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理论与实务研究(2019)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人工智能背景下图书编辑培养理念的重构

·李剑·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已逐渐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并使各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其中尤以通信、物流、零售等为显著。《2016—2017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将重塑出版流程。这一观点可谓国家对出版业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式预见,值得各出版单位对自身编辑队伍培养理念进行思考。但从现实来看,很多出版单位,囿于传统出版理念与当今智能技术发展的调适,眼前经济效益考核的限制,以及出版单位相关人才缺乏等原因,并没有或者只是形式上对人工智能技术对自身编辑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给予了一定关注,但这种关注对于未来智慧型编辑队伍的建设无疑是远远不够的。

一、人工智能时代图书编辑面临的挑战

从某种意义上说,编辑的角色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传统图书出版时代,市场竞争度低,编辑经济指标考核压力小,其主要工作内容为书稿审核及选题策划,其中尤以书稿审核为主。随着出版市场的繁荣以及出版政策的开放,出版业竞争日益激烈,编辑的工作内容也逐渐由书稿审核为主选题策划为辅,外延到选题策划为主,同时兼顾书稿审核、产品制作、营销推广等领域。编辑的角色也由“专才”逐渐向“复合型人才”转变。这也是当前绝大多数出版社编辑的工作状态。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逐渐进入出版领域,编辑尤其是图书编辑的工作,可能又要面临着由“复合型编辑”向“智慧型编辑”转型的挑战。具体如下:

选题策划:选题策划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选题调研,该工作涉及海量数据的搜集、分类、遴选等,其工作逻辑为编辑的工作经验和个人价值倾向。这种依靠人工所做的方案,难免在信息处理上顾此失彼,造成工作效率低下。但是人工智能技术参与的选题策划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缺陷。未来的智慧型编辑可能只需要把其策划的构想输入人工智能策划平台,该平台凭借其海量的出版数据库,以及强大的数量处理能力,就能为编辑提供一份高质量的选题策划方案。策划水平一般的编辑将在很大程度上被人工智能策划平台取代。

书稿审核:从文字编辑的工作来看,其主要把关处为字,词,语法,政治性、宗教性、导向性问题及出版标准等。这些方面,国家都出台了相应的文件和标准要求,只要将其整合到一定的智能平台中,即可对稿件进行相应的处理或提醒标注。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对于涉及心理、情感、意识形态等的非规则性内容,未来的智能编辑软件也将能进行很好的处理。换言之,未来的人工智能编辑平台将大大减少文字编辑的工作量,文字编辑的岗位也将大大减少。

产品制作:图书产品的制作涉及设计与印装等环节。在该环节,编辑的主要工作是提出好的产品制作方案,进而由设计人员与印刷部门完成产品制作。在当前工作中,编辑主要是通过经验、个人偏好,以及极其有限的市场调研,向设计者提出要求进行制作。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考虑本类图书读者的喜好、该设计的成本与获利均衡点、制作的时间成本等多种因素,往往难以仅凭个人或团队获得良好的设计方案,结果就是时间以及经济成本的大量耗费,最后可能还是没有拿出满意的方案。未来的图书产品智能设计平台将能利用其大数据优势为编辑一键生成最合适的产品制作方案。

宣传推广:从出版单位角度讲,宣传推广的目的是为图书找到最适合的读者。编辑在整个图书的生产过程中,也是全流程地在为尽可能准确地找到所策划图书的读者采取一切措施。其中包括平台新书预售、新书发布会、行业报道、新媒体营销、线下阅读推广等。这类方式虽说有一定成效,但总的来说,还是一种人海战术,比较粗放,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出版单位缺乏丰富的读者数据以及对自己掌握的有限读者数据难以充分利用。未来的智能推广平台将整合读者信息,以海量读者数据库为基础,为编辑提供最优的宣传推广策划案。这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为出版单位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提高出版单位的经营效益。

所以,总的来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走进出版业,在较为简单和重复化、模式化的工作层面,人工智能技术将不可避免地替代某些岗位,这一趋势值得出版单位人力部门领导和编辑深思。

二、理性看待人工智能时代图书编辑的角色定位

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已是大势所趋,编辑工作内容升级导致部分岗位被替代也是在所难免的。作为身处这一时代大背景下的图书编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客观认识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拥抱即将来临的智慧出版时代。

首先,编辑要对自身能力和素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无论是有经验的编辑还是刚入行的新人,每个人的情况和能力都是不同的,但是面对的时代背景却是相同的,所以编辑需要对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即你的专业优势、性格优势是什么,你的劣势是什么,你适合当前从事的行业吗……如果最后的结论是适合,那就要考虑未来的职业规划。

其次,编辑要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如前所述,编辑岗位涉及内容较多,每个人所擅长的领域又不同,所以编辑有必要在自己擅长的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去钻研,通过培训、学习、参加会议等形式去积极探索自己的工作内容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域,利用新技术服务于自己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为自己在未来成为一名做得好、留得住的智慧型编辑奠定基础。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这一方面,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至关重要。

最后,树立求新、求变、适应时代发展的理念,跟上智慧出版新时代的步伐。随着工作环境和工作模式的熟悉,人们往往会产生工作惰性,期望长期待在舒适圈,很多人不仅缺乏求新、求变的诉求,而且内心也非常排斥外界环境的变化。存有这种心理的编辑,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极度发展的时代,注定要被淘汰出局。所以,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编辑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学习,让自己树立求新、求变、适应时代发展的理念,这样才能跟上智慧出版时代的步伐。

三、人工智能时代图书编辑的培养模式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出版单位对于编辑的培养必须同传统的培养方式有所区别,以适应新时代对于出版事业以及编辑工作的要求。

第一,转变理念。树立新时代智慧型编辑的培养理念。对于出版业或出版单位而言,培养新时代的智慧型编辑,理念的转变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版领域当前受到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影响还不是非常明显,但新闻、影视、自媒体等方面受到的影响已经非常明显,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抓取新闻信息、审校文稿、提供调研方案、写作文稿等。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走进出版领域,为编辑提供优秀策划文案、审校稿件、提供营销方案等也将成为现实,当前的出版单位能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适应社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

第二,培训学习。出版单位通常会定期为编辑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从培训内容看,主要是出版业务的学习,近几年不少单位也安排大数据、互联网等方面的专家为编辑讲授当前科技发展的最新态势。但是智能科技与出版结合的讲座,尤其是与编辑业务结合的讲座还比较缺乏。这种情况就会导致,编辑从安排的培训和学习中已经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对人们生活、工作的影响,但是对如何与自己的工作结合,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却无处下手,导致培训和学习失去意义。所以建议出版单位未来在为编辑安排的培训和学习中,能多提供一些与工作联系紧密,对编辑实际工作和未来职业规划具有真正指导意义的活动。

第三,人才招聘。现在各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多学科融合的趋势,比如生物学的发展已不单纯是生物学家的工作,已有不少对生物技术感兴趣的计算机或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家参与,该类专家可以从自己的人工智能专业方面,为生物学在比对、筛选、验证等数据处理方面的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大大提高生物技术发展的速度。出版业的发展也可借鉴这一模式,这主要是指,出版单位在未来的编辑人才招聘中,不要仅仅局限于从出版学科方面来招聘,也可以跨专业招聘一些数据处理、软件编程方面的特殊人才,让其熟悉出版流程、出版业务,同时根据出版单位的业务需要,为出版单位提供一些个性化的智能工作平台,以不断提高出版单位的工作效能。从当前来看,出版单位在这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出版单位目前使用的常规业务型工作平台,多是委托外包公司制作,而这些公司没有出版经验,很难提供真正满足出版单位需求的服务,能为编辑提供适应出版业未来发展的智能编辑平台更是难以实现。所以,出版单位尤其是大型出版单位,未来自己培养一支小而精的技术型编辑团队也不失为一条可行的路径。

第四,对外合作。对外合作既包括与业内科技企业合作,也包括跨行业合作。从业内企业来说,可与当当网、京东商城等图书销售平台,以及黑马校对软件等合作。图书销售平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国内图书市场上已经占据了重要位置,也累积了海量的终端读者数据,其中既包括读者的基础信息,也包括读者的购买喜好以及读者对各类图书产品的评价,等等,这些都是出版企业缺乏的。在未来,出版社与图书销售平台,同时加上行业外的高科技公司的合作,可打造一款智能型读者行为及心理分析系统(内含选题分析、营销策划、读者消费特点等子系统),这一系统无疑会极大提升编辑的策划选题能力和宣传营销能力,避免目前单纯凭人工的低效率和资源的极大浪费。从文稿审核工作来看,黑马软件在业内有着较高的使用率,但是其功能还比较机械,缺乏一定的智能性,很多目前的出版规范还没有很好地融入其中,其深度学习的能力更是较弱。从合作共赢的角度而言,出版单位在未来可与黑马软件进行深度合作,开发一款智能型的编校系统,以满足新时代编辑工作的需要。

结语

随着人工智能科技的迅猛发展,出版业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已是不容回避的大势,当前编辑的角色在未来转型也是毋庸置疑的。这就要求出版业从业人员,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一线编辑,都要以客观的视角来审视这一问题,并从人才建设以及编辑自身发展等方面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如此,出版业在未来才能更好地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迎接高科技的挑战,传统编辑也才能通过自我定位与不断学习实现向智慧型编辑的转型。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总局.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2007—2016).[2018-01-02].http://www.sapprft.gov.cn/sapprft/govpublic/6677.shtml.

[2]李钊.人工智能先驱预测未来媒体十大趋势.科技日报,2016-10-27.

[3]李开复,王咏刚.人工智能.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17.

[4]施晨露.人工智能出版第一部诗集,你是“嘲讽”还是“赞叹”.上观新闻,2017-05-31.

[5]金兼斌.机器新闻写作:一场正在发生的革命.新闻与写作,2014(9):30_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