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项目逻辑框架及其应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4 逻辑框架法在中国的应用

客观地说,逻辑框架法与现代项目评价方法几乎同时介绍到中国来。在20世纪80年代,国外项目投资专家在向中国介绍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价方法时,也同时介绍了逻辑框架法。当时,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人翻译国外项目评价资料时,就包括逻辑框架法。只是由于当时对这个“法”理解不深,多数专家只领会其为一个“思想方法”,而这个思想方法与中国人习惯的思想方法还有一定差距,所以未引起业界的重视。

20世纪90年代,项目后评价开始在我国推广,国内学者发现逻辑框架法在后评价中有重要作用,于是开始在项目后评价方法的宣讲过程中重点介绍这个方法。2003年以后,中国注册工程(投资)师考试教材中也将其列为考试内容,对这一方法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推介。然而,由于中国注册工程(投资)师考试内容繁杂,无法突出逻辑框架法的重要作用,且又未提供大量逻辑框架法实际应用实例,特别是在项目周期不同阶段应用的实例,读者只是将其作为应试的内容学习,而不是作为实际工作必须掌握的技能学习,造成实际推广效果不佳。同时,后评价时由评价专家为项目作逻辑框架,没有发挥逻辑框架法在项目设计中的作用,只能满足一种形式上的需要,实际上是“马后炮”,并未起到监督项目执行的作用。

2004年发布的《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2005年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南》,这两个文件不光对于推动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有重要作用,也对于逻辑框架法的推广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它第一次在政府文件中规定要使用逻辑框架矩阵。然而,在大量的项目后评价工作中,逻辑框架流于形式,因为没有项目前期的逻辑框架可作分析对比。

从前述的逻辑框架法在全世界应用经验来看,推广逻辑框架法首先要认识它在项目周期各个阶段的重要作用,逻辑框架实际上把项目各个阶段目标与监督指标都用规范的方式表达,特别是监督指标的前后呼应,对于提高项目执行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有关投资主管机关应提出明确要求,将逻辑框架其作为项目前期一项必须要工作,只有项目前期编制了逻辑框架,才能发挥其改进项目设计的功能,同时,也为项目监督与后评价提供比较的基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