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元气就如孩子气
当我们谈到养生的时候,我们需要知道“养”的那一个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我们可以把养生的“生”理解为生命、生机、生活。在传统的理解中,这并不是指身体具体的哪一部分,而是运行于其中的一股“气”。那是一种不断更新、变化的力量,推动着生发和生长,于是便有了生机。
用现代语言来解释,这股气即是能量,古人认为它是这个世界上最本质的能量单位。它让星辰按轨道运转,让四季如约轮回,放在人的生命里,便伴随着人生老病死,支持着人一切的生命活动。
中医把这股气称为“元气”,也写作“炁”(qK),可以理解为“老天爷”给我们的禀赋。对人而言,它就好像人生这一路里,我们唯一的行囊,其中有什么、质量如何、有多少,关乎着你这一路能走多远以及走的质量如何。
元气体现为什么?我觉得木心先生的一个形容特别好,他说人的元气足,就会非常孩子气。对此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小朋友的状态,非常天真,对世界和事物保有热情和好奇,情绪流动通畅,并且很容易高兴。比如我和儿子一起玩的时候,会发觉很小的事情就可以让他笑得前仰后合,甚至开心到让人觉得夸张,他可以因为一件小事高兴到不行,而且高兴的状态能持续好几天。
要知道,人的行为和状态是需要能量支撑的。睡得着、吃得香、能思考、能专注需要能量,能高兴、有热情更是如此。同样一件很小的事情,有的人可能根本无感,有的人却可以因此而投入和获得快乐。除了兴趣爱好一类的因素,容易享受日常小事,看似再平凡的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的人,往往也是元气比较足、生命力比较旺盛的那一类人。
这样的状态,不只对于身体,即物质层面的因素有要求,更体现为一种心理状态。现在,人的衰老通常不是体现在脸上,从现实手段到虚拟技术,我们已经有了各种方式让自己的脸和身体看起来还不错。我们的老,常常是从心开始的。和孙过庭说的“人书俱老”的通达不同,心的衰老会体现为一种麻木和倦乏、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的状态,用流行语来说,就是“丧”。这种状态在很多年轻人的身上都可以得见。
我见过一些六七十岁的老先生、老太太,即便身体的机能已经远不如往昔,但依然对世界充满好奇,每天都特别开心和有劲头。那就证明他们的消耗比较少,元气比较足。所以如果动辄就觉得,自己已经是多少多少岁的人了,老了,什么都不想了,往往都是一种元气不足的外在展示。那个时候,要提醒自己,可能我们并没有那么的“酷”或“丧”,并不是对生活和世界没有兴趣和热爱,而是能量不充沛、不支持了,要注意收藏和养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