为调查对象说方言时夹杂华语词汇的情况。我们把夹杂语码的情况按照出现的频密程度分为四个等级:经常、有时、很少和从来不。我们不难发现,说方言时夹杂华语词汇的比例较大,尤其是“经常”这一栏,五个地区的情况相当一致,都比说华语时夹杂方言的比例大。这说明调查对象在说方言时经常需要直接借用华语词汇,他们的方言能力不够理想,在借贷关系上显然是华语略胜于方言。当然,说华语时夹杂方言词汇的情况也相当严重,这说明方言对于华语的影响也相当大。
表4:不同地区的学生说华语与方言时的语码夹杂情况(%)
如果把表4与表3对照,我们发现华语竞争力强的地区说华语时夹杂方言的情况就越少,尤其是南马的柔佛州语码夹杂的情况较少出现,有大约16%的调查对象从来不会出现语码夹杂现象。
就全国范围来看,新一代的方言能力有普遍下降的趋势,这从我们的调查中可明显地看出。在我们列出的导致语码夹杂的六种原因中,调查对象认为最重要的三个原因是:找不到合适的词汇、语言能力不强和马来西亚的多语环境。可见,方言能力的下降是导致语码夹杂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借贷关系上,华语的竞争力应该是大于方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