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训练中的各种“量”
徒手训练过程中,训练者首先要选择与自身运动水平相符合的动作。若动作难度太低,起不到锻炼作用;太高,容易造成运动损伤。总体上来说,从基础的动作做起,逐步提升动作难度,这是进行徒手训练的基础问题。在训练者客观认识自身运动水平,并选取合适的动作之后,其他问题也伴随而来,如一个动作到底要做几组,每组重复多少次才合适,动作之间要休息多长时间,这些问题都是训练中的量的把握,也是亟待解决的。下面对徒手训练中的这些“量”进行分析。
◆动作的组数与重复次数
一个动作要做几组,每组要重复多少次,需要依据动作的总次数(即训练量)来确定。对于常规训练来说,每个动作的总次数控制在25~50次最好。如果动作较简单、负重低,可以分3组来做,如总次数为30次,可分为3组,每组10次。如果动作较难,可以分多组进行,每组重复的次数少一些即可。一般来说,每组重复次数的常用范围有3种:8~10次、10~12次和12~15次。训练者可根据自己目前的健身水平和锻炼目标来选择合适的范围。但这个数值范围是可以改变的,当持续、规律训练一段时间后,就可以适当增加训练量,以对肌肉形成更大的刺激作用,获得更理想的健身效果。
◆组与组之间的时间间隔
完成一组训练后,需要经过短暂休息再开始下一组训练。组与组之间究竟要间隔多久才是科学的?时间太长,则会失去刺激肌肉的最好时机;时间太短,则肌肉得不到充分休息,不能保证下一组动作的完成质量。
我们需要了解人体肌肉的基本组成。人体肌肉有“快肌”与“慢肌”之分。大重量训练会调动快缩型肌纤维,快缩型肌纤维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大的力量,但它很容易疲劳,并且恢复时间长;小重量训练会调动慢缩型肌纤维,慢缩型肌纤维产生的力量没那么大,但耐力很好且恢复时间短。所以进行大重量的训练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而小重量训练只需要短暂休息。
总体来说,组与组之间休息的时间应控制在1~3分钟,少数大重量训练之间需要休息3~5分钟。训练者可以根据训练强度来调节组间间歇。
◆训练节奏
训练节奏对徒手训练十分重要。肢体动作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可分为3个阶段:向心收缩、等长收缩和离心收缩。例如卷腹动作,上身向上的过程是向心收缩,到动作顶点的停滞阶段是等长收缩,上身缓慢放下是离心收缩。一个动作的完整过程,在时间上是有节奏性的。向心收缩用1秒,等长收缩用0秒,离心收缩用3秒,那这个动作的节奏就是1-0-3。
通常来说,大部分动作讲究快起慢放,也就是向心收缩速度快一些,离心收缩速度慢一些。这是因为快起可以使肌肉获得更快的加速度,使肌肉的力量大于负重的重量,从而将负重推起。对于徒手训练,这个负重就是自己的身体,快起可以更有力地推起身体,并增大动作的幅度。负重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慢,肌肉则越要用力做功,所受到的刺激越大,健身效果越明显。
另外,从安全角度来说,下放的速度如果太快,则承重部位的关节和韧带很容易受到冲击,易产生运动损伤。因此,把握好动作的节奏也是健身的重要因素。
◆周训频率
周训频率即每周的练习次数。总的原则是每周至少锻炼2天,最好能够隔天进行。初级和中级水平的训练者,每周训练3天;高级训练者每周锻炼4天,这是比较合理的安排。在其他的休息时间里,可以适当安排一些有氧训练,巩固健身成果,促进肌肉恢复。
◆训练总量
进行徒手训练时,训练总量是需要控制的。单次的完整训练时段,除去训练前的热身以及训练完成后的拉伸,所有动作的训练组数加起来最好在12~25组。训练者可以在这个范围内,根据自身的健身水平与肌肉的承受能力来决定训练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