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内部审计是企业的利润中心
1.1.6.1 一个无人发现的利润黑洞
优秀的企业会把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创造价值的知识产业,将审计成果迅速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并带动其他管理同步提升,而不是把内部审计看作只产生耗费的成本中心。
《全球职务舞弊与职权滥用报告》中有这样一组数据:调查参与者预估,具有代表性的组织,由于舞弊而导致的损失占其每年总收入的5%。
我们的审计人员刚刚看到这组数据时不禁面面相觑,这怎么可能呢?如果是这样,我们企业的收入是1000亿元,那么,舞弊损失岂不是50亿元?这和我们查明的舞弊损失相比,差异实在太大了啊!
也许你会感到危言耸听,人们还是更愿意相信这些案件并不普遍,是奇闻逸事,但这是用事实和大数据支撑的结论。
它至少告诉我们两个问题:
(1)内部审计及企业的反舞弊团队任重道远。总收入的5%和我们已经查明的舞弊损失之间的差异,本应是显示在我们的财务报表上的企业利润,这不翼而飞的利润正是我们大有作为的潜力。
(2)我们能够查出来并写在审计报告上的舞弊金额,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许多数据像“竹篮打水一场空”一样,被过滤掉了。职务舞弊本身就有舞弊者刻意构造的隐蔽性,很多舞弊案件是永远不会被检查出来的。倘若不是这组数据引发的思考,我们还将不断受其愚弄而不自知。
1.1.6.2 哪里有资源,哪里就有诱惑,哪里就有内部审计的眼睛
人们很难做到刻意去发现舞弊的线索。
我们曾在一个总厂的二级公司做内控审计,那里的一些干部和员工抱怨我们的反舞弊教育对他们是“多此一举”。他们说,权力都集中在总厂啊,总厂实行财务、采购、工程发包的高度集中管理,我们这一级根本没有腐败的条件,我们想吃、拿、卡、要都没有机会啊。
于是我们在那里开设了一次“内部控制与反舞弊”讲坛,我们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都说基层没有腐败的条件,那为什么我们的供货商把工作做到了车间班组,做到了工人的身上?他们常常抱怨工人手中的工具枪怎么还没有用坏,物料怎么还没有用完?于是通过供应商的“做工作”,后来就有了能得到个人好处的“低性价比”物料被推荐,“高性价比”的物料在基层被封杀,它直接误导了管理部门对供应商的选择,这是为什么呢?
还有,我们极易忽视的生产线上的加工产品残值,本应该计为企业的收入,处理这些残值时反而计入了费用,暗中窃喜的舞弊者就会更加肆无忌的去“制造”残值。
我们的干部员工终于明白“哪里有资源,哪里就有诱惑,就有利益的追逐,就有投机、就有权钱交易”的道理。
“控制对内部审计而言,既是一种机会也是一种责任。”我们开始用大数据的思路去梳理企业的命脉之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倒逼出管理盲区一笔笔回归企业的利润,其巨大的数额不断带给我们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