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十面埋伏
李世民带领玄甲军一路疾行,武牢关距离邙山大营只有一百多里的路程,只用了半日,玄甲军就来到了武牢关下。
守将李世绩得知秦王来到,连忙下关相迎。他令将士们辟开关城的别馆,让玄甲军歇脚,又把自己的帅帐腾出来,让李世民休息。然后,他吩咐伙房安排热水,餐饭,不在话下。
用过饭后,玄甲军很快就恢复了体力。这时,唐朝后续的大军才慢慢的来到了武牢关西面的旷野上。由于关城太小,大军只好在关城以西的旷野之中安下营帐。
李世绩在此已经驻守了一个多月,他对关城周边十余里的地形及防务已经相当的熟悉,这就将这些军情一一禀报给李世民听。李世民让他还担任武牢关主将,但凡调兵遣将无不与之商量。
第二天清晨,不远处的嵩山之上,传来了阵阵钟声。李世民叫来李世绩,向他询问深山之上为何会有钟声。李世绩回答:“那是古刹少林寺的钟声,属下已经命人打听清楚了,此古刹创建至今已有一百二十余年。是北魏孝文帝为了安置印度高僧跋陀落迹专门敕建,一百多年来一直香火鼎盛。可就是自去年以来,王世充派来他的侄子王仁则霸占了寺庙的田产以及整个山门……”
“哦?竟有此事?既有钟声,那少林寺的住持可还在?”李世民追问道。
“在!那住持觉远大师自知斗不过贼兵,于是仅要求保留寺内的菜地和果园,把这嵩山之中的所有田产全都舍了去……”
“王仁则目下在嵩山之中有多少兵马?”
“尚不清楚。但料定不会太多……”
李世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对李世绩说:“明日你我化作香客,上一趟少林寺,此寺于我大唐战胜窦建德大有用处!”
“只怕王仁则派兵把守山口,如何是好?”
“本王只问你,现在这寺里可还有香客前去拜佛?”
“有!”
“那就好!”
……
第二日,两个年轻男子,称是表兄弟,经过了哨兵的盘查,前往少林寺拜佛。当他们来到寺内,拜见了住持觉远大师之后,亮明了身份,然后请觉远大师将他们带往僻静之处,说是有要事相商。
原来,李世民准备在嵩山藏兵,他请觉远大师指明哪里藏兵不易被发觉,并且承诺,大唐赢得战争后会封更大面积的田产给予少林寺。觉远大师声称如果能够帮助大唐的统一事业本就功德无量,何须田产酬谢。
之后,在觉远大师的安排下,李世民挑选了军中武艺高强的千余名精壮武士,化作武僧和尚,与少林寺的护院和尚一起,将王仁则的部众赶出了嵩山。
在熟悉了嵩山的地形之后,李世民找到了嵩山中的藏兵地点,此地最少可以藏匿五万兵马。于是他令少部分士兵驻守此地,准备待到决战之时,提前将一部分大军安置在此地,作为伏兵。
为了转移夏军的注意,玄甲军奉命将战马带到汜水北岸去放牧,此时正值春夏之交,汜水北岸是邙山下的一片缓坡,此地地势缓平,青草油油,加之汜水清澈,马儿来到之后,就低下头大嘴地啃食起地上的青草,不愿离去。
李世民干脆让尉迟敬德带领一部分士兵在此牧马,让他看住玄甲军的战马,保证不能丢失一匹战马。
而在夏军的后方,新近降唐的河北大将程名振奉李世民之命,专门劫掠夏军的粮道。不久之后,押送粮草的夏军大将张青特被俘,夏军运输粮草的大船悉数被焚毁。窦建德无奈,只好命人就近购买粮食,一边又命人再去河北催粮。如此一来,大军驻地的物价一下子暴涨了数倍之多,附近的居民整日挑担前来大军营盘售卖各种食物尤嫌不够。
军粮被劫之后,夏军的士兵开始变得浮躁,人心浮动,怨怒嗔痴,军纪也随之散漫下来。而前方的虎牢关自古以来就是天下雄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效。夏军不得不在关城之东聚集,然后寻机破关。
转眼间,大军驻扎已经将近一月有余,窦建德眼看无法破关,于是召集诸将和僚属,商议破敌之策。
范愿、高雅贤等诸将建议依仗夏军势大,强攻关城,即便损失些兵马钱粮也在所不惜。
而此时,国子祭酒凌敬则建言:“夏王,大军久困虎牢关下,非长久之计,强攻必然损耗巨大。不如北渡黄河,自井陉口入河东,占取上党、汾阳,威震关中。行此策有三利,一则确保胜利;二则拓土得兵;三则关中震动。届时唐军必然撤兵退保关中,洛阳之围自解。”
此乃围魏救赵之策,窦建德听说之后非常赞赏,窦建德之妻曹氏是女中豪杰,也非常赞赏凌敬的建言。
谁知,窦建德的诸将收受了王世充特使王琬和长孙安世的重金贿赂,惦念洛阳城中的金银财宝,私欲作怪下,极力反对凌敬的这个方案。他们提出的意见也让窦建德觉得很是有理:“首先,夏军悬军深入,粮草已经不济,再入河东,补给更加困难;其次,关中两年前成立了府军十二军,百姓都被编入军籍,平时务农,战时作战,他们已经起到了守备关中的作用;其三,河东贫瘠,占取河东捞不到什么好处,如果占了洛阳,不但可以取得大量财富,还可以就地称帝,成就王业!”
不得不说,这些理由对于窦建德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尤其是称王称帝,更加加剧了窦建德野心的膨胀。殊不知,李世民早就定下了诱兵之计,他在一步步的铺排,布置下十面埋伏,撒开了一张天罗地网……
如果就此认为,窦建德会完全受到部将的左右,那是轻敌的想法。客观的来讲,窦建德此时并没有下定决心,他还在犹豫不决。
兵法上讲,兵贵神速,迟则生变。李世民眼看窦建德迟迟没有发出总攻的意思,心下开始担忧起来。他早就选好了武牢关这个战场,如果窦建德采取了凌敬的建议,此战将会劳而无功。至少,窦建德将会全师而退,那样唐军就等于是不胜而败。李世民决计,无论如何不能让窦建德跑了,他一定要在武牢关下与夏军展开决战。
李世绩因为在窦建德手下做过事,对窦建德有一定的了解,他建议李世民对窦建德采用激将法。因为窦建德此人吃软不吃硬,他对人极为宽仁,因此见不惯趾高气昂傲慢跋扈的人。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个性格,他才走上了反抗隋朝的道路。
李世民对李世绩的建议很是受用,他于是决定先以自身为诱饵,带领一队人马,和夏军的前锋部队较量一番。
来日,李世民带领五千士兵,命他们埋伏在要道。而他自己只带了尉迟敬德一人,一路狂奔,直往窦建德大营而来。
尉迟敬德是骑将,善使马槊,他不但善于在马上用槊杀敌,而且善于夺槊躲槊,近战拼杀几乎无敌。李世民则擅长射箭,他的黄杨弓一经射出,箭无虚发。李世民于是对尉迟敬德说道:“我持黄杨弓,你持狼牙槊相随,虽是百万大军能奈我何?”
当二人来到离窦建德大营还有三里的地方之时,发现了夏军的游骑,李世民勒住马缰绳,朝着敌军大喊:“我乃秦王也!”然后引弓搭箭,瞬间将数名骑兵射落马下。
夏军见状,急忙回营叫来数千骑兵追了上来,李世民于是让尉迟敬德与他一起回撤。一边撤退,李世民一边射箭,紧追其后的敌军士兵应弦落马。在射死十余名前锋敌军士兵后,敌军再也不敢追得太紧,只是并没有放弃追击。
很快,敌军就来到了唐军的埋伏区域,李世绩、秦叔宝、程知节等人一起杀出,大败敌军,斩首数百,并且俘获了夏军将领殷秋、石瓒等人。其余夏军大败归营,却无端受到窦建德的斥责。
李世民乘胜写了一封信,派专人送给窦建德。信中写道:“赵魏故地,原本是我大唐领地,被你侵夺。只因你礼待淮安王,送回同安公主,所以我大唐与你互相诚心解去仇怨。王世充此人,反复无常,如今将要败亡,他用花言巧语来引诱你,你竟然以三军之众受制于人,千金之资浪费在外,实在不是明智之举。今日我唐军只是小试牛刀,就能败你前锋部队,你的军队行动迟缓,你的指挥又拖延费时,这样的军队在你手里,你身为三军主帅难道不感到惭愧吗?希望你能择善而从,停止进军。我是好言相劝,莫要执迷不悟,到时追悔莫及。”
窦建德见信之后,见到李世民如此嘲笑轻视于他,一把将信件撕了个粉碎。他割了信使的舌头,给李世民回信说:“逞口舌之快,算什么本事,有本事战场上见!”
信使回来后,李世民惊讶不已,他连忙让随军军医给信使诊治。其实,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早已暗自高兴了起来,这说明,窦建德已经被激怒,已经失去了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