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与文艺新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从人文教育的观点来看,艺术的第三个益处是培育发展一种批判性思维的情思意趣。我所说的“批判性思维”,也就是对价值观念进行理性的反思。因为,艺术作品是人们喜欢谈论的最为有趣的一些东西,我们经常力图解释其含义,评估其价值,这当然会引起人们的反思。帕金斯(D.N.Perkins)等人就曾指出,艺术作品通常像谜一样令人迷惑,举凡睿智之士都喜好猜测这些谜语。[19]艺术作品的谜语性相也涉及非文字的隐喻特征。如此一来,心灵务必提出种种假设,以便将某物的意义模糊化。提出假设时会采用“如果……就”之类的思维模式,会假定艺术的本质、含义和价值。

最近,解释谜语似的艺术作品,使人们对讲授美学的案例研究及其新方法产生了广泛的兴趣。这种方法假定学习可以使人的兴致更高、创造力更大,其中有些原理就源于讲授美学思想史和艺术理论史。人们在解决某一谜语时,也试图提出解谜的理论学说。美学讲授方法可以应用于艺术教育与课堂讨论。[20]简言之,解释艺术作品的含义或评估其价值,都需要批判推理。这种推理显然离不开语言。巴尔松(Jacques Barzun)就此写道:“批判性的判断、鉴赏、风格分析、趣味争辩、历史比较和有效启示本身,都取决于恰当的遣词用句。”巴尔松还注意到:“能够审视和倾听艺术作品所得到的快感越是强烈和微妙,人们就越是有意识地同气味相投的人确认和交流这种快感。”[21]除了谜语与歧义特征之外,艺术作品也会有效地激发人们的批判性思维,这是因为艺术作品的影响力远远大于任何抽象的和昙花一现的东西,人们可以持续不断地对其进行研究和对比。另外,当人的心灵对艺术作品进行自由的浏览时,各种各样的感觉形式就会发挥作用。

艺术作品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作品与人类的种种关怀有着直接的联系,从而激励人们思索人类的价值观念。此外,研究艺术作品可以提供潜在的机会,使人们有效地将所学到的审美观点应用于任何东西。举凡将艺术概念和审美灵视内化(internalize)了的人,都会把人类的前程视为一出精心设计的艺术性表演,就会把自我理解为一部戏剧性文本,这部文本可以因时而需地予以重写。由此可见,有关艺术教育的上述说法还可以使人尊重其他文化的艺术与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