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政治
襄公三十年(公元前543年),子产受执政子皮的委任成为宰相。无论在都城还是在地方,他都明确区别身份,按身份贵贱规定服饰。他还整理农田区划,组成五人组。他任用忠实谨慎之人,惩罚骄奢逞强之辈,并不顾及他们的贵族身份。他还在政事上起用冯简子、子大叔、公孙挥、裨谌(据说冯简子能决断大事;子大叔貌美俊秀彬彬有礼;公孙挥精通外国之事;裨谌善于谋事,特别是在野外谋划总能获得成功)等有能力的人才。这些政治改革当然遭到了反对。
甚至有人编歌谣说:“征收田税,麻烦的五人组,谁要去杀子产,我们助他一臂之力。”(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
但是三年过后,歌谣变成:“这么丰收的田地,是谁使它增加收入?重要的人呀(子产),祝你长寿,没人能继承你啊。”(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改革逐渐取得了成功。但是按照弭兵之盟的规定,郑等小国必须向两个大国朝贡,而且其贡赋越来越重,郑国必须想个办法确保财源。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子产新设了丘赋税,就是按照叫作“丘”的行政区划单位确定缴纳税额。
人们责难说:“他的父亲死在路上,他自己就是蝎子尾巴,这种人掌管国家,国家会怎样呢?”(其父死于路,己为虿尾,以令于国,国将若之何?)子产的父亲早在内乱中被杀。
子产说:“只要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我死也无妨。我听说要想做好事,就不能改变法度。百姓不可放纵,法度不可改变。”(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吾闻为善者不改其度,故能有济也。民不可逞,度不可改。)
为了执行新政,不能只是听取前人的意见,有时也有必要采取强硬的做法,而法度是其保证。这一点让人想起之后的官僚,特别是被称为“法家”(战国的吴起、商鞅等人都属于这一派的政治家,韩非子是其思想集大成者)的那些人。但是如果有法,政治家也被束缚在框框里,不能任性而为;再加上子产这个人,连孔子都称赞他有作为君子的“四德”,即行己恭、事人敬、养民惠、使民义,所以,郑国才国泰民安。这和之后的法家流派的官僚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