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啤酒产业
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麒麟啤酒厂的拉格啤酒被称为“啤酒爱好者的选择”,主宰了日本市场,市场份额基本稳定在60%。竞争对手朝日啤酒公司的市场份额逐渐下跌到了10%以下,朝日意识到自己面临着生存危机。随后,朝日公司迎来了一名新社长村井勉,他提出了公司信条——鼓励创新,并成立了特别小组,示意公司将进行改革。在此背景下,有人认为,市场上或许有部分消费者已经对拉格啤酒口味感到厌倦了。于是,朝日公司批准了有一定风险的生啤酒的一款新变体,之后命名为“超爽”(Super Dry)。该项改革可以说决定了公司命运。
1986年,朝日公司推出了“超爽”啤酒,在啤酒品类中创建了一个新细分品类。这种啤酒口感纯正、清爽,没有浓郁的麦芽味(提高酒精浓度,降低糖分含量,添加特殊酵母)。它更具现代感,运用了大量欧美符号,针对的是市场上更为年轻的顾客群体。在短短两年中,朝日公司的市场份额翻了一倍,而麒麟啤酒的份额则相应地减少。麒麟啤酒像一个气得跺脚的巨人,之后推出了“麒麟爽啤”(Kirin Dry),试图与朝日竞争,却以失败告终。
1990年,麒麟啤酒触底反弹,它创造出了另一个细分品类的产品“麒麟一番榨”(Kirin Ichiban)啤酒。这款啤酒由一种新的昂贵工艺制成,口感比拉格啤酒更淡、更醇和,回味不苦。
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超爽”啤酒细分品类重新定位,主打口味清爽,广受人们喜爱,于是麒麟啤酒的市场份额再次下滑。与此同时,麒麟公司的拉格啤酒品牌的影响力也被削弱,因为其旗舰品牌“麒麟拉格”(Kirin Lager)被替换为了“麒麟爽啤”(Kirin Draft)——部分原因是朝日公司自称引领了新兴的生啤酒细分品类,引起了麒麟公司的强烈不满。结果朝日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加,之后完全超过麒麟,这可谓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对范围更广的啤酒品类来说,传统啤酒的销量在1980~1994年翻了一倍,2005年又下滑到1980年的水平,随后以较缓慢的速度持续下降。麒麟公司决定,与其在一个衰落品类中和朝日公司竞争,不如进入其他三个细分品类,成为领军者。
1998年,麒麟公司推出了“淡丽”(Tanrei)系列,进军发泡酒细分品类。发泡酒的风味类似于啤酒,但麦芽含量较低,不符合日本酒税法上对啤酒的定义,因此需缴纳的税额也较低。2001年,麒麟公司又推出了“冰结”(Hyoketsu)系列,进入碳酸蒸馏酒饮料细分品类——一种添加了鲜榨果汁、以即饮伏特加为基底的碳酸气泡鸡尾酒。2005年,“喉感”(Nodogoshi)系列推出,进入第三类啤酒[2](third beer)细分品类,这类饮品具有啤酒风味,但不含麦芽,因此税额也更低。麒麟公司并非上述三个细分品类的创建者,却迅速成为该领域的领军者或领军者之一,例如,预调酒精饮料(Chu-Hai)细分品类中的三得利啤酒公司(Suntory),和麒麟相比,其产品的甜度更高、苦味更淡。到了2010年,这三个细分品类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过传统啤酒。
麒麟啤酒将重心从传统啤酒上移开,给自己创造了增长的机会,其高档品牌“一番榨”系列也应运而生。不过,转移重心的不仅是麒麟公司,三得利公司也紧随其后,推出了顶级啤酒“万志”(Premium Malts)系列,邀请日本著名摇滚明星进行了巧妙的广告宣传,将其定位为一款“精致的礼物”或者“可负担的奢侈品”。
从这些案例研究中可以发现,相较传统的品牌偏好竞争,市场细分品类的竞争能更好地诠释市场动态。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呢?那就是成长的最佳途径是创建并捍卫一个新的颠覆性细分品类。
[1] 沃比·帕克可以让每位顾客在家免费试戴5副镜框,选定需要的镜框后,将所有镜框寄回给沃比·帕克,最后沃比·帕克会把配好镜片的那一副眼镜再送到顾客手中。
[2]第三类啤酒指的是一种在酿造过程中不使用任何麦芽的啤酒。——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