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中国民间传说研究史简述
传说作为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民俗学学科诞生起就受到关注,因此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中关于传说的研究发端较早。早在20世纪早期,在民俗学、民间文学的研究刚刚起步时期,民间传说就是民间文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虽然当时对于“故事”和“传说”没有严格的划界区分,但涉及传说的研究很多,成果也颇为丰硕。比如顾颉刚先生以史学家的眼光,以历史地理学派的研究方法使其“孟姜女故事”研究成为民间文学故事研究的典范。钟敬文、容肇祖、钱南扬等学者都发表有关于传说研究的文章。在中国的传说研究中,日本柳田国男出版于昭和十五年(1940)的《传说论》有着重要影响。他对传说特点的分析,为后来的传说研究者所继承和借鉴。
1949年以来,学术界对民间传说的研究成果显著,如罗永麟的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研究、许钰对鲁班传说的研究、戈宝权对阿凡提故事的研究等。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是民间传说研究的一个重要阶段,不仅出现了大量研究论文,还出现了不少相关研究著作,如张紫晨先生的《中国古代传说》、程蔷的《中国识宝传说研究》和《中国民间传说》、贺学君的《中国四大传说》、许钰的《口承故事论》、江帆的《民间口承叙事论》、陈泳超的《尧舜传说研究》等。
对于20世纪中国民间传说的研究,当代有学者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如刘晔原的《20世纪传说故事研究》按照时间顺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20世纪50年代前后、新中国成立后、1980年后四个时段的传说研究进行了论述[4]。毕旭玲在其博士学位论文《20世纪前期中国现代传说研究史》中梳理了20世纪前期顾颉刚等古史辨派的传说研究,夏曾佑、吕思勉等历史学家对传说的辨析和周作人等人的传说研究。[5]陈祖英的博士学位论文《20世纪中国民间传说学术史》梳理了20世纪中国民间传说学术史的发展历程。[6]对于某些传说,尤其是四大传说的研究产生了一些综述性论文,如施爱东《牛郎织女研究批评》[7],陈华文、孙希如《孟姜女传说研究综述》[8]等。此外,在刘锡诚的《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刘魁立的《民间文学研究四十年》、刘守华的《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百年历程》、程蔷的《现代三十年:民间文学史的重要阶段》等民间文学史研究论著中,也涉及对传说研究的论述。总的来看,20世纪的中国传说研究,在传说的基本理论、文化内涵、比较研究、类型研究、与作家文学关系、与历史和民间信仰关系等方面都有涉及,研究视野不断拓展,研究方法也更加多元。
在21世纪的20年里,对传说的研究依然呈现出比较强劲的势头,有价值的成果不断涌现。比如,陈泳超教授结合具体的田野调查,在传说的研究中对于传说的研究范式、传说动力、传说讲述人等有着比较深入的分析[9]。其著作《背过身去的大娘娘:地方民间传说生息的动力学研究》通过对传说演变的动力机制的分析,揭示地方传说生存、变动的内在因素,是近些年研究传说的重要成果。[10]前人关于传说史、传说传承演变规律、传说特点、传说和地方社会关系等诸多方面的探讨和研究,为本书赵氏孤儿传说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也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