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暴中心:冰岛的崩溃和惊人的复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飞蛾扑火[1]

在2001年至2007年期间,谁都能当一个成功的银行家。

——冰岛危机之前有银行高管接受采访时表示

为了降低波动,冰岛国有银行和多家银行建立了资本缓冲或是储备基金,这让它们可以度过短缺期。冰岛的国家预算账面显示有盈余,借贷也不多。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即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会根据每个国家或主权地区的信用质量,以它们的评级符号为各国打分。借此,它们引导着世界各地贷款人的行为。21世纪初,这“三巨头”便将拥有强大国家财政的冰岛共和国列为信用质量最高的国家之一。

银行也是有评级排名的。将总部设在一个拥有高评级的主权国家是获得顶级评级排名的首要条件。通常情况下,银行的评级不能比其所在国的主权评级高。这是因为一个陷入困境的国家可能会对国内银行进行征税,甚至是直接将其充公。

反之,如果一家银行陷入困境,一个强大的政府则可以提供信用支持。国家可以注入新的资本,甚至选择直接介入,把问题资产给买过来。而且,事实也的确如此,无论是共和制国家、君主制国家还是苏丹国,财力强大的政府通常都会对银行进行信用支持,从而保护银行的储户和贷款人免受损失。

从2000年开始,冰岛三大银行都被视为低风险,并获得了最高的信用评级等级。评级机构表示它们完全相信这些冰岛银行会偿还债务。此外,冰岛的银行已经习惯了在高利率环境之下经营,这些银行也只是向借钱给它们的国际银行和投资者多付了一点儿利息而已——每年多付0.25%~ 1%的利息。但是,事实证明,这其实是一组强心剂。

低风险和高利率吸引了资本,就像飞蛾扑火一样。

“市场上有堆砌如山的资金,”一位银行家回忆起危机之前几年的情况,“随着全球利率水平的低迷,许多投资者都在寻求更高的回报。”

当其他国家可能为了缓和资本流入而降低利率时,冰岛银行却继续向其贷款人提供略高的利率,这导致了资金的大量涌入。

接下来,投资者和国际银行大量购买冰岛克朗,并将资金投入冰岛,这推高了冰岛克朗的汇率。如此,单位冰岛克朗可以买到更多的外国货币,也就是外汇。强势的汇率压低了通货膨胀率,冰岛央行也很高兴。

由于冰岛的利率水平仍然高企,而人们对风险的观感仍然很低,较强势的冰岛货币也使得投资冰岛变得更加有吸引力了。

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流入了冰岛,冰岛的许多资产都升值了。然后慢慢地,全球富豪也都想要在这里买房产、买公司,资产价值也就这么一点一点地被抬高了。同时,银行家带着饱满的热情和充裕的资金,开始允许他们的借款人借更多的债。一部分募集资金被用于购买股票,甚至是并购整个公司。OMX冰岛全股指数是冰岛的股市指数,它在2003年约是1 000点,而在2008年已升至近8 000点。[2]

到此刻为止,银行的损失是非常小的。即便有客户陷入财务困境,似乎也可以靠出售资产来偿还贷款。银行也可以不断地高估自身的资产价值,从表面上看,银行的赢利能力很强,财务状况也很扎实。

2007年3月,银行股占了冰岛交易所总市值的55%,还有些投资控股公司占了另外的15%,而它们主要的投资标的构成也还是银行股。按照当时的市值计算,在雷克雅未克交易所上市的7家公司里,有4家银行和2家持有银行股的投资控股公司,而冰岛的工业龙头公司仅仅排在第7位。

就这样,银行股价继续攀高,价值也就越来越高。和房产一样,银行股甚至被认为是全天下最好的贷款抵押品!正是高企的股价撑起了银行的估值。

资本流入进一步带动了金融交易和贷款业务,银行的费用收入也水涨船高。大多数金融交易多少都能为银行带来一些收入,有时甚至会有一些零星的大额收入。

于是,银行的利润数字进一步上升。更有甚者,有些银行还在它们所提供融资的一些交易中直接持有股份。2003—2006年,交易收入这一由银行自担风险的利润组成,占了克伊普辛银行收入的30%。[3]

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几乎是其他北欧国家的头部银行的三倍,比如北欧银行(Nordea)、丹麦银行(DnB)、丹斯克银行(Danske Bank)、北欧斯安银行(SEB)和汉德银行(Handelsbanken)。

冰岛三大银行所公布的关键财务比率居然比那些闻名遐迩的国际大银行更好。[4]它们的股本水平更高,若以一级资本比率这一技术指标来看,冰岛的银行还要好于北欧五大银行集团。它们报表上的赢利能力简直可以用“非凡”来形容,其平均股本回报率超过了北欧五大银行集团,而且领先幅度非常大。而冰岛银行的庞大股本基数和高企的融资成本似乎并没有什么影响。

优秀的回报率让冰岛更令人趋之若鹜。国际资金流向了冰岛的银行,银行进一步扩张。

在2003年、2004年、2005年,以及2006年和2007年的某些时刻,投资冰岛的债券都是一个明智之举。

但在2008年不是。

2010年4月,由冰岛议会任命的特别调查委员会(SIC)提交了关于冰岛经济崩溃原因的报告。该报告包括9卷,共约2 400页。

在雷克雅未克的城市剧院,他们向一众惊讶和愤怒的市民宣读了报告全文。在长达146个小时的不间断宣读中,委员会的每个人轮番上阵,就这么逐字逐句地读着。

回过头来看,当时的这些金融操作是有些过火的。SIC写道:2005年,格里特利尔银行、克伊普辛银行和冰岛国民银行在欧洲发行了大约140亿欧元的债券。这个数字比冰岛当年的GDP还要高,是前一年发行的债券本金金额的两倍。[5]

“冰岛的三家银行在那些国际银行的司库部门的人脉之广令人惊叹,”格里特利尔银行的一位前雇员在回顾那段疯狂岁月时说道,“这三家银行清楚地知道该找谁要钱。”

SIC称,刚开始时银行能够以非常优惠的条件发行债券,债券票面利息只比基准利率高20个基点(0.20个百分点)。后来,在欧洲债券市场的融资变得比较艰难了,但就在这个时候,美国的债券市场开放了。

SIC的报告显示,美国市场的开放主要是由于担保债务凭证(CDO)的增长。在这种模式下,大多数的常规限制已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