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超级个体
新工具人群与创造力极限
进入浪潮,AI时代的创造者在社区诞生
文|三支
三支
ReAI(AI区块链社区)发起人之一,Pond(基于链上数据的图算法模型公司)运营负责人,聚焦于AI和Crypto交叉领域的研究与工作,关注如何解决AI带来的新的社会问题,以及在垄断算力、数据资源的情况下,独立开发者、小团队如何参与AI技术的发展。
从艺术跨行到Web3与AI领域
我并非一开始就是科技从业者,我最初是在艺术馆做策展人,之后去了一家4A广告公司担任艺术统筹,再到后来自己开了一个艺术策展工作室。正当我的工作室在上海完成一个重要项目,准备回广州大展拳脚时,疫情突如其来,我被迫在家中隔离数月,工作室的运营也因此停滞。
在那段艰难的时期,我意识到需要寻找新机会,没想到这个转折点成了我进入Web3的契机。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朋友圈的一个开发者社区在招聘运营人员,我觉得可以试试。
获得这份工作的方式和传统的招聘模式有很大区别,我通过微信与当时社区的负责人介绍自己,并发送了一份简历。过了几天,我参与了一个线上的社区会议,向所有社区成员介绍自己,然后进行第二轮公开投票,最后社区决定我通过面试。
这份工作的办公模式是分布式办公与自主管理模式,工作伙伴们分布在世界各个地方,没有线下办公室。只要带着电脑,我可以在任何地方工作,这与过往的工作方式截然不同。通过群聊和在线文档,我可以与全球的伙伴们进行协作,同时这份工作也需要很好的自我管理能力,需要准确、合理地安排时间、工作计划,去和不同时区、地区的伙伴线上沟通与交流。
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工作方式、组织形态正在发生改变,其中充满机会。也确实是通过社区,我获得了第一份AI行业的工作。
通过社区参与的两个AI项目
2022年,正值Web3行业的熊市初期,市场逐渐冷淡,但对开发者来说,这却是一个沉下心来做事情的好时机。在这个阶段,我认识了许多有趣的朋友,他们对技术的热爱和对创新的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我参与的第一个AI项目,就是通过群聊加入的。项目创始人在群里问:“有没有人想加入一个AI机器人项目?”我加了他的微信,通过了线上面试,然后作为设计师加入项目。
这个AI机器人项目的初代产品是只花了几天时间做出来的“非正式”产品——一款声音非常自然、性感的AI聊天机器人。我们将它发在朋友圈和Twitter上后,有很多人主动使用,很快积累了用户群,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和给出反馈,还有人愿意参与共建,于是创始人决定基于这个基础产品去构思整个创业项目。很多团队成员都是群友,我们如同“互联网游击队”,从未见过面的、来自各地的人在Web3上组成一个创业团队。
结识第二个团队则是因为一次线下的社区分享。项目方向是Web3的基础模型,Web3的原生数据来自链上。这些数据像是一个巨大的图神经网络,从一个点流动到另外一个点,点与点之间进行交互,由此构成图,而图的背后是规则性的东西或指向某种行为。现实世界中有许多数据没有被公开,也不具备网络性,因此项目只有在Web3中才可进行。项目的方向在Web3和AI越来越交融时,更会凸显出它的重要性。当然,这次团队成员依然是来自全球各地,凭借高效的组织协作能力和丰沛的全球信息聚合共同创造属于未来的产品。
我参与这两个团队的方式都是通过社区,不得不再次感慨,社区在当下承载了很重要的信息传递与沟通功能,基于社区构建的陌生信用体系正在形成,而基于互联网的协作模式也慢慢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维度中扩展。
在AI时代,跨行业进入全新领域的机会或已显著增加,这也让每个人有了更多的可能性,社区成为重要的联结点。所以不妨试试从参与社区开始,试着贡献能力、分享信息、沉淀知识,再到具体的项目中实践,从而让自己慢慢跨入全新的行业。在我的跨行经历中,ChatGPT是十分重要的工具,我仿佛拥有了一个知识导师,通过结构化提问,形成结构化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在当下去构建“AI+Web3”社区,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交叉领域下的机会与它们能解决的问题,我相信未来的创造者就在社区里。
亲密人机,从消费者到创造者
AI与个人密不可分远比想象中更快地到来。我亲身经历了从对AI一无所知,到成为这个行业中的一员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AI来更好地实践我的想法,消除我的疑惑。我也不再是单纯的消费者,而是成为一个生产者、创造者和推动者。我开始更多地去使用AI,去试图理解交互背后更复杂的关系。
AI作为全新的生产工具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驱动AI的数据如何被获取?个人的隐私能否得到保护?我们怎么构建对AI深层次的信任?
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围绕算法、算力、数据这三个方面不断地向自己提问,思考生活中与AI交互背后的逻辑与关系。
首先,算法的构建如何有效而不作恶?开源是构建对算法创造者信任的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如果AI模型开源,那么模型是否又会面临新的攻击,导致模型结果出现差错?这就是两难的处境,而区块链属性中的透明性、安全性、可追溯性、智能合约等或许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如模型的延迟开源[1]。
其次,大语言模型训练需要消耗巨大的算力,仅ChatGPT-3的单次训练就需要320万美元(《华尔街日报》数据)的计算资源,小资金体量如何参与?但是假设去中心化算力在未来能够运行,我国作为互联网大国,每个人的闲置算力都贡献出来,将会怎么样?
最后,AI最关键的训练要素则是数据。只有大公司才有财力获取大量的高质量数据,假设Web3下的个人数据主权实现,那么由每一个个体产生的数据能否在实现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前提下进行自主参与贡献或交易,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实时进行标注?
这些都让我看到未来AI和Web3强大的结合之处。而我也从过往的经历中感知到,更多的团队会在社区中诞生,由社区愿景去构建人与人之间超越地域的信任,远程协作、互相分享、共同成长,人们甚至比在现实世界中更加容易找到自己的队友。在当下去构建“AI+Web3”社区,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交叉领域下的机会与它们能解决的问题,我相信未来的创造者就在社区里。
而当前要做的,是每个人开始改变认知和付诸行动,使用AI工具提升效率,了解作为不同身份的个体如何进入AI浪潮中,从生产者、创造者和推动者的角度去思考AI与人交互中的多重处境,抓住机会创造自己在时代中的新价值。
每个人都应该从现在开始,成为AI时代的新工具人群。最后,来自朋友的AI工具使用攻略分享给大家。
面对接触大量视频、音频的工作者
Glarity
Glarity:可以直接生成YouTube摘要的浏览器插件;基于ChatGPT和YouTube字幕生成视频摘要,配合中文翻译,20秒看完梗概,用来快速浏览外文视频。
Snipd
Snipd:可以自动生成目录和摘要的播客(Podcast)客户端,通过AI把阅读领域的知识功能融于播客,打造新颖的用户体验。
Audiolab—Lark—Notion AI
Audiolab、Lark、Notion AI:通过复合使用三个软件就可以掌握给推客空间(Twitter Space)做“摘要+时间戳”的黑科技方法。
步骤1:通过Audiolab将推客空间的音频下载为mp3格式。
步骤2:用Lark妙记生成文字版。
步骤3:用Notion AI基于推客空间文字版生成摘要和时间戳。
MyShell
MyShell:定制化的机器人创作平台,我搭建了3个机器人来提升自己的内容效率,把播客分别转为短视频、文章,把文章转为我自己声音的音频,同时还可以获得创作者激励。
一些日常工具
OpenAI
OpenAI:OpenAI将Dalle-3和ChatGPT融合,直接通过自然语言生成图片;它的语音对话功能非常自然,能够帮助我们学习地道的英文表达;它发布的GPTs——每个人都可以创建自己的Agent,并从中获得收入。
ChatHub
ChatHub:一个Chatbot聚合客户端,可以在一个窗口中获得比较多的结果,从中找到最满意的答案。
AutoGPT
AutoGPT:一种可以将目标分解成子任务,并利用互联网和其他工具来实现目标的AI智能体,ChatGPT依赖人类高质量的问题输入,是一个专业的执行层员工;而AutoGPT可以将模糊的指令变成具体的可执行问题,它至少是一个中层管理者,老板的代理人。
OpusClip
OpusClip:视频自动剪辑和打分工具,像视频版的Snipd,自动识别视频里的精华部分,然后进行剪辑和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