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5G对出版业的影响
·曹沁颖·
2019年,“两会”新闻中心首次实现5G信号全覆盖,全国多家媒体首次运用5G网络传输和发布新闻产品。无论是代表委员们的建议,还是现场发言讨论,5G都是其中的热词之一。
什么是5G?它指的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就移动通信技术而言,简单来说,2G实现人与人的连接,3G、4G实现人与互联网的连接,5G则将实现人与万物、万物与万物之间的连接。
4G以前,由于技术的限制,通信信号传输速度慢,带图片的网页打开都十分耗时,更谈不上迅速传输音频视频等,一二十年前的电脑用户对此都深有体会。
1999年以后,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推出无线局域网Wi-Fi标准,大大提升了传输速度、距离和频谱效率,获得巨大成功。4G开始出现。4G集3G和WLAN于一体,使得网速比之前大大加快,图像、音频、视频等得以快速传输,并且下载速度也大大加快。
中国在3G时代积累学习,到了4G时代,中国的4G基站数量超过了全球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上网费用也越来越低。正是中国极好的网络覆盖能力和较低的资费,才使得网购、移动支付、共享单车这些新兴事物在中国蓬勃发展,在一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欧美国家。
5G时代,移动通信能力进一步提升,人类将进入一个将移动互联、智能感应、大数据、智能学习整合起来的智能互联网时代。
具体来说:上网的速度会更快,原来需要十几分钟下载的影片或者文件,现在瞬间就能完成;原来很多人参加的网络直播可能会出现严重卡顿,现在完全不会;原来因为延时导致一戴就头晕的VR眼镜,现在戴着不头晕了,可以在虚拟现实中畅快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
4G时代,内容传播的方式受到极大冲击:人们依然阅读新闻,但是早已不再手捧报纸,而是通过新闻客户端或者微信公众号,而且可以便捷地留下自己的评论;订阅纸质杂志的客户越来越少,但是很多APP或者公众号扮演着过去杂志的角色……图书出版也经历了许多压力与挑战。
5G时代,图书出版会遇到怎样的进一步挑战呢?笔者认为主要可能有以下三种:
1.阅读时间进一步变少的挑战
移动通信速度进一步加快后,可以预见,直播和视频的体验会比现在还要好很多,在4G条件下应用受限的VR会爆发式增长。直播、视频、VR等将带来更强烈的视觉、听觉等全方位感官刺激,带给人们更强烈的身临其境感,这些领域的发展会催生出更多的此类互联网应用。这些应用不一定只用于休闲娱乐,也会用于学习、社交,会进一步挤占人们的阅读时间。
每个人的一天都只有24小时,必须要在不同的活动之间分配。为什么视频,或者是加上VR的视频,一定会比阅读更吸引大众?
在这里,笔者尝试给出三个解释:
第一,人的视觉敏锐度强。
美国杜克大学研究人员以动物眼睛解剖结果为依据,分析600多种动物的视觉锐度,发现人类视力某些方面或许不及动物,但视觉锐度却表现不俗,七倍于猫,十几倍于老鼠或金鱼。如果与蚊子相比,人类的视觉敏锐数百倍。
第二,人主要靠视觉获取信息。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其中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就是人类获取信息到底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
第三,看到的比阅读到的更容易被记住。
赤瑞特拉还做了另一个关于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
那么,可以预测的是,大众将比现在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直播、视频以及游戏等活动中,留给阅读的时间比现在更少。
2.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的挑战
5G时代会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车联网、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等,会有进一步深入的发展,与每个人相连的各种感应设备、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会产生各种信息、各种分析,整个社会的数据量、信息量比之现在,会呈几何级数的上升。人们的注意力将更容易被分散,如果没有适当的控制和训练,长时间注意力的集中会变得很困难。而阅读出版物是一件需要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事,这就决定了很多人会逃避阅读出版物。
3.人工智能的挑战
近些年,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中国政府2017年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上升到战略层面,并指出,人工智能产业要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而且要在2030年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让中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人工智能技术的开拓有多个方面,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对人类语言的“破译”。
语言和创造力一样,是人类特有的、最具有人类性的特征。人类的逻辑思维以语言为形式,人类的绝大部分知识也是以语言文字的形式记载和流传下来的。
让人机之间可以直接用自然语言交互,是人们长期以来所追求的。因为它既有明显的实际意义,同时也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人们可以用自己最习惯的语言来使用计算机,而无须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不很习惯的各种计算机语言;同时,人们可通过它进一步了解人类的语言能力和智能的机制。
简单来说,人工智能要攻克语言难关,需要实现:语音识别——让计算机听懂人说的话;语音合成——让计算机能够用人类的语言反馈;自然语言处理——让计算机能够阅读人写的文章;自然语言生成——让计算机生成文本。
随着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在学习和运用人类语言上,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在翻译方面,不仅传统的机器翻译准确度大大提升,而且可以达到在会议现场同声传译并输出文字的效果;在写作方面,不仅可以写作财经、体育等主要依靠事实和数据的即时新闻,还可以创作音乐、诗歌等艺术作品……
仅从技术上来说,用人工智能来完成传统的编辑加工工作不是一件难事。
那为什么5G时代,这一点的挑战会比现在大很多呢?
目前人工智能之所以还没有全方位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一方面在于人工智能技术本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在于我们当下的4G网络在很多场景下还存在卡顿、延时或者信号不稳定等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对于信号传输的要求更加苛刻,比如无人驾驶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时候,一点延时可能就会造成巨大的危险。
所以,当5G网络逐步商用以后,大量的人工智能技术就会更蓬勃地发展和应用起来,这方面带来的挑战也就比现在更大了。
技术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我们应该如何应对5G带给出版业的挑战呢?
第一,坚守出版的优势。
出版最大的特点在于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给读者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复杂事件的来龙去脉、一个整体的逻辑框架、一个完整的思想论述。出版作品的阅读很难碎片化,这是愈加碎片化的时代中出版的劣势,同时也是最大的优势。人们会厌倦碎片化、厌倦被分心、厌倦支离破碎的信息,厌倦被淹没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找不到方向。当人们渴望深入了解一件事,深入了解一种思想,或者想沉浸在一个故事中,不想再听“请听下回分解”的时候,他会回来读书。
所以,拒绝碎片,提供够分量的、深思熟虑的、有深度有逻辑的作品,是我们应对视频、音频、游戏等等其他内容供应商对人们时间的抢夺时,应该坚守的。
第二,对编辑进行全方位的培训。
首先,对技术带来的就业危机有所准备。
人工智能对很多行业从业人员的替代现在已经初露端倪。人脸识别等技术这两年发展得越发稳定,银行多业务办理机器得以广泛使用,由此我们看到银行柜员的大量减少。这类现象在除银行外的很多窗口行业已经广泛出现。
许多人在担心未来就业问题,这并不是杞人忧天。人工智能对很多人类职业的取代是无可避免的。前文提过,目前语言领域的人工智能在技术上替代传统编辑业务已经不是难事,5G时代这一领域的技术一定还将获得长足的进步,我们应该对编辑进行培训,以应对技术发展带来的就业形势变化。
其次,应对工作的新要求。
如前文所述,5G时代视频、音频、游戏等还会爆发,给用户极好的体验。出版坚守在精品厚重内容的一端,但在内容传播上,必须与新兴技术手段紧密结合。这就需要改变编辑工作技能单一的状况,让编辑掌握新技术以在传播等各方面更好地推进工作。
出版者承担着价值发现的角色,但往往出版者发现了作品的价值,衍生的电影、游戏等高价值的产品却与出版社无关了,很多出版社试图尝试加入战团结果铩羽而归。究其原因还是没有相应的专业性人才,当然也就没有相应的组织架构,无法完成与传统业务不一样的业务。这是产业延伸的大问题,在此不深入论述,但编辑能力提升才能应对未来工作的新要求,这是毋庸置疑的。
综上,5G将给出版业带来巨大影响,作为出版人,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出版本质,坚守出版优势,同时在眼界和技能方面不断学习,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