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界限:兼顾原则性和灵活性
界限的存在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可以维护我们的尊严,捍卫我们的立场,保护我们应当享受的权益,但是我们要注意保持界限的灵活性,使自己既不会犯“界限僵硬”的错误,也不会因为“界限模糊”而受到牵累,这样才能找到对自己最为有益的理想的界限。
很多人认为理想的界限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其实你只要兼顾原则性与灵活性,就能够在自己和他人之间建立起恰到好处的界限。
所谓原则性,就是内心始终有坚定不移的原则和底线,它们是你不能后退的一道防线,也是他人不能轻易触碰的红线。在界限以内,你就是自己的“精神国王”,其中的一切事务都由你全盘掌控。
至于灵活性,则是在原则性的基础上有所变通,即向外不能越界,但界限之内可以适度灵活操作,这样既不会显得僵硬、死板,也不会动摇界限的根本。
赖明和贾磊是大学同学,后来又在同一家公司的同部门工作,彼此关系也很亲密。
最近,部门里有一个出国进修的机会,他们两人恰好都符合条件,可名额只有一个。贾磊私下恳求赖明:“我很需要这个机会,这关系到我年底能不能被评上‘优秀’,你今年的业绩非常理想,不用担心这个问题,这次就把名额让给我,行吗?”
贾磊的请求让赖明觉得十分为难,他早就期待着能够出国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如果这次考察能够顺利成行,对自己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会有很大帮助,所以他实在不想将宝贵的机会就这么拱手让人。
但贾磊毕竟是自己的好朋友、铁哥们儿,如果直接拒绝他的话肯定会让他感到不快,也会影响两人之间的关系。
赖明思索了一会儿,用慎重的语气说道:“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不过出国考察可不是咱们之间的私事,到底谁更适合接受这个任务,得由部门领导和公司高层拍板决定。不过咱俩的条件都很优秀,如果有一个人错过了机会,也确实非常可惜,我建议咱们一起去找领导商量,看看还能不能增加一个名额,这样咱们一起去进修,不但有了依靠,还能互相交流,学习效果也会更加理想。”
听完赖明这番解释,贾磊紧锁的眉头顿时舒展开了,他高兴地拍了拍赖明的肩膀:“不愧是好兄弟,走,咱们一起找领导去!”
在这个案例中,贾磊提出的要求已经超出了赖明的“界限”,会让他的前途和未来遭受不少损失。
如果赖明是一个界限僵硬的人,他可能会毫不犹豫地当场拒绝贾磊,让贾磊下不来台,贾磊心中也会生出不少恼恨之意。
如果赖明是一个界限模糊的人,就有可能为了照顾贾磊的情绪忍痛放弃自己的利益,而这无疑会让自己长时间地陷入懊悔、委屈、烦恼等负面情绪之中。
幸好赖明并没有采取这两种极端的做法,他把握住了自己的界限,同时做出了灵活的调整——愿意和贾磊一起争取多一个名额。
他的这种做法就是兼顾了原则性和灵活性,不会让自己遭受损失,也不会让对方心生抗拒。就算两人提出的要求没有获得领导的首肯,贾磊也不会对他产生不满,反而会更加看重和他之间的情谊。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理想的界限”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我们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去处理,就能够解决好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界限难题。
第一,倾听自己内心的感受。
不管他人提出什么样的要求,或是想要对你施加什么样的影响,你都首先要将自己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表达需求和愿望的权利。
你可以先问一问自己:“我究竟需要什么?什么对我是最重要的?如果我进行了让步,会不会有懊悔或委屈的感受?”
心理学家塔拉·布拉克还把这种“倾听自我”的时间称为“神圣的停顿”,是说你不必急于给对方答复,而是要先停顿一下,以便倾听自己的感受,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把握自己的界限,不会让他人轻易地践踏界限,也不会失去自己的“声音”,更不会迷失在他人的意愿中。
第二,判断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以界限为基准,你可以大致判断一下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比如,毫不留情地拒绝对方,会不会让对方生气或是有受伤的感觉,而这种影响又会不会让彼此之间的关系遭到破坏。
进行了这样的判断之后,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对方的感受,可以避免选择一些过于生硬的处理方式。
第三,做好抉择:兼顾原则性和灵活性。
在进行了上述两个步骤的工作后,我们就要进入“抉择”阶段,此时一定要在“保持原则”和“适当灵活”之间找到一条通路,这样我们既不用对他人无条件妥协,也不会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
通过上述三个步骤,你就可以建立起“理想的界限”,它会让你知道哪里是自己应当守护的“领土”,哪里又是属于他人的“疆域”。而你一方面要守护自己,确保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另一方面也要与“邻邦”保持友好,最好能够做到游刃有余,这中间的度就要靠界限——这道心理“城墙”来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