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之人
当时在东边的鲁国一时变得强盛。公子纠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时,鲁国是其后援,鲁军曾在乾时(山东省博兴县南、临淄西北的时水的支流,因干旱时就会枯竭,所以就加了个乾〔干〕字,叫作乾时)一地阻碍桓公归国,结果反而大败,辅佐公子纠的管仲也被桓公的军队俘虏。桓公即位后的第二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为报乾时之战的仇进攻鲁国,鲁庄公立刻决定亲自出征。
这时一个叫曹刿的人请求觐见庄公。
有个同乡说:“贵族自会谋划此事,你又何必参与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试图劝他放弃。
曹刿回答说:“贵族浅陋无知,不能深谋远虑。”(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最终还是去觐见了。
庄公知道此人非比寻常,就让他和自己同乘一车出征。两军在鲁国的长勺(现今何地不详。周公受封到鲁地时,随同有殷民六族,其中有一支是长勺氏,可能是这个氏族的居住地)对峙。庄公想马上擂起进攻的战鼓,曹刿制止了他的做法。其间齐军三次擂鼓攻击。对峙了一会儿后,曹刿发令说:“可以击鼓进军了。”(可矣。)
鲁军同时转入反击,齐军大败而逃。庄公立马要下令追击,又被曹刿制止。曹刿下车查看齐军的车辙痕迹,又上了战车,登上车前横木查看齐军撤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可矣。)
这场战役鲁军大获全胜,把齐国军队赶出了国门。
此战之后,庄公询问制止擂鼓和追击的理由,据传曹刿回答说:“擂阵鼓一次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擂三次鼓反而会耗尽勇气。等齐军擂三次鼓后我们才擂第一次鼓,由于士气的不同才大胜了。之所以不马上追击,是为了查看齐军是否在伪装败退。我看他们车轮的痕迹混乱,眺望敌人的撤退状况,他们的旗帜已经倒下,知道他们不是故意败退,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的这个故事是否属实这一点并非没有疑问,但有趣的是,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中看到,像曹刿这样无名的下级士人开始得势。刚才讲到的管仲也不具备可以做宰相的家世,却成了宰相。可见当时的时代正逐渐由重家世向重人才方向过渡。
打败了齐国的鲁国趁势入侵宋国,于是宋联合齐国军队进攻鲁国,在鲁国都城曲阜附近一个叫郎的地方驻扎下来。
鲁国的大夫公子偃对庄公说:“宋军军容不整,我军有机可乘。先打败宋,齐军必然撤回。”(宋师不整,可败也。宋败,齐必还。)
可是庄公没有听从。于是偃率领手下的士兵把虎皮蒙身上,从城南门突袭宋军。庄公也不能坐视不管,领兵跟着进攻,最后在乘丘打败宋军。齐军见势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