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讽刺幽默的文字风格
法国的长篇小说,或者说现代意义上的小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以《巨人传》为起点的。既然是起点,那么其形式不免较为稚嫩,较为凌乱。《巨人传》没有摆脱口头文学的稚气,全书的篇章结构也不免有些松散,有时拖泥带水,有时则大跨度地跳跃,缺乏整体上的结构美。即便在人物塑造方面,有时也流于普通,没有考虑到“典型化”。
但是,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力,原始而又粗犷的风格,弥补了作品的不足。两代巨人的性格各具特点,互不相同。从国王到农民,从教士到商人,社会各阶层、各职业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尤其是高康大与庞大固埃两代巨人国王的生活,情景独特,情节奇异,细节有趣,话语生动,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现在我就简单总结一下作品的语言文字特色。
第一点,口语化的大众民间叙说。
我们知道,拉伯雷本人精通希腊语、拉丁语,但在这部小说中,他主要运用的是大众语言,拉丁语只是作为笑料,适当地插入一些。他大量地运用俗语、习语、俚语等口语成分,使作品变得生动活泼,平易流畅,且富有变化。同时在对话中,拉伯雷注意戏剧性话语的设置,注意笑料的插入,使小说有声有色,富有感染力。
当然,巨人传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拉伯雷用口语化的文字把它们记载下来,发扬光大,实在是法语文学的幸运。
当时的很多文学,都是用贵族沙龙中通行的所谓“典雅”语言来写的,甚至会使用普通人不太懂的拉丁语,而《巨人传》口语化的用词,能让人们用他们熟悉的语言来读他们能够理解的故事。当然,这也要求作者写作时,写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拉伯雷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比如,作者在小说中,就把当时的法律比作“蜘蛛网”。我们知道,法律维护社会的公正与和谐,对人的恶行有惩戒作用,但是《巨人传》把当时的法律比作“蜘蛛网”,意为“小苍蝇、小蝴蝶跑不了,大个儿的牛虻却能破网而出”,暗示当时的法律实质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还有一些章节,语言恰如戏剧对白,整整几个段落,都像是角色在舞台上的对话。比如第三卷第三十六章中,巴奴日与怀疑论者的问答,二人一来一往,几乎就是舞台上的对手戏。
书中还有一些片段,显然是民间流行的智慧小故事,例如“闻香就面包吃的人吃上了官司”“失而复得的斧头”的故事等。为了理解方便,我们可以把它们想象成类似《一千零一夜》里的各种小故事。
总之,《巨人传》采用民间文学的写作方法,使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谜语、童话、寓言、稗史、小剧、打油诗、插科打诨、玩笑、双关语等,还杂糅进了多种古语、希腊语、拉丁语、外来语、地方语、行话,这在法国文学里是独一无二的。
第二点,语言的幽默。
这大概是《巨人传》的最大特点,也是当代意义上的小说的精神起源。米兰·昆德拉尤其赞扬《巨人传》的幽默精神,认为幽默是欧洲现代小说的基本精神。在米兰·昆德拉的《被背叛的遗嘱》中,有一章名为“巴奴日不再引人发笑之日”,专门分析《巨人传》的幽默。米兰·昆德拉这样说:
幸运的拉伯雷时代:小说之幼蝶飞了起来,身上还带着蛹壳的残片。庞大固埃以其巨人的外表仍然属于过去的神怪故事,而巴奴日则已经悄然到达了小说的尚且陌生的未来。一门新艺术诞生的例外时刻,赋予了拉伯雷的这部书一种无与伦比的丰赡性;一切全都在此:真实性与非真实性、寓意、讽刺、巨人与常人、趣闻、沉思、真实的与异想天开的游历、博学的哲理论争、纯粹词语技巧的离题话。今天的小说家——十九世纪的继承者——对第一批小说家所处的这一如此古怪的世界,对他们拥有的欢乐的生活自由抱有一种羡慕不已的怀恋。
不妨这么理解米兰·昆德拉的话:高康大和庞大固埃是作者为宣传人文主义而创造出的巨人形象,虚构成分更多一些,从传统的民间文化中吸纳的营养更多一些,而巴奴日则更多地立足于现实社会,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来自现实,作者只是通过他幽默的语言和怪异的行动,凸显他所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的特性。
在第二卷中,庞大固埃第一次见到精明能干的巴奴日时,巴奴日先后用日耳曼语、意大利语、苏格兰语、巴斯克语、荷兰语、西班牙语、丹麦语、希伯来语、希腊语、拉丁语,还有几地的方言翻来覆去地对他说明,自己非常饿,希望他能给自己一点吃的,无奈庞大固埃和手下人实在听不懂,害得饥肠辘辘的巴奴日多费了半个钟头的口舌,最后才得到庞大固埃的信任和同情,不仅认他做朋友,还给他好吃的。在这充满幽默趣味的一问一答中,读者早已经忍俊不禁了。
小说描写的第一次见面,从语言特点上就可看出,新兴阶级与传统文明虽然有些不合拍,但通过交流,还是可以取得互相了解的,其中的媒介,就是语言。
第三点,极度的夸张。
拉伯雷是法国文学中讽刺艺术的一代宗师,漫画式的艺术夸张是其最大艺术特色。从种种细节来看,他的描绘似乎距现实生活很远,但从整体来看,却恰恰凸显出现实生活的本质特征。
例如小说开篇第一个故事讲高康大的诞生。他母亲嘉佳美丽怀孕十一个月才分娩,临产前吃了四千六百零八斤两大桶又六小罐牛肠子,结果滑肠了。接生婆给她敷了收敛性极强的药,嘉佳美丽产门收缩,紧紧闭住,结果婴儿便从子宫边上穿出去,爬过横膈膜,一路上到肩膀,从左耳朵中钻了出来。
再例如,他写司法的腐败:积累下的卷宗用四头大驴也驮不动,集中英、法、德等国法学专家开会讨论了四十六个星期仍然毫无结果,某案撂在法院,要在今年除夕出了月亮才能下判决(而除夕夜是永远都没有月亮出现在天空中的)。
还有,巨人小时候读书,他读方块字母,读了五年零三个月;学文法礼法,学了十三年六个月两个星期;读《文义解说方式》,读了十八年十一个月还多;历书又读了十六年零两个月,等等。如此夸张的说法,让读者对经院教育的烦琐无聊、不切实际有了鲜明的印象。
数字方面,小说故意使用一些很有趣味的数目。庞大固埃在渴人国进行大量移民,总计九十八亿七千六百五十四万三千两百一十人(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就是十位数:9 876 543 210);庞大固埃派巴奴日做总督,每年的俸禄是六十七亿八千九百一十万六千七百八十九块(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就是6 789 106 789);年成好时,在金龟子和蜗牛的名义下的收入可达十二亿三千四百五十五万四千三百二十一块(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就是1 234 554 321)。
第四点,大量的名词、形容词列举。
《巨人传》对某些事物,喜欢用一系列、一连串的名字并列来描写交代,作品中这样的段落很多。例如第一卷第二十二章中写到高康大的文娱活动时,作者写道:
然后,铺开绿呢台绒,摆出一套套纸牌、骰子和棋盘,玩起各种游戏:
争潮汐、欢天喜地、偷护士、夺头彩、听意见、老热昏、踢毽子、庆婚礼、翻烧饼、全盘光、得一便得二、对金屏、奏凯旋……
接下来有二百余种列举,这些应该都是打牌的花样,可能是当时流传于民间,作者顺手抄来,列举在书中的。现在虽很难一一解释清楚,但想来都是有些来历的。
有些段落列举的名词实在难以翻译,或者说,实在有些啰唆,以至于中译本译者认为没有必要翻译,根本就不译了。例如第五卷第三十三章,讲到在灯笼国的一次晚餐,上来的几百道菜,中译本就略去了五十种基础菜品,二十九种最后上的大菜,这些都是很怪的名称。而饭后舞曲,除了《抱紧点,马丁》《原来是美丽方济各修女》等,还有一百八十种舞曲名称,译者都没有翻译,可能也很难全部译出来。
这里我们再举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例子。高康大小时候,喜欢琢磨大便之后用什么东西来揩屁股最舒服。他说,丝绒围巾很柔软,大红缎耳罩也不错。他用过莳萝、牛膝草、玫瑰、南瓜叶、白菜、萝卜、葡萄藤、蜀葵、玄参、莴苣、菠菜叶、火焰菜……还用过床单、被子、窗帘、坐垫、地毯、台毡、桌布、毛巾、手绢、浴衣,以及稻草、麦秸、兽毛、羊毛枕垫、纸,此外又提了二十多种东西,说是都被试验过用来揩屁股,但他觉得最好的是:“绒毛丰满的小鹅,不过拿它的时候,须要把它的头弯在两条腿当中。”
再举一个很有正能量的例子。庞大固埃来到巴黎学习,他认为某个叫圣维克多寺的图书馆十分壮丽,里面的藏书尤其丰富。于是小说就用好几页的篇幅,把那些书名列了个遍,有不少还是拉丁语的,从头到尾一共列举了一百三十余册。
第五点,文字游戏。
《巨人传》中文字游戏极多,今天法语中流行的很多俏皮话、谚语、成语等都来自这部作品。
例如,法国古语中有“小雨降时大风止”,作者便接了个下句“畅饮之后酒桶破”;而小说中似乎随意说的“拿猪尿泡当灯笼”和“从公鸡跳到驴儿”,直到今天,还在法语中使用,意思分别是“张冠李戴”和“东拉西扯,语无伦次”;还有“回头还是找我们的羊”和“赶母猪去吃草料”也都各有出处,意思分别是“闲话少说,言归正传”和“文不对题”。
再例如,说到喝酒喝得精光,就说“苍蝇喝过,一滴不留”。也有不少同音或同形的词语的例子,如“前臂像镰刀”,即为“Fauciles comme faucilles”。
说到年份的时候,拉伯雷一般不直接说几十年的时间,而会说六个“奥林匹克”和两条狗的年龄。奥林匹克每四年一次,六个“奥林匹克”就是二十四年;狗一般能活十年,两条狗就是二十年,所以加起来就是大约五十年。
说到口头禅,某人的口头禅是“or,or”,既可以翻译为“那么,那么”,也可以理解为“拿黄金来,拿黄金来”。此人的贪财嘴脸可见一斑。
这里,我要特别说明一下,《巨人传》的第三卷一共有五十二章,其中作者花了整整二十八章讨论了“结婚还是不结婚”的问题,有九章讨论司法诉讼的问题,还有四章,是在讨论神秘的“庞大固埃草”,而这九章加四章的讨论,也体现了作者在法学与植物学方面的渊博知识。
当然,这样的离题写法,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家的批评,他们认为结构太松散。但无论如何,欧洲现代意义上的小说,从《巨人传》开始,就形成了不仅讲故事,还要说一些离题话的叙述方式。从这一点来看,《巨人传》可称为现代小说的开山鼻祖。
下一节,我将具体分析《巨人传》对后世四百多年的法语文学、欧洲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