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百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年表

1879年 3月14日,阿耳伯特·爱因斯坦出生在位于德国乌尔姆的父母家中,其父亲名为赫尔曼·爱因斯坦,母亲名为保利娜·科赫·爱因斯坦。

1880年 爱因斯坦一家迁至慕尼黑。

1881年 11月18日,爱因斯坦的妹妹玛雅出生。

1884年 爱因斯坦的父亲给他看了一个指南针,这件仪器给这个五岁的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看不见的力量,环绕在他周围。

1885年 秋季,进入彼得学校——一所天主教小学就读,他是班里唯一的犹太人。在私下里接受犹太宗教教育,并对宗教感到好奇;这种好奇心在他12岁时便终止了。开始学习小提琴。

1888年 进入慕尼黑的卢伊特波尔德高级文法中学就读。

1889—1905年 对物理、数学和哲学产生兴趣。

1894年 家人迁至意大利米兰,但阿耳伯特留在慕尼黑完成学业。15岁时从卢伊特波尔德高级文法中学退学,前往米兰与家人一起生活。

1895年 秋季,16岁的阿耳伯特·爱因斯坦想早于正常入学年龄提前进入位于苏黎世的瑞士联邦理工学校(简称“Poly”;1911年改名为“联邦理工学院”,以其德文名称缩写ETH而为人所知),尽管在入学考试中科学与数学科目的成绩很好,但还是没有通过考试。进入瑞士阿劳的阿尔高州立中学学习,寄宿在这所学校的一位老师的家中。

1896年 放弃符腾堡王国(德国)公民身份。秋季,从位于阿劳的学校毕业,这使得他能够提前一年进入瑞士联邦理工学校。在10月底迁至苏黎世。

1899年 在20岁时申请瑞士公民身份。

1900年 从瑞士联邦理工学校毕业,并获得了数学与物理学师范专业文凭。未能获得联邦理工学校的秋季学期的助教职务。夏季,告诉母亲他打算与同学米列娃·马里奇结婚,他的母亲对此持反对意见。年底,他将第一篇科学论文投稿至德国顶尖物理学期刊《物理学纪事》(Annalen der Physik)。

1901年 成为瑞士公民。找工作。3月,在《物理学纪事》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科学论文《从毛细现象所得的推论》。夏季,在温特图尔技术中学担任代课教师,并于秋季在沙夫豪森的一所私立寄宿学校担任临时辅导教师。继续与米列娃保持恋人关系。开始写作关于气体中分子力的博士论文,并于11月将其提交给了苏黎世大学。12月,申请位于伯尔尼的瑞士联邦专利局的一个职位。

1902年 大概在1月底的时候,米列娃在她家人的居住地、今天的塞尔维亚产下了私生女“丽瑟尔”。从苏黎世大学撤回了他的博士论文。6月,开始在位于伯尔尼的专利局担任临时性的“三级技术员”。10月,父亲在米兰去世。

1903年 1月6日,与米列娃在伯尔尼结婚,并定居于此。9月,爱因斯坦问米列娃“丽瑟尔”是否进行了户籍登记,据推测是在塞尔维亚进行登记;然而人们从未发现关于“丽瑟尔”登记的证据。大约在这个时候,米列娃再次怀孕。

1904年 5月14日,儿子汉斯·阿耳伯特在伯尔尼出生。9月,在专利局的临时性工作变为固定工作。

1905年 爱因斯坦的“奇迹年”,在这一年,他发表了五篇开创性的科学论文。

1906年 1月15日,正式获得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3月10日,晋升为专利局二级技术员。

1907年 虽然仍任职于专利局,但是着手寻找额外的工作,包括在苏黎世州立中学和伯尔尼大学谋求工作。开始与他的朋友哈比希特兄弟一起研究一种用于测量少量电能的小型感应电机(即所谓的“小机器”[Machinchen])。2月,成为伯尔尼大学的无薪讲师(Privatdozent)。妹妹玛雅从同一所大学获得罗曼语博士学位。

1909年 5月7日,被任命为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Ausserordentlicher),任命自10月15日起生效。从专利局和伯尔尼大学辞职。30岁时获得由日内瓦大学颁发的人生中第一个荣誉博士学位。参加于萨尔茨堡举行的德国自然科学家和医生协会(Gesellschaft Deutscher Naturforscher und Ärzte)会议,他在那里提出了波粒二象性的早期形式。

1910年 3月,妹妹玛雅嫁给了爱因斯坦在阿劳的房东的儿子保罗·温特勒,他是爱因斯坦的第一个女友玛丽的兄长。7月28日,第二个儿子,爱德华(“泰特”,“泰迪”)出生。10月,完成了一篇关于临界乳光和天空蓝色的论文,这是他最近在经典统计物理学方面的一项重要研究。

1911年 接受布拉格德语大学的理论物理学教授与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的职位任命,自4月1日起生效,并从苏黎世大学辞职。将家人迁至布拉格。10月29日,参加于布鲁塞尔举行的第一届索尔维会议。

1912年 重新结识已离婚的表姐爱尔莎·勒文塔尔(娘家姓爱因斯坦),并在他自己的婚姻状况恶化时开始与爱尔莎进行含有爱意的通信。接受位于苏黎世的母校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理论物理学教授职位的任命,任命自10月起效,并辞去他在布拉格的职位。

1913年 9月,儿子汉斯·阿耳伯特和爱德华在他们母亲的家乡、匈牙利的诺维萨德(今属塞尔维亚)的一个塞尔维亚东正教教堂受洗。11月,当选普鲁士科学院院士,并在柏林接受了一份工作邀请,这座城市正是爱尔莎·勒文塔尔(娘家姓爱因斯坦)居住之地。这份邀请包括柏林大学的研究教授职位,没有教学义务,以及尚未成立的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一职。从瑞士联邦理工学院辞职。

1914年 4月,抵达柏林担任新职位。米列娃和孩子们跟随他前往柏林,但由于持续的婚姻问题,他们在7月末返回苏黎世。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参与签署支持欧洲文化的《告欧洲人书》(“Manifesto to the Europeans”),这可能是他第一次公开发表政治声明。

1915年 11月,完成了他的广义相对论研究工作。

1916年 在《物理学纪事》发表了“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后来成为他的第一本书)。还发表了三篇关于量子理论的论文。5月,成为德国物理学会会长。

1917年 2月,他写了第一篇关于宇宙学的论文。10月1日,开始担任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从圣诞节前后开始因病卧床数月。

1918年 11月9日,德国皇帝退位。爱因斯坦说服革命学生释放被他们软禁的柏林大学的校长和教授们。

1919年 2月14日,与米列娃离婚。库尔特·布卢门菲尔德通过努力,让爱因斯坦对犹太复国主义事业产生兴趣。5月29日,在日食期间,亚瑟·爱丁顿爵士通过实验测量了光的偏折,并证实了关于广义相对论的两个预测;随着媒体在当年晚些时候将这一新闻传播开来,爱因斯坦作为公众人物的名声开始树立。6月2日,与爱尔莎结婚。

1920年 2月20日,他的母亲在柏林去世。即使爱因斯坦保持着他对德国的忠诚[2],反犹太主义和对相对论的煽动性攻击却在德国变得更加普遍。越来越多地参与非科学事务。

1921年 4月至5月,首次访问美国,陪同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进行筹款活动,支持在耶路撒冷建立希伯来大学。在普林斯顿大学做了四场关于相对论的演讲,后经整理出版成书。

1922年 完成了他的第一篇关于统一场论的论文。10月,开始为期6个月的日本之旅,并在远东的许多地区作短暂停留。患上消化系统的疾病。11月,得知他获得了192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3年 在返程中访问巴勒斯坦和西班牙。

1924年 继女伊尔莎与鲁道夫·凯泽结婚,后者是一名记者和未来的爱因斯坦传记作者。

1925年 前往南美洲。为了声援甘地,签署了一项反对强制服兵役的宣言。成为一个热心的和平主义者。获得科普利奖章。担任希伯来大学理事会理事直至1928年。

1926年 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授予其金质奖章。

1927年 不顾双方父母的反对,汉斯·阿耳伯特与弗里达·克内希特在这一年结婚。

1928年 因心脏问题而再次患病。卧病在床数月,身体虚弱持续达一年之久。4月,海伦·杜卡斯(Helen Dukas)被聘任为他的秘书;她陪伴在爱因斯坦身边,担任其秘书,后来又担任他的管家直至爱因斯坦去世。

1929年 与比利时伊丽莎白王后开始了终生的友谊。6月,获得德国普朗克奖章。

1930年 第一个孙子、汉斯·阿耳伯特和弗里达的儿子伯恩哈德出生。继女玛戈特与德米特里·马里亚诺夫结婚。爱因斯坦在柏林西南部卡普特的消夏小屋度过了几个月。签署世界裁军宣言。12月,访问纽约和古巴,并在帕萨迪纳的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停留(直到1931年3月)。

1931年 5月访问牛津,在“罗德讲座”(Rhodes Lectures)作了讲演,并获得荣誉博士学位。12月,再次前往帕萨迪纳。

1932年 1月至3月,再次访问加州理工学院。返回柏林。后来,同意接受位于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仍处于规划阶段的高等研究院教授职位任命。12月,再次访问美国。

1933年 1月30日,纳粹党开始掌握德国政权。辞去普鲁士科学院院士身份,再未返回德国。暂居比利时,随后访问牛津,在“斯宾塞讲座”演讲。移民美国,于10月17日抵达纽约。

1934年 被剥夺德国公民身份(仍然是瑞士公民)。7月10日,伊尔莎因肠结核于巴黎去世,年仅37岁。爱尔莎变得抑郁。玛戈特未在丈夫的陪伴下前往普林斯顿。因伊尔莎的去世而成为鳏夫的鲁道夫则暂时留在欧洲。

1935年 秋天,搬到普林斯顿的默瑟街112号的一所房子。爱因斯坦、爱尔莎、玛戈特和海伦·杜卡斯将在这所房子里度过他们的余生。在费城接受富兰克林奖章。

1936年 12月20日,爱尔莎去世,死因是因心脏疾病发作而加重的突眼性甲状腺肿和肺炎。

1937年 玛戈特与德米特里离婚。

1939年 玛雅·温特勒-爱因斯坦迁至她的哥哥家中,并与他一起生活。8月2日,签署了著名的致罗斯福总统的关于原子能的军事意义的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

1940年 与玛戈特·爱因斯坦、海伦·杜卡斯一同获得美国公民身份。

1941年 12月,美国在日本轰炸珍珠港后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3年 担任美国海军军械局炸药与军火处的顾问。

1944年 由他新近手抄的1905年狭义相对论的原始论文副本经过拍卖筹集了600万美元;为结束战争而努力。

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正式从高等研究院退休;领取与他在高等研究院的薪水数额相同的退休金。

1946年 玛雅中风并卧床不起。担任原子能科学家紧急委员会主席。呼吁联合国组建一个世界政府以控制军备,坚持主张这是实现世界和平的唯一途径。

1948年 8月4日,米列娃在苏黎世去世。12月,经诊断,爱因斯坦被发现腹部主动脉有一个大的动脉瘤。

1950年 3月18日,签署了他的最后遗嘱,指定他的朋友奥托·内森为遗嘱执行人,奥托·内森和海伦·杜卡斯为其文字遗产的共同受托人。

1951年 6月,妹妹玛雅去世。

1952年 拒绝让其担任以色列总统的提议。

1954年 患上溶血性贫血症。

1955年 4月11日,给伯特兰·罗素写了最后一封签有他的名字的信件,同意签署一份呼吁所有国家放弃核武器的联合宣言。4月13日,动脉瘤破裂。4月15日,开始在普林斯顿医院住院。4月18日,阿耳伯特·爱因斯坦于凌晨1点15分去世。

1965年 爱德华·爱因斯坦在瑞士去世。

1973年 汉斯·阿耳伯特·爱因斯坦在马萨诸塞州伍兹霍尔去世。

1982年 2月9日,海伦·杜卡斯在普林斯顿去世。

1986年 7月8日,玛戈特·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