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研究报告文集(第一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2 教育与代际流动文献综述

在和平年代的众多社会流动渠道中,教育无疑是最重要的(周荣德,2000)。学术界对教育与社会流动性关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Atkinson, 1980)。众多实证研究已清晰表明教育对提升个人收入作用巨大,是一个人从低收入阶层流动到高收入阶层的最重要工具。

教育不仅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收入,而且具有明显的代际传承特征,对子女收入也有显著影响。自Becker and Tomes(1976,1979)之后,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就从不同的角度构建理论框架,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的代际传承问题。早期的理论模型预测,随着时间推演,不同阶层的人力资本水平趋于收敛,即阶层之间的差别逐渐缩小。而这与现实情况相悖。很多研究表明,高收入阶层具有更显著的代际传承特征,即较低的代际流动性(Chusseau and Hellier, 2012;Couch andLillard, 2004)。此外,低收入阶层可能面临“低流动性陷阱”(Low Mobility Trap)。一些文献从不完善的信贷市场、人力资本投资中的信贷约束、社区影响以及家庭利他主义程度等不同的角度分析“低流动性陷阱”产生的原因(Moav and Neeman, 2012;Gradstein and Justman, 2002)。(16)无论何种解释最具合理性,教育的代际传承特征都已经成为经济学和社会学研究中的“特征事实”。

由于教育具有明显的代际传承特征,可以影响下一代的收入,因此教育对代际收入流动也具有显著影响。Becker and Tomes(1986)甚至认为,教育是家庭优势资源在代际之间流动的最主要渠道。更富裕的家庭可以为其子女提供更优质的教育,使子女获得更多的人力资本,进而提高其子女获得高收入的概率。关于教育对社会流动性影响的实证文献主要集中在两类变量上:其一是家庭因素的影响,如父母收入、受教育水平和家庭文化资本等;其二是家庭之外因素的影响,如社区、教育系统等(Chusseau and Hellier, 2012)。实证分析表明,家庭背景和公共教育支出对人力资本的形成有显著影响(Lee and Solon, 2009;Jantti et al.,2006);而社区以及资本约束对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有限(Nicoletti and Ermisch, 2007;Ben-Halima et al.,2012)。

虽然教育是实现代际流动的主要通道,但教育不平等却是导致代际流动性降低的重要原因。Blanden et al.(2007)的实证研究表明,英国1970年出生的人比1958年出生的人表现出了更低的社会流动性;而这种社会流动性的下降85%是由教育不平等导致的。

当前文献对教育不平等的讨论主要涉及家庭背景导致的不平等。Solon(2004)的研究发现,具有更好家庭背景的子女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他们的分解模型表明,父母的收入能够显著影响子女的性格特征,而其中一些性格特征在劳动力市场中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竞争优势。因此,父母收入对子女性格特征的影响是代际收入传承的重要渠道。(17)Groves(2005)以及Mood et al.(2012)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了Solon(2004)的分析。他们发现,家庭背景对子女入学前的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都具有重要影响,而这些能力有助于提升个人收入。

上述文献将注意力集中在家庭背景导致的教育不平等上,而没有对教育体系导致的不平等给予充分关注。事实上,教育体系对代际流动性存在重要影响。Chusseau and Hellier(2011)构建了一个关于教育体系对社会流动性影响的理论模型。在他们的模型中存在3个受教育选项,分别为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义务教育是必选项,而义务教育之后可以根据人力资本的差异选择职业教育或大学教育。在这样的教育系统中,公共教育支出以及高校招聘标准等因素都会对社会分层和流动产生影响。Brezis and Hellier(2013)的研究直接分析了高等教育不平等对社会流动的影响。他们通过理论模型分析,发现普通大学和精英大学存在较大差别的二元教育体系容易导致阶层分化和较低的社会流动性,并以此模型来解释一些国家“二战”之后的社会流动性先升后降的历史变化。

在为数不多的探讨教育不平等对社会流动影响的文献中,尚未有研究明确分析教育体系对家庭背景差异的放大效应。事实上,在家庭背景存在较大差别的情况下,教育体系的不平等有可能放大家庭背景的不平等,从而导致更为严重的阶层差距和社会流动性问题。精英主义教育体系作为一种人为制造不平等的模式(18),其精英主义倾向越高,精英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的差别越大,精英学生与普通学生得到的教育资源差别越大,教育系统导致的教育不平等和社会流动性问题可能就越严重。然而,当前关于精英主义教育体系对社会流动性影响的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仍然比较缺乏(Nolan et al.,2010)。

中国的教育体系具有明显的精英化特征,深入分析中国精英主义教育体系与社会流动性的关系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国的教育体系中,从小学到大学各种重点班、重点学校遍布,培养精英成为事实上的教育目标。虽然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但精英主义教育体系尚未根本改变。中国式精英主义教育体系可能要对社会流动性的下降负有主要责任。本研究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中国精英主义教育体系对社会流动性的影响,从而在经济学视角下反思中国教育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