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研究方法和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学术研究总是建立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因此,有必要认真搜集、研读相关文献,并系统分析有关文献研究成果。笔者通过高校图书馆网络数据库资源、网络公开搜索工具等搜索引擎获得的网络资源、高校图书馆藏书资源等,获得与本研究相关的丰富文献资料。在认真研读这些文献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相关文献的研究内容、所采用的理论、研究方法及所得到的研究结论。文献分析的重点是把握相关文献在研究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双边区域经济合作等领域的主流方向、研究脉络及最新研究成果,从而为构建本书分析框架提供借鉴。在文献分析过程中,也适当关注现有研究的某些不足,并尝试在本书中提出新的观点。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国际贸易理论流派众多,各有侧重,但不容置疑的是,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中最为基础的理论。本书主要以比较优势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同时,基于中国农产品对俄罗斯出口的实际数据,以及中俄两国在农业与农产品双边贸易合作的现实情况,考察了促进中国农产品对俄罗斯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与此同时,本书将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与现代基于“算法”的聚类分析结合起来,深入探讨出口农产品显性比较优势的测度、判定与分类,结合对出口农产品技术含量增长变化的分析,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出口农产品长期增长“质”与“量”两者之间的内在含义。同时,将网络分析方法同区域经济合作的分析结合起来,更好地把握区域经济合作背景下两国农产品贸易,特别是中国农产品对俄罗斯出口增长的发展变化。
相较于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与区域经济合作理论,聚类分析和网络分析更偏向于实际的数据分析应用。因而,将两者结合起来,有利于从实际的农产品出口相关测度中找到相应的变化规律,并结合比较优势理论、区域经济合作理论,更好地解释现实。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本书在分析中国农产品对俄罗斯出口的影响因素时,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等不仅从理论上定性分析了导致出口贸易流量变化的包括距离、市场容量,是否同为某一特定国际组织等相关因素,及其变化的机理,而且以量化指标分析了中国农产品出口俄罗斯的贸易潜力,为我们认识中国农产品出口俄罗斯的细分种类、增长潜力等提供了依据,根据相关指标分析结果,通过扩展引力模型实证分析影响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各项因素、评估贸易潜力和贸易效率;并对出口二元边际变动与显性比较优势及技术复杂度的Granger因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采用显性比较优势等指标,运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各类农产品的竞争优势,以识别可能的潜在符合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细分农产品。通过实证分析,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农产品出口俄罗斯增长规律及所面临的问题。
总之,在文献分析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所得到的相关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中俄两国农产品出口的互补性、竞争性与发展潜力,为区域性贸易协定与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设定可能的区域协定贸易网络联结场景,并在设定的场景下,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俄罗斯增长的有关问题加以演绎,为达成中俄有关农产品的自由贸易政策安排提供决策参考。
1.3.2 研究框架
图1.3给出了本书的研究框架,具体包括理论基础、分析工具、实证分析与研究结论四大部分内容。该研究框架界定了本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图1.3 研究的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