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演化:民众动机正在重塑世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西方后物质主义的兴起

发达国家基本价值观正在发生变化的最早和最广泛的证据,与从物质主义价值观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变迁有关。45年前,我在《静悄悄的革命》(1)一文中指出:“发达工业国家的政治文化可能正在发生改变。影响特定年龄群体的基本社会化条件的改变,似乎带来了这些群体的基本价值排序的变化。”13

代际价值观变迁理论基于两个关键的假设:14

(1)匮乏假设(scarcity hypothesis) 事实上每个人都珍视自由和自主性,但人们只给他们最迫切需要之物以最高优先级。维持生存的物质和对人身安全的保障关系到人们能否生存下去,因此,当物质变得匮乏或者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人们会优先考虑这些物质主义目标。但在物质安全和人身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人们会更加强调归属感、尊严以及自由选择等后物质主义目标。

(2)社会化假设(socialization hypothesis) 一个人的基本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这个人在成长期间拥有的主要物质条件,因此价值观优先目标的变化滞后于物质条件的变化。价值观变迁主要通过代际人口更替实现。

匮乏假设类似于边际效用递减原则。它反映了以追求生存和安全为目的的物质需求与以追求自我表现和审美满足为目的的非物质需求之间的差别。

在几十年前,发达工业国家中的大多数人口在成长期都经历了饥饿和经济困境。但之后,情况却大为改观。这种重大差异已经引发了价值观变迁,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归属感、尊严和自由选择方面的需求。匮乏假设表明,长期的高度繁荣促使后物质主义价值观扩散,而长久的经济下滑有着相反效应。

然而,在社会经济发展与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流行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原因在于价值观反映的是一个人的主观安全感,而国家收入水平只能对主观安全感产生部分影响。主观安全感除了受到国家收入水平影响外,还受到社会福利制度和人身安全水平及人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在反映引起价值观变迁的条件的现有指标中,人均收入是最好的指标之一。但在理论上,一个人的生存安全感最能反映影响价值观变迁的条件。

另外,正如社会化假设所指出的那样,人们基本的优先价值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改变。人的基本性格结构在成年时就已经定型,这是社会科学最普遍的共识之一。大量的证据表明,在成年时人们的基本价值观就已经基本定型,在成年后基本价值观发生的变化相当小。15如果确实如此,那么我们可以预期在那些经历了安全水平上升的国家中,能够发现较年轻的群体的价值观与较年长的群体的价值观之间的显著差异。当较年轻的几代人的成长条件与前几代人的成长条件出现明显差异时,代际价值观变迁就会发生。

从上述两个假设中我们能够得出几个关于价值观变迁的假设。匮乏假设表明繁荣有助于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传播,而社会化假设指出国家的价值观变迁将逐渐发生,它在很大程度上通过代际人口更替实现。经济变化带来的政治效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后才会显现。

代际价值观变迁的第一个经验证据来自1970年进行的西欧六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比利时和荷兰)调查,这一调查的目的是检验从物质主义价值观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变迁的假设。16这个调查揭示了较年长的群体与年轻的群体在价值观优先度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假如这种年龄群体差异反映的是代际价值观的变迁,而不只是人越年长就越会偏好物质主义的倾向,那么,当较年轻的群体取代了较年长的群体在成年人口中的位置时,我们将会发现从物质主义向后物质主义的缓慢变迁。倘若这种情况在发生,那么影响是深远的。原因在于这些价值观与许多重要的取向紧密相连,这些取向涵盖了从强调政治参与和言论自由,到支持环境保护、性别平等和民主的政治制度等许多方面。

价值观变迁的观点从一开始就备受争议。批评者认为,1970年发现的显著的年龄群体差异反映的是生命周期效应(life-cycle effects)而不是代际变迁。他们指出,年轻人很自然地会喜欢诸如参与和言论自由这样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年轻人就会开始像他们的长辈们一样偏好物质主义。因此,整个国家的价值观不会发生改变。17

与此相反,价值观变迁的假设认为,只要较年轻的群体在成长期的生活条件明显优于较年长的群体,他们就会持有更明显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因此,我们并不期望在经济上停滞不前的国家中发现代际价值观差异。假如后辈人在成长过程中拥有的条件与长辈相比并没有明显改善,那么我们就不能发现代际价值观差异。但人们在成长时期经历的安全水平会产生持久的效应。因而,伴随着战后更为后物质主义的年轻群体取代成年人口中更为物质主义的群体,我们应该可以观测到从物质主义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逐渐转变。

战后出生的群体与较年长的群体在成长期经历上的差异,导致了他们优先价值目标的重大差别。最初这些年轻的群体几乎没有什么政治影响力,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20年,战后出生的第一代人具有政治影响力后,优先价值目标上的差异才在社会层面上变得显著起来。战后出生的第一代人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推动了学生抗议时代的出现。在那个时期,广泛流传的抗议口号是“不要相信30岁以上的任何人!”。

本书文化变迁分析采用的证据来自从1981年到2014年在一百多个国家进行的数百次有代表性的全国样本调查18,以及这些国家的经济、人口和政治数据。数量庞大的证据表明,从物质主义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代际转变一直在进行,这与我们的预测是一致的。但也正如我们将要观察到的那样,这些转变仅是更广泛的文化变迁的一个方面。人们的价值观从生存价值观逐渐转向自我表现价值观,前者更强调生存需求,而后者更强调性别平等、环境保护、宽容、人际信任和自由选择。人们教育孩子的导向也发生了变化,从强调努力工作,转向强调想象力和宽容。文化变迁正在把新的政治议题带入政治的中心舞台,并在推动民主的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