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教学,创新育人: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教学研究文集10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新时代大学生创新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学生创新意志不坚定

简单地说,创新意志就是创新主体即人在创新实践中,及时克服困难、克服挫折、清除道路上的障碍,从而完成整个创新实践的心理过程。当代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他们应该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创新、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在和身边的学生交谈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在这个时代,想要拥有立足之地,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地创新,但真正能坚持下来的却是寥寥无几。在大多数学生看来,创新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就算自己有一腔热血,付出了无数的努力,也未必能取得成功。因此,他们非常惧怕困难,这也就造成了一些学生由于担心失败,而失去了创新的动力。

(二)国家创新政策不完善

国家的创新政策和机制,是一国的指南针。我国非常支持大学生的创新发展,也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希望将我国建设成一个创新能力十足的现代化强国,打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但是,目前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还不健全,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全国创新竞赛”较少,造成“只有名校才出高才生”的假象,这会极大打击大学生的自信心,削弱他们的创造性;其次,各种创意竞赛的奖金制度缺乏吸引力;最后,创新范围太小,要想成为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就必须在所有的领域都进行创新。当前,国家在电子信息科技类领域创新较多,而在理论类、农林类、工程类等其他领域创新较少,这对许多大学生的自信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难以获得系统的创新创业指导

一般来说,高校都会通过基础课的学习,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并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进行创新创业启蒙。但是,从2020年初到2022年末,我国大学的教学模式已经从传统的线下向线上过渡,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已经成为大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式。然而,目前在线上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资源还相对匮乏。并且,大多数高校都是采用学生独立学习、教师答疑解惑的模式,所以,师生之间缺乏互动,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6]。再者,很多创新的试验都需要校内设备支持,无法在线完成,所以,很多创新的试验也就无从下手了。虽然现在新冠疫情暂时解除了,线下的教学也重新开始,但是这两年来,新冠疫情导致创新创业比赛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想要追上,就必须加快速度。

(四)创新创业服务机制不完善

要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理论教育,还要为大学生与实践基地、政府、企业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对高校而言,创新创业最终的目标是落地执行,为当地服务,这就要求创新者对当地实际环境及创新创业政策有充分的了解。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桥梁”作用还不能完全发挥出来,难以对全体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与此同时,对学生来说,他们想要进行创新,首先依靠的就是学校。然而,在大学的基层教学单位中,对某些文科专业的重视程度特别低,能够提供给学生的资源非常有限,他们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项目。

(五)指导教师重视度不足

大学生创造力离不开优秀师资的引领。这就对领导创新创业团队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在开展创新创业项目之前,想好有效的对策,带领学生们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践。当前,我国高校很少按照专业的特点,为每个学院配备专职的创新创业导师,大多数指导老师都是辅导员,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管理。此外,教师的指导方式也较为单一,较多的是开设分享会和一些仅限于课堂上的活动,缺乏企业参观、生产实践等与行业相关的环节,不能突出专业的特点。

(六)项目难以实施落地

从我国创新创业的现状来看,大部分的创业项目是通过高质量的比赛来获得成功的。创业比赛为学生们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为他们将来的实践落地奠定了理论基础。但现实中,许多创新创业大赛在结束之后,找不到合适的实践路径,缺乏人力、财力、合适的实施方案等,导致难以实现成果的转化和落地。我们应该认识到,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的最终目标是成功落地,大赛的结束应该是创业的开始,而不是终点。所以,高校应该构建和健全专门的实践体系,寻找一条能够成功孵化出优秀项目的道路,将竞赛的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