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研究目标和内容
1.2.1 研究目标
本书的主要研究目标是,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较为全面、系统地把握中国农产品对俄罗斯出口增长变化的脉络,既要从数量上分析具体农产品对俄出口的相关增长变化情况,又要从技术含量上分析农产品对俄出口增长变化特征,从而为有关的政策建议提供依据。
1.2.2 研究内容
本书主要研究2002—2016年中国农产品出口俄罗斯的增长情况。在分析现状的前提下,从农产品出口的潜力出发,围绕“质”与“量”两个维度,系统研究在给定区域内中国农产品出口到俄罗斯的发展变化。
首先,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本书运用扩展引力模型分析中国农产品对俄罗斯出口的潜力,并通过贸易强度指数和区域贸易集中度指数进一步分解潜力,找到具体的有发展潜力的农产品类别。其次,分析中国农产品对俄罗斯出口增长的倾向性。本书所指“倾向性”包括:(1)出口贸易流量的倾向性,即增长是沿扩展边际方向还是沿集约边际方向;(2)出口“质量”的倾向性,即增长是沿高技术含量方向还是低技术含量方向。在运用二元边际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显性技术含量指数,进一步分析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农产品比较优势,采用聚类分析深入考察显性比较优势的分类及变化,并揭示这种比较优势与出口二元边际指标的内在联系,从而在贸易流量和贸易“质量”两个主要方面把握中国农产品出口俄罗斯的全貌和细节区分信息。再次,研究潜在的符合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农产品增长,即研究如何识别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农产品中符合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细分农产品及促进其出口增长的可能性。1 在全面考察中国农产品全球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对显性比较优势的深入分析,识别出潜在战略性细分产品,并对识别出的农产品及所在产业实施要素补贴政策,从而探索如何把中国农产品做大做强,增强对俄罗斯出口竞争实力的可行路径,以保持中国农产品对俄罗斯出口贸易有质量地、可持续性增长。最后,分析“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所构造的区域贸易协定的网络特征,并在这个前提下,结合叶芝(1997)RIT指数具体分析中俄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区域集中度,以确定中俄农产品双边贸易是否满足“自然贸易伙伴”假说,并进一步通过演绎,分析在构建中俄农产品自由贸易协定有关农产品政策时对出口增长倾向性和战略性增长可能的影响。
第1章“绪论”,主要阐述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以及创新点、研究难点和不足。
第2章“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相关理论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区域经济合作理论和新贸易理论2等。其中,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运用贯穿于本书始终,而其他如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区域经济合作理论以及新贸易理论及其衍生的新新贸易理论也从不同角度为本书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文献综述着眼于国内外有关农产品出口增长研究状况,主要从出口贸易流量的增长、出口贸易“质量”的变化,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下的农产品出口增长的潜力,以及战略性贸易政策下的出口增长四方面的文献展开阅读和学习借鉴。与此同时,有针对性地予以评述,以便在本书的研究开始前对相关研究有一个基本认识。
第3章“中俄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中国农产品出口俄罗斯的现状分析着手,主要探讨中国农产品对俄罗斯出口的贸易平衡、产品结构、增幅变化及其在俄罗斯的市场地位等情况。通过常用的描述性统计指标,获得了中国农产品在俄罗斯市场的总体概况。同时,将中国农产品出口“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与俄罗斯作对比分析,以发现中国农产品对俄罗斯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中国农产品对俄出口总量不大、结构不尽合理等。
第4章“中国农产品对俄罗斯出口增长的潜力研究”,首先,采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分析影响农产品出口潜力的因素。基于比较优势理论,采用扩展引力模型分析出口增长流量及其影响因素。一般而言,这些因素包括出口国人均GDP、进口国市场容量、双边距离、其他影响贸易成本的因素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贸易潜力的实证分析。其次,通过分析中俄农产品贸易强度与互补性、产品结构相似性,明确具备增长潜力的农产品具体类别。在测度贸易潜力时,本章的讨论将在“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这个设定区域内展开,这使得中国农产品对俄罗斯出口增长潜力的实证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
第5章“中国农产品对俄罗斯出口增长的倾向性研究”,本书中,倾向性包括贸易流量的倾向性与贸易“质量”的倾向性。针对贸易流量增长的倾向性,本章将采用两种不同的边际分析方法,以相互补充。第一种方法是采用 Hammels和Klenow构造的出口二元边际指标,研究出口增长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包括,农产品的二元边际变化,以及出口总流量的二元边际分析。第二种方法是采用A Practi-cal Guide to Trade Policy Analysis中的“边际”计算公式,以2002年为基准,从贸易关系的新建、维持与消失三个维度计算出口增长的“扩展边际”“集约边际”和“消失边际”。第一种方法在测度出口增长的倾向性时,不需要确定“基准年”,反映的是测度当年出口国贸易增长的“动态”边际倾向性。与第一种方法不同,第二种方法需要设定一个“基准年”,据此计算的边际反映了出口国贸易增长的“静态”边际倾向性。而对于贸易“质量”的倾向性主要采用技术复杂度、整体技术附加值等指标进行分析。在本章的最后,还将贸易流量的倾向性与贸易质量的倾向性结合分析,构造统一的农产品出口增长倾向性矩阵,并试图找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6章“中国农产品对俄罗斯出口增长的战略性研究”,依据战略性贸易理论及其内在逻辑,重点分析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农产品集合中潜在符合战略性贸易政策细分的农产品识别与要素补贴。本章将借助第4章有关显性比较优势和第5章有关技术含量的计算与分析结果,对中国出口农产品进行甄别,以发现具有潜在战略性产业特征的细分产品及其所在的细分产业。进一步地,在不违背世贸组织有关农产品补贴约束的前提下,本章还将讨论如何对已识别的细分产业进行要素补贴。本章的研究主要为中国农产品出口扩大新的市场、巩固既有市场份额提供一种较新颖的思路。
第7章“区域经济合作背景下扩大中国农产品对俄罗斯出口”,从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角度出发,基于“一带一路”的大背景,分析如何构建中俄农产品贸易增长机制问题。主要包括:(1)在农产品领域,中俄“自然贸易伙伴”与区域贸易集中度的度量,并进一步探讨了二者各自对中俄农产品贸易的影响;(2)“一带一路”背景下,构建中俄农产品出口增长机制应当考虑的因素,以及相关机制对出口增长的影响。
第8章“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全面总结研究结论,并指出不足之处。主要结论包括:(1)中国农产品对俄罗斯出口潜力较大;(2)出口增长的倾向性表现为以中低技术含量为主沿扩展边际增长;(3)符合潜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农产品有待进一步培育;(4)中俄自由贸易协定的缺位不利于农产品贸易的持续增长。根据本书研究的结论,提出了六点政策建议,主要有全面分析俄罗斯市场的真正需求、提高对俄出口农产品质量、做大做强具有潜在战略性增长的细分农产品类别、深化区域贸易合作背景下的农产品贸易,以及优化中俄农产品贸易的营商环境和加大对农业的资本投入等。最后,本书也对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两个研究展望。
1 为简化起见,本书将有关战略性贸易政策相关思想指导下的出口增长概称为“战略性增长”。
2 建立在新贸易理论基础上的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也称为新新贸易理论。(Melitz,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