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简单越美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骑行路上的“拦路虎”

隐形的自行车“歧视”

“偷偷绕过保安,把车‘栓’在凯宾斯基酒店楼前的树上。”贾峰有一次受邀去一家五星级酒店参加气候传播主题论坛,当天虽下着雨,但他依然骑车前往。结果到了五星级酒店门外,却发现自己的爱车无处安放,遂“出此下策”。这篇微博因令人哭笑不得的窘境和幽默的语言收获了117万人次的阅读量。

不止在五星级酒店,贾峰在医院也遭受过“自行车不能进院”的待遇。他跟门卫大叔讲《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却不被理会。甚至有一次,贾峰骑车去位于奥森南园附近的某金融大厦开会,散会后竟然发现停在大楼门前的自行车不见了,“差一点就报警了”。一番“搜索”后发现,爱车已被大厦保安“安全转移”到了马路对面的林子里。

“上有绿色低碳的要求,下面该与时俱进地修改完善不合时宜的规定才好。希望,类似的对自行车的‘歧视’以后越来越少,骑行越来越方便。”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挫败感之后,2021年8月3日,贾峰在微博上如此表示。

与摩托车的“追逐交锋”

为了让城市骑行环境变得更加友好,贾峰越“挫”越勇,路遇不文明,必苦口婆心。2021年8月13日,他在微博上记录了一则追赶摩托车的故事:

这铃木豪爵确实豪横,绿灯亮起瞬间就绝尘而去。不过,有人还是想去追。不是要比试一番,是要跟车手做做交通守法好公民的思想工作。

这不,红灯拦住了铃木。显然,它一直在自行车道路上以百公里时速与我们侧肩而过,安全隐患之大可想而知。于是,有人凑上前去,展开十秒三句半思想工作。

“知道你交通违章了吗?”(对方表情:略带不屑和矜持)

“你被我拍下来了知道吗?”(对方表情:茫然)

“要是以后不再走自行车道,这回不上传。”(对方表情:感激)

“谢谢!”(对方说)

赶在下一个路口,对豪横的摩托车手进行交通法治教育

7公里的通勤路上,在贾峰开始骑行的时候,几乎每天都能碰到四五个违章者——大部分是摩托车进入非机动车道,他就“想方设法”对摩托车手进行安全教育。

“我怎么能追上摩托车,它那么快?”贾峰笑着说,“从北五环到北四环大约5公里,摩托车的最高时速超过150公里,而我也就20多公里。硬追是赶不上的。但是,在这约5公里的路上,有6个红绿灯。所以,虽然它启动快,一溜烟就不见了,但在下一个红绿灯或再下个路口,说不定就能赶上,于是红绿灯前的交通法治教育就开始了。”

有朋友对贾峰爱“管闲事”表示担心,说:“老贾,你胆子太大了,怎么敢跟骑摩托车的较劲呢?不怕他们撞你吗?”贾峰说:“有什么可怕的,大庭广众之下这么多摄像头,难道他打我一顿?”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安全教育工作都能顺利进行。“我能说服它,但是送外卖的不行!车前车后,外卖摩托飘来飘去,不时让你‘惊慌失措’。”贾峰说,“你等我以后有空了,专门组织律师去告这些平台,让他们承担交通违章的连带责任。”

除了摩托车,贾峰也对占道停车“穷追不舍”。2021年3月29日,在北京新交通标准生效前夕,贾峰就把停在仰山路东口自行车道上的17辆机动车进行了“曝光”。这一天,他还在路上与风驰电掣的摩托车进行了4次“交锋”。“若要推动更多人选择绿色低碳骑行,执法还要跟上。”贾峰在微博上表示,“教育和罚款不是目的,是要让违法者长记性,共建和谐共处的交通秩序”。

贾峰在微博中曝光仰山路东口占用自行车道的机动车

2021年4月1日,北京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规划设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实施。

《标准》在突出交通环境设计的安全性、提升绿色出行品质、引导文明出行等方面做出规定。

为确保行人和自行车的路权,《标准》强制性规定,既有道路不得通过挤占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方式拓展机动车道,已挤占的应恢复;设计速度大于40km/h的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必须设置安全隔离设施;隔离设施应优先选用绿化分隔带。

同时,为有效缩短行人过街距离,《标准》要求缩小交叉口的半径,从而缩小交叉口尺寸,既能缩短行人过街距离,又能降低右转机动车的车速,从而提升行人和自行车过街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此外,为强化过街行人的安全与舒适,消除过街自行车混入对行人的干扰,《标准》规定路段设置人行横道的,人行横道两侧应设置自行车过街带,人和自行车各行其道。

安全:影响骑行的首要因素

2021年6月3日,世界自行车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致辞中表示,自行车是价廉、无污染的替代交通方式。但是在倡导绿色出行的同时,贾峰意识到,除了知识的传播、个体意识的提高以外,市民的绿色生活实践还有赖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

其中,宣教中心调查显示,安全是影响市民骑行意愿的首要因素。尤其在自己遭遇了两次交通事故后,贾峰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没有安全保障,就没有全民绿色出行。

“骑车是低碳的出行方式,但是不应该因为一个人骑车去上学或者上班而付出生命的代价。”因此贾峰倡导加强道路安全并将其融入可持续出行和运输基础设施的规划和设计,特别是为此采取政策和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自行车出行安全很有必要。

在与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举行座谈时,贾峰团队提出的建议之一就是在自行车与机动车混合道路上安装自行车优先标识和30公里限速标牌。

2021年3月,长椿街两侧竖立了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杨新苗老师带学生设计的“自行车优先”的标志牌。“估计北京市民是头一回见到‘自行车优先’的提示牌。”贾峰在微博中说,“那开车的各位,以后再遇到前方有自行车就别使劲儿按喇叭啦!本来就是自行车道路,机动车只是借光而过。换言之,机动车‘自由航行’也要守规矩。”

2021年3月,长椿街两侧竖立起了“自行车优先”标志牌

随着北京新交通标准的实施,贾峰通勤路段的骑行环境已经有了明显改善

2021年5月1日,北京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规划设计标准》实施一个月后,贾峰发现,除了安立路这样的干路两侧的非机动车道路内划分的停车位已取消,越来越多的支线道路甚至社区道路也陆续清理完毕。

比如,在他长期“监督”的仰山路东段,对于停在自行车道内的机动车有了贴条提示;而在育慧南路,则对违停车辆直接开了罚单。“若全国都能像京城这样,骑行率和骑行人数一定会大幅增长,中国老百姓就能为消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早日实现碳中和实实在在做贡献。”贾峰在微博中愉快地表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