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质疑寸口脉分主脏腑
“动脉”是从心脏运血出去富于弹性可以伸缩质颇强韧的血管,在解剖学上可以分为三层:内层为血管内膜,是弹力纤维组织;中层为肌层,是由平滑肌夹杂弹力纤维构成;外层为血管外膜,是由弹力纤维构成。动脉血管的作用受到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指使,如迷走神经把靠近心脏大血管的感觉送到中枢神经系统,这是“传入神经”。血管收缩神经,能收缩血管的肌层,以适应周围的抗力。收缩中枢神经在延髓里,假使这个中枢受到了抑制或是机能不足,血管就会比平时还要扩大;但若是相反,这个中枢机能过分亢进,血管也就异于寻常的缩小。其次是血管舒张神经,当它的指令传递到血管时,血管的直径就扩大到极度。血管收缩神经、血管舒张神经,属于“传出神经”。无论传入神经、传出神经,统属于血管运动中枢神经控制,因此这个中枢就包括了使血管收缩和舒张的两个作用,受着血液成分及从许多传入路线冲动的影响。动脉管的解剖生理清楚了,便可以理解动脉搏动除受心脏影响而外的一些原因。
根据上述动脉血管的解剖生理来看,脉搏的动作直接受着心脏唧血以及血管运动中枢的指使,没有其他的脏器可以影响到脉动。至于桡骨动脉,它仅是肱动脉的分支之一(另一支是尺动脉),肱动脉是腋动脉的续行段,推源而往仍是由心脏出来的,也没有任何脏器与之有关,这些交代清楚了,看看寸口脉动有分主脏腑的可能吗?
寸口脉动分主脏腑,实滥觞于《难经》,创立于王叔和。如《难经·十八难》中说:“上部主胸以上至头之疾,中部主膈以下至脐之疾,下部主脐以下至足之疾。”这无异乎说:头部和胸腔里脏器的病脉见于“寸”,胸腔到肚脐这一段脏器的病脉见于“关”,肚脐以下脏器和两足的病脉见于“尺”,理由是“上以候上,中以候中,下以候下”。又《难经·第四难》中说:“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即呼吸也分主脏腑。其中又说:“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牢而长者,肝也;按之濡,举指来实者,肾也;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切脉的“浮”“中”“沉”也分主脏腑。又《难经·第九难》中说:“数者,腑也;迟者,脏也。”即脉搏的快慢也分主脏腑。不过这还是笼统的分法,还没有分配给左右手。及王叔和著《脉经》时,分主脏腑的立论便更具体了。例如《脉经·两手六脉所主五脏六腑阴阳逆顺第七》中说:“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肾与命门,俱出尺部。”(原书谓出《脉法赞》)自此以后,两手六脉都各有其所主的脏腑了。但历代医家的意见并不一致,兹把主要几家的说法,列表如下(表1)。
表1 历代医家六脉所主脏腑说
上述四家对寸口脉分主脏腑的意见,可说没有哪一部是认识统一的,言人人殊,难坏了陈修园在其间“折冲樽俎”方方应付,认为都有道理。他在《公余六种》中很圆滑地说:“王叔和以大小二肠配于两寸,取心肺与二肠相表里之义也。李濒湖以小肠配于左尺,大肠配于右尺,上下分属之义也。张景岳以大肠宜配于左尺,取金水相从之义。小肠宜配于右尺,取火归火位之义,俱皆近理,当以病症相参……一家之说,俱不可泥如此。况右肾属火,即云命门,亦何不可。三焦鼎峙两肾之间,以应地运之右转,即借诊于右尺,亦何不可乎。”这样左右之说都有理由,反而使人莫知所从了,好在“脏腑不语,又何伤”。这些在寸口主张分主脏腑的见解,从明朝以后都抬出《内经》来立论,大谈其根据。陈修园也是其中的一个,他们依据是《素问·脉要精微论》曾说:“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
但是,《内经》中的“尺”字,多不是指的脉搏言,而是指皮肤言。例如《素问·平人气象论》中说:“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尺涩脉滑,谓之多汗,尺寒脉细,谓之后泄。”意思是说:皮肤发热的是病“温”,皮肤不热而脉滑的是病“风”,皮肤涩而脉滑的,伴有多汗、皮肤冷而脉细的,为后“泄”。又如《灵枢·论疾诊尺》中说:“尺肤滑,其淖泽者,风也;尺肉弱者,解㑊安卧……尺肤滑而泽脂者,风也;尺肤涩者,风痹也;尺肤粗如枯鱼之鳞者,水泆饮也;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尺肤寒其脉小者,泄、少气;尺肤炬然,先热后寒者,寒热也;尺肤先寒,久之而大热者,亦寒热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说:“夫色脉与尺之相应也,如桴鼓影响之相应也,不得相失也……脉急者,尺之皮肤亦急;脉缓者,尺之皮肤亦缓;脉小者,尺之皮肤亦减之而少气;脉大者,尺之皮肤亦贲而起;脉滑者,尺之皮肤亦滑;脉涩者,尺之皮肤亦涩。凡此变者,有微有甚。”上述列举的《内经》中的“尺内”“尺外”之说,都是古人诊皮肤之法。正如廖平所说:“论疾诊尺之尺字,为皮字之剥文。”不过这里还需说明的是:古文献中凡“尺内尺外”和“尺之皮肤”等语,都是指“尺泽”而言,尺泽穴在桡骨与上膊的关节部,当二头膊肌腱的外缘,膊桡骨肌起始部的内缘,循返回桡骨动脉分布桡骨神经、外膊皮神经等;“尺热”“尺涩”等语,是泛指一般皮肤。
以上说明,以“寸”“关”“尺”分主脏腑,不是出自《内经》,而且在《内经》里丝毫找不出“关脉”的线索来。然则,寸口脉分主脏腑完全没有根据吗?不是的。根据于《五行大义》引用的《河图说》中说:“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肾与命门,并出尺部。”而王叔和《脉经》所引用的《脉法赞》中说:“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肾与命门,俱出尺部。”这里只是一个“俱”字和“并”字之差,可见王叔和根据《脉法赞》,《脉法赞》根据《五行大义》所引的《河图说》。《五行大义》是讲灾异的纬书,充满了不可捉摸的玄学。主张寸口脉分主脏腑者,认为这个依据不可靠,便想以《内经》来做立论之本。不管怎样,“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这种生吞活剥的分主方法,总没有离开“五行生克”的理论,否则是无法说服人的。如《难经·十八难》中说:“脉有三部,部有四经,手有太阴阳明,足有太阳少阴,为上下部,何谓也?然:手太阴阳明金也,足少阴太阳水也,金生水,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也,足厥阴少阳木也,生手太阳少阴火,火炎上行而不能下,故为上部,手心主少阳火,生足太阴阳明土,土主中宫,故在中部也,此皆五行子母更相生养者也。”又如,储泳在《祛疑说》引《尊生经》云:“左手之寸极上,右手之寸极下,男子阳顺,自下生上,故极下之地,右手之尺,为受命之根本,如天地未分,元气混沌也,既受命矣,万物从土而出,惟脾为先,故右手尺上之关为脾,脾土生金,故关上之寸为肺,肺金生水,故右手之寸,越左手之尺为肾,肾水生木,故左手尺上之关为肝,肝木生火,故关上之寸为心。”
总而言之,强以一条动脉分主脏腑的理论,上不宗《内经》,下难符科学,凭空臆说仍不离五行往复,无论于古于今,稍为明理者都不足置辨,即以古还古,请看几辈古人的批评罢。
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中说:“余每见时医于两手六部之中,按之又按,曰某脏腑如此,某脏腑如彼,俨若脏腑居于两手之间,可扪而得,种种欺人之丑态,实则自欺之甚也。”《吴草芦文集》中说:“医者于寸关尺辄名之曰……此心脉,此肺脉,此肝脉,此脾脉,此肾脉者,非也,五脏六腑凡十二经,两手寸关尺者,手太阴肺经之一脉也……肺为气所出之门户,故名曰气口,而为脉之大会,以占一身焉!”王正宗在《难经疏义》中说:“诊脉之法,当从心肺俱净,肝肾俱沉,脾在中州之说,王叔和独守寸关尺分部位,以测五脏六腑之脉者,非也。”
以上李、吴、王的说法,固然不尽如人意,然而他们都不信任“寸”“关”“尺”分主脏腑之说,这一点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