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朝天路:明末朝鲜使臣海路使行研究(莱州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掖县东界至朱桥驿

朝鲜使臣从登州府城(蓬莱县)出发,向西一百五十里(1里等于0.5千米,下同),[1]依次横穿登州府的黄县、招远县[2]北部,经登州府招远县与莱州府掖县交界处的新城(亦名备倭城、新城堡、王徐寨,今莱州市金城镇新城村)后,进入莱州府掖县境内。

(六月)初九日,晴。自黄山,酉时,到朱桥六十里。黄山以后,村舍尤似稠密,园林果木比黄县以前尤佳,官道尚沿海汀矣。[3]

——吴允谦《海槎朝天日录》

(十月)十一日,晴。午后……二十里到新城中火……晚至邾桥驿俞姓人家宿。……今日行六十里。

——赵濈《燕行录一云朝天录》

(九月)十四日,乙丑。一行蓐食,(从黄山驿)驰往朱桥铺止宿。是日行六十里。

——李德泂《朝天录一云航海录》

(十月)十二日,晴。早发,往朱桥驿止宿,去黄山六十里。

——全湜《槎行录》

黄山驿,属黄县。自黄山西至朱桥驿,六十里程也。

——郑斗源《朝天记地图》

由上述引文可知,自黄县黄山馆驿至掖县朱桥驿的距离为六十里。具体而言,朝鲜使臣自蓬莱县启程后,行六十里到黄县,宿黄县城。次日,行六十里,宿黄县黄山馆驿。其后,自黄山馆驿,经登州府招远县北部,行六十里,过招、掖交界的新城,到掖县朱桥驿。据乾隆《掖县志》记载:“备倭城,朱桥北二十里,俗呼新城,与招远接界。”[4]即黄县黄山馆驿至掖县西界,朝鲜使臣所行里程为四十里,而掖县东界至朱桥驿段,所行里程为二十里。依吴允谦的记述,朝鲜使臣从黄县的黄山馆驿出发,行六十里到达掖县朱桥驿。自黄山馆驿之后,道路两旁的村舍渐渐密集,招掖两县对园林果木的管理也要比蓬莱和黄县好。使臣所途经的驿道依旧为沿海的地势平坦之地。蓬莱县境内多山地,驿道崎岖难行,[5]而黄县“依山傍海,系斥卤砂砾”[6]。换言之,朝鲜使臣途经登州府所辖的蓬莱县、黄县驿道两旁皆因地形或盐田、沙地不适宜种植农作物,人烟稀少,村舍稀疏,且沿途并无可观之景,故使行文献中有关此段路程的记载较少。

据相关方志记载,[7]莱州府东北至登州府二百四十里,东南至海二百五十里,西至青州府三百六十里,北至海崖九百里,自府治至(山东)布政使司六百四十里,至京师一千四百里,至南京一千五百里。《禹贡》:“青州之域,所谓‘莱夷作牧’。”春秋为莱子国,战国属齐,秦属齐郡,两汉时称东莱郡。晋为东莱国。宋复称东莱郡,后魏因之,并置光州领东莱郡。隋初撤东莱郡,改光州为莱州,后复设东莱郡。唐为莱州,天宝初改东莱郡,干元初复为莱州。宋属京东东路,金在莱州置定海军,元初属益都路,后属般阳路。洪武元年,升莱州为府,隶山东行省,领登州、宁海二州及掖、莱阳、胶水、栖霞、黄、福山八县。洪武六年,割登州及所属栖霞、黄、福山三县,直隶山东行省。洪武九年,升登州为府,割莱阳、招远、宁海州、文登归登州府;割青州之昌邑、潍州、胶州、即墨、高密归莱州。洪武十九年,升胶水为平度州,领昌邑、潍二县。此后,莱州一直领平度州、胶州二州及掖、潍、昌邑、高密、即墨五县,府治在掖县。清沿明制。1913年,裁撤莱州府,留掖县。1914年,掖县属胶东道(治所在烟台)。1925年,改属莱胶道(治所在胶县)。1928年,废莱胶道,直属山东省。1940年,属西海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50年,属莱阳专区。1958年,改属烟台市。1988年,撤销掖县,建立莱州市,为山东省辖县级市,有烟台市代管。

自掖县东界至朱桥驿的二十里区间的地名,使行文献记载如下:新河、马堂店、朱果寺、寒同山(神山)、广河、朱桥、掖县界(石碑)、王乙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