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变余结构[22]
如果守护者不悦,又有谁能笑得出来呢?
——亚里士多德,《政治》第二卷,第五章
飞机进入平流层,阿尔伯克基被抛到了身后一百多公里开外。艾莉漫不经心地瞥了眼那个印着蓝色字母、和机票订在一起的小卡片。那几个字自打她第一次乘坐商业航班起好像就从没变过:“参见《华沙公约》[23]第4条,这不是行李票(行李托管证)。”为什么航空公司会担心乘客把这张小票和华沙公约的条款搞混?她为什么从没见过它们?它们都放在哪儿呢?肯定是以前哪家航空公司忘了印上这些字,结果乘客参考《华沙公约》的条款,愤怒地把航空公司告到了破产。这种事情肯定会引起世界上其他航空公司的关注,虽然没往明了说,但大家不约而同地加上了这么张注明自己和《华沙公约》无关的小卡片。想象一下,她对自己说,把这些字句换成一些更有意义的东西——比方说探索世界的历史,或者在此过程中获得科学发现,甚至还有你飞机坠毁前的平均乘客里程数。
如果她接受德·希尔的建议,坐了军用飞机,那她这会儿想的肯定是别的事情了,而且旅程会更加惬意。但舒服过头也不是好事,没准她就因为与之相关的某些原因同意将整个项目军事化了,所以他们最后选择的还是商业航空公司。瓦莱里安刚刚在她身边坐下,就阖上了眼。虽说刚刚分析完最后的数据,第二层洋葱皮即将揭开,不过这会儿确实没什么好着急的。反正明天华盛顿的会议召开前,飞机肯定能抵达目的地;实际上,他们还能睡个好觉呢。
她扫了眼放在前座下方的皮箱。那里面是一台笔记本电脑[24],每秒能传上百万比特的数据,比彼得的旧型号快上好多,图像也更为清晰。好吧,也许明天她就能向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展示一下阿道夫·希特勒在织女星做什么了。艾莉承认她有些紧张。这是她第一次面见总统,但她没空做头发,也没怎么化妆。按照20世纪下半叶的标准看,总统人还不赖。反正我不是去白宫选美的。她对自己说。
她的继父会怎么看待她?他还认为艾莉不适合搞科学吗?妈妈近况如何?依旧坐着轮椅待在养老院里吗?距离那个发现已经过去了一周,其间她只跟妈妈打了个简短的电话,不过她保证明天会再联系。
每次坐飞机时,她都会望向舷窗外面陷入遐想,这次也不例外。如果外星人长着和人类差不多的眼睛,从12到14公里的巡航高度往下看,地球会给他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中西部的大块土地被农田和城市分割成了大大小小的几何形状。但飞机现在还没离开西南部的广袤荒漠,这里唯一能和智慧文明搭上边的,只有几条穿过山脉、贯通沙漠的直线。更加先进的文明,会居住在完全几何化的世界里吗?还是说,一个真正先进的文明,最大的特点恰恰是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他们能不能一眼就看出,人类在宇宙智慧生物发展表上到了哪个阶段?
除此之外呢,他们还有什么能力?瞅一眼天空有多蓝,就推出洛施密特数[25],或者取一立方厘米海水,就能告诉你里头有3乘以10的19次方个分子?也许瞟一眼云层投下的阴影,他们就能判断云层的高度?要是清楚地球的云是冷凝水,他们甚至能算出大气的温度递减率,因为云层的最高处,温度只有-40℃。在他们眼里,被侵蚀的地貌、树枝状和U形的河道、湖泊和创疤般的火山口,也许是描述大地形成与碎裂的史书。嘿,只消一眼,他们就可以得出结论:这是颗古老的行星,但绽放着全新的文明。
银河系内的大多数行星都年代久远,没能发展出技术文明,甚至压根没有生命。能庇护文明顺利成长的行星数量稀少,而刚刚产生技术萌芽的文明,更是屈指可数。地球甚至可能是宇宙中唯一一颗这样的行星。
午餐时,下方的景色越发苍翠。他们到密西西比河谷了。飞行真是种奇妙的现代旅行方式,你甚至感觉不到自己在移动,艾莉心想。她看了眼睡眼惺忪的彼得,后者有些恼火地拒绝了服务员提供的午餐。过道对面,一个可能只有三个月大的婴儿依偎在爸爸的臂弯里。婴儿会怎么看待空中旅行?你到了某个奇怪的地方,走进满是座椅的大房间。然后房间开始颠簸颤动,四个钟头以后,你离开房间,发现,哇!外面是另一个地方。就算你搞不清自己乘坐的究竟是什么,理解它的基础概念也并不费力,甚至连纳维-斯托克斯方程[26]都不用记。
下午晚些时候,飞机抵达华盛顿上空,盘旋着等待降落许可。艾莉看到华盛顿纪念碑和林肯纪念堂之间有好大一群人。一个钟头前,她刚读了《时代》周刊的简讯,知道那是群抗议经济差异和教育不平等的黑人。社会本来就待他们不公,艾莉想,亏得他们还这么有耐心。她想知道总统会怎么回应民众集会和织女星电波,这两件事官方明天都得给出些话来。
“肯,‘它们出去了’是什么意思?”
“总统女士,我的意思是,我们的电波离开地球,飞进了太空。”
“它们飞了多远?”
“恕我直言,总统女士,关键不在这儿。”
“好吧,那它怎么个原理?”
“离开地球的信号像池塘里的涟漪,这些波以光速——每秒186000英里——前进,而且会几乎永远这么飞下去。其他文明的接收装置越先进,就能在越远的地方收到我们的电视信号。其实吧,如果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系有电视台,就连我们也能看到他们的节目。”
总统僵硬地站了一会儿,透过玻璃门望着外边的玫瑰园。终于,她转身问德·希尔:“你是说……所有?”
“对,所有。”
“你的意思是,所有的垃圾电视节目?车祸现场?摔跤比赛?色情频道?晚间新闻?”
“所有电视节目,总统女士。”德·希尔带着些同情摇摇头。
“德·希尔,我这么理解对吗?我所有的新闻发布会、辩论会和就职演说,全都发送出去了?”
“这些算比较好的,总统女士。更糟糕的消息是,你前任的所有节目也一样。包括迪克·尼克松[27]和苏联领导人的那些。还有你的对手指责你的那些话。好的坏的,什么都发出去了。”
“老天啊!好吧,继续说。”总统从玻璃门边走开,目光聚焦在了托马斯·潘恩的大理石半身像上。因为她前任的要求,那雕像才在史密森尼学会的地下室里修缮完毕。
“我们可以这么看:来自织女星的那几分钟电波,是地球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开幕时播出去的。虽然它只在德国播放,但那是人类头一回用中等功率的电波进行电视转播。和30年代普通的无线电不一样,那些电视信号穿透电离层进入了太空。我们正在寻找当时传输的确切信号,不过那得花上些时间。也许希特勒的欢迎仪式是他们在织女星上收到的唯一一段电波。
“所以在他们看来希特勒是地球上存在智慧生物的标志。啊,我没有讽刺的意思。他们不知道那些画面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们录下电波,又发还给了我们。就像在说‘你好啊,我们听到你了’。这是个很友好的姿态。”
“然后呢?你说直到二战结束,再也没其他电视广播了?”
“没什么重要的,也就是英国乔治六世加冕仪式之类。大规模电视转播到40年代后期才开始。所有这些电波都以光速离开地球。假设地球在这里——”德·希尔抬手在空中比划了两下,“——从1936年开始,那些电波从地球发射了出去,它们越走越远,越走越远,最后终于撞上离咱们最近的文明。实际上,那个文明近得不可思议,只距离我们26光年。既然对方没花时间来研究那些电波,他们肯定一早就准备好,就等着接收外来的信号了。问题是,他们不可能预料到我们会发明出电视,所以艾罗维博士推测,那个文明一定在监测附近的恒星系,看有没有哪户邻居新发展出了高科技。”
“肯,她肯定想了很多很多。你确定他们——你们怎么叫的来着,织女星人?——你确定他们不明白那档电视节目是什么?”
“总统女士,他们无疑很先进。1936年的那段电波很微弱,只有非常敏感的探测器才能接收到。可要说他们理解电波的内容,我觉得不太现实。他们很可能与我们截然不同。我们拥有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文化,他们没理由知道纳粹是什么,希特勒又是谁。”
“阿道夫·希特勒!肯,这真让我不爽。为了拿下那个战争狂,死了整整四百万人,现在他却成了和外星人交流的明星?让他代表人类真是疯了。”
她停顿了一下,用更平静的语气说道:“跟你说,我觉得希特勒自己反而行不了纳粹礼。他就没伸直过胳膊,身子骨总是有点儿歪。要是换了别人,这算失敬,会被送到俄罗斯的。”
“他本来就没这个必要吧?纳粹礼是别人向他致敬用的,他又犯不着致敬自己。”
“说的也是。”总统示意德·希尔跟她一起离开玫瑰厅,步入走廊。半道上,她突然停下脚步,盯着自己的科学顾问看。
“如果1936纳粹没进行电视广播呢?那样会发生些什么事?”
“这样啊,我估计我们会收到乔治六世的加冕仪式,或者1939年纽约世博会的转播。只要它们的信号强度能穿过大气层,传到织女星就行了。再不济,无非是40年代末或者50年代初的节目。你知道的,胡迪·都迪、米尔顿·伯利,或者麦卡锡的军方听证会。总之是某段能表明地球上存在智慧生物的电波。”
“这些该死的电波是我们送进太空的大使……就叫地球使者好了。”她顿了顿,品味着自己刚刚说的词,“作为大使,应该把我们最好的一面展示出去,而我们朝外发了四十年的垃圾节目。但愿我们的网络运营商们能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天呐,那个疯子希特勒,是我们送到地球外的第一个消息?他们会怎么看我们?”
德·希尔和总统走进内阁会议室,刚刚还站在一旁交头接耳的几组人立刻安静了下来,那几个已经坐下的作势要站起。总统挥挥手,示意用不着那么正式,随后向国务卿和国防部助理部长打了个招呼。接着,她的目光缓缓扫过人群。有些人期待地望着她,还有些人发觉总统的表情稍微带了些不悦,于是避开了她的目光。
“肯,那个天文学家在吗?艾罗·史密斯?还是叫艾罗·沃特来着?”
“艾罗维,总统女士。她和瓦莱里安博士昨晚上就到华盛顿了,可能来的路上堵车了吧。”
“艾罗维博士从酒店打来电话,总统女士。”一个西装笔挺的年轻人自告奋勇道,“她的笔记本电脑收到了一些新资料,想带到会议上来。我想我们可以先开始。”
迈克尔·凯兹倾过身,一脸的难以置信:“在华盛顿酒店的房间里,用公开的电话线路传输这么重要的数据?”
德·希尔轻声回答,凯兹不得不探身去听,“迈克,我相信她的传真至少有商业级的加密。而且别忘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并没有给她下达过安全指标。等到指标下达以后,相信艾罗维博士会合作的。”
“好了,咱们开始吧。”总统说,“这是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非正式联合会议,在座各位都已经加入特别应急工作组。给大家提个醒,今天在这间屋子里谈到任何内容都不许外泄——国防部长和副总统除外,他们人在海外一时回不来。德·希尔博士昨天给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做了个简单的科普,解释了织女星发来的那段电波为什么这么奇怪。德·希尔博士和其他人认为——”她扫了眼众人——“织女星人收到的第一个电视信号是阿道夫·希特勒的形象,纯粹出于偶然。但这确实……令人尴尬。我已经让中央情报局局长派人评估此事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了。比如它是否会带来直接威胁,以及假如传来新消息,而别的国家更早解码,我们会不会遇上麻烦之类的。不过首先请让我问一句,马文,有没有什么新消息和飞碟有关?”
中情局局长是个相貌堂堂的中年人,戴一副金属框眼镜。他说不明飞行物——简称UFO,一直受到中情局和空军的关注,五六十年代尤甚。一部分原因在于UFO可能是敌对势力散布谣言、混淆视听的手段,另一部分原因,在于其中一些UFO最后被证明是从苏联或者古巴起飞,穿越美国领空及海外基地的高性能飞机。这样的越境飞行算不上罕见,往往用来测试对手的雷达性能。实际上美国在苏联上空进行的渗透和侦察行动,比苏联对美国的还要多。但一架从古巴起飞的米格战机在越过密西西比河流域200英里以后才被发现,北美防空司令部是不太好腆着脸承认的。他们通常会对入侵行为只字不提,否认目击地点存在任何已知的飞行器,任由公众瞎猜。中情局局长说这些话的时候,空军参谋长看起来有些不太高兴,但也没反驳。
不过绝大多数的不明飞行物,中情局局长继续解释,只是被误会的自然现象。试验中的飞机、车头灯在阴天的倒影、气球、鸟类、发光昆虫,甚至特殊天气状况下的星星都也被人当作过UFO,另有大量的目击报告最终被证明是恶作剧或臆想。从40年代末“飞碟”这个词被发明起,UFO目击报告已经超过了一百万份。虽然其中能证明跟外星人有关的连一份都没有,但总有一些狂热者,甚至几个科学家,相信UFO和外星人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离千禧年越来越近,有些人已经开始宣称人类会得到碟型飞行器里外星弥赛亚的救赎。美国空军方面对UFO的官方调查在60年代由于缺乏进展而遭到关闭,调查结论被写进“蓝皮书”,不过他们依旧对这个问题保持了最低限度的关注。中情局也是一样。吉米·卡特曾经要求NASA对UFO进行全面研究,却罕见地遭到了拒绝。公众也许会觉得奇怪,但在科学界,这实在是没什么大不了的。
“其实吧,”有个不熟悉会议规章制度的科学家插话道,“UFO报告反而增加了SETI的难度。”
“好吧。”总统叹了口气,“你们有谁认为UFO和织女星人的电波之间存在联系?”德·希尔瞅了瞅他的指甲。没人答话。
“我也一样。而且我猜以后这类跟UFO溜溜球有关的废话,像什么‘我已经告诉过你了’之类的会只多不少。马文,请继续。”
“总统女士,德国人在1936年的奥运会开幕式上,把电视信号发往柏林的一些接收器。这么做是为了搞公关,展示一下德国先进的技术。但实际上人类在此之前已经做过电视转播了,只是功率都非常低。比方说我们在德国人之前就进行过尝试,那还是在1927年的4月27号,当时的商务部长赫伯特·胡佛上了电视节目……总之,德国人的信号以光速离开地球,26年后传到了织女星,他们——不管‘他们’到底是谁——研究了那些信号一两年,放大之后又打还给了我们。有能力接收那么微弱的信号已经很了不起了,能用这么高的功率发回来更是惊人。这当然会涉及一些安全问题,比方说搞电子情报的就想知道怎么捕捉那么微弱的信号。织女星上的人,或者生物,肯定比我们发达——可能只领先咱们几十年,但也是我们望尘莫及的。
“对于他们自己的情况,电波里只字未提——除了某些频段下,电波信号显示不出他们的行星绕恒星公转的多普勒效应。他们帮我们简化了数据提取的步骤,算是……很好心。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收到军事和其他任何方面的信息。我们对于他们的了解,仅限于他们射电天文学发达,喜欢质数,还把我们的电视信号发了过来,仅此而已。就算其他国家搞清楚了电波内容,我也看不出有什么麻烦。这么说吧,所有人都在反复接收这段长达3分钟的希特勒剪辑,只是还没找到破译的办法。苏联人、德国人或者其他哪个国家的天文学家迟早会往偏振调制去试。依我个人之见,总统女士——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同意——在被人指出我们故意遮掩之前,直接把情报公开反而对国家更有利。如果情况保持不变——至少和眼下变化不大——我们可以考虑把此事公之于众,甚至干脆发布那3分钟的画面剪辑。
“顺带说一句,我们没在德国的档案里找到原始录像,所以不能完全肯定织女星人发回来的影像没有任何更改。我们可以认出那人是希特勒,出现的奥运会场馆也符合记录,但假如当时希特勒在挠胡子而不是微笑,我们也不知道。”
这时候,艾莉到场了。她有些疲惫,瓦莱里安跟在她身后。他们溜到墙边,想找个不起眼的地方坐下,不过被德·希尔和总统看在了眼里。
“艾罗——嗯——维博士?很高兴看到你平安抵达。祝贺你获得了这样重大的发现。非常惊人。嗯,马文……”
“我刚好说完,总统女士。”
“好。艾罗维博士,我们听说你又获得了一些新发现,介意跟我们透露一下么?”
“抱歉来迟了,总统女士,但我们可能刚刚摸到了全宇宙的头等奖。我们……它……就让我这么解释吧:几千年前的古典时期,羊皮纸有时候会断供,这个时候人们就会在旧羊皮纸上重新写,这就是所谓的重写本。有的时候,人们会在纸上写一遍又一遍。你们都知道,织女星电波信号非常强。它首先是质数,不过在质数的‘下面’,也就是偏振调制里,我们找到了诡异的希特勒。然而质数和重新调制的奥运会电波下面,我们又发现了一条令人震惊的信息——至少我们相信那是信息。目前看来,它一直存在,只是才刚刚被检测到。虽说它比表层信号要弱,然而我们到现在才发现,还是有些丢脸。”
“什么信息?”总统问道,“它说了什么?”
“还没有头绪,总统女士。华盛顿时间今天凌晨,阿尔戈斯项目的科学家才意识到这一点。我折腾了整个通宵,因此迟到了。”
“你们就用公开的传真联系?”凯兹问。
“我们用了标准的商业加密。”艾莉有些难为情。她从皮箱里捧出笔记本电脑,用透明纸打印出一份资料,通过投影仪放大到屏幕上。
“我们获得了许多信息块。它们不断重复,中间有暂停作为分隔。这么做可能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信号在传输时产生的错误。他们一定认为那些信息很重要,必须得到准确解读。这些信息块被我们叫作信息页。阿尔戈斯每天能接收到几十个信息页,但我们还不知道它们到底说了什么。它们不是奥运会那种简单的图像代码,里头的内容更深奥,更丰富。看样子,我们终于第一次找到了他们留下的消息。目前已经明确的线索只有一条:信息页都编了号。每页开头都有个二进制的数字。看到没?每到下一页,数字就会往上涨1。这页的编号是……10413。真是本厚书。倒推一下,他们大概三个月前就开始发送讯息了。我们如果能早点意识到就好了。”
“我说对了,是吧?”凯兹向着桌对面的德·希尔倾过身,“这种消息你是不会想告诉日本、中国和苏联的,对吧?”
“破译起来方便吗?”总统的话压过了凯兹的低语。
“我们当然会尽最大努力,国安局没准也能帮点忙。不过我们对织女星语一无所知,预计进展不会很快。很显然它不是用英语、德语或者地球上哪门语言写的,我们只能希望信息不会太长,可能就来个两三万页,然后周而复始,让我们能补上先前缺失的章节。也许在正文开始前,他们还会发段文字教程,类似《麦加菲读本》[28]那种能帮助理解的东西。”
“我能否说句话,总统女士——”
“总统女士,这位是彼得·瓦莱里安,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这项事业的先驱之一。”
“请讲,瓦莱里安博士。”
“那些信息是有意发给我们的。他们从1936年的广播里了解了地球的位置,而且大致摸清了我们的技术水平。如果不想让我们理解电波所包含的信息,他们不会把事情搞这么麻烦。在那些电波里,肯定藏有某些能帮助人类去理解它的关键信息。我们得耐心积累数据,进行仔细的分析。”
“那么,你认为那会是什么信息呢?”
“我也说不上来,总统女士。我只能重复艾罗维博士的说法:那是条复杂而完整的信息,把电波发往地球的文明迫切地希望我们能够理解它。谁知道呢,它也许是银河大百科的一小卷。当然,织女星比太阳大3倍,亮度为15倍。它的核能反应这么迅速,寿命肯定要比太阳短得多——”
“是的。也许织女星系里发生了一些麻烦事,”中情局局长打断了他,“他们居住的星球危在旦夕,所以希望能有人赶在他们灭亡之前,了解这个文明。”
“也有可能,”凯兹说,“他们在寻找新的殖民地,而地球看起来刚刚是个好地方。阿道夫·希特勒的录像未必只是巧合。”
“等等,”艾莉说,“可能性虽然有许多,但不能瞎诌。发出电波的文明连我们能不能收到消息都没法确定,更别说保证我们顺利解码了。再说了,要是觉得收到的消息令人反感,我们完全可以不进行答复。就算我们答复了他们,他们也要再等26年才能收到信息。这样一来一去,每次都是26年。光的速度是很快没错,可它也没那么快。我们和织女星之间还是隔了好长一段距离的。要是新消息里有什么内容令人担心,我们也有几十年的时间去决定如何应对。没有必要现在就搞得人心惶惶。”说出最后几个词的时候,她对着凯兹露出了明媚的笑容。
“谢谢你说了这么多,艾罗维博士。”总统回答道,“但事情发生得太快了。太他妈快了。随时可能有新的情况出现。我还没有对外公开过电波的事情,连质数都没提,更别说什么狗屎希特勒了。而现在,我们又要好好想想他们正在发来的那本‘书’是什么意思。另外,因为你们科学家没去搞科普,流言已经满天飞了。菲丽丝,报刊在哪儿呢?哦,这里,看看这些头条标题。”
标题是些又粗又长、张牙舞爪的黑体字,细节不同,大意相近:“太空学博士称电波是虫眼怪物发来的”“外星人天文电报里的暗示”“天堂之声”和“外星人来了!外星人来了!”她把那些报刊丢在桌上。
“至少现在希特勒的事情还没捅出去,等着看吧,这些头条迟早会变成‘美国发现希特勒还活着,他好好地待在宇宙中’或者什么更加糟的玩意。好了。这场会,我觉得咱们就开到这儿?过段时间再碰头吧。”
“容我插一句,总统女士,”德·希尔犹犹豫豫地说道,“请原谅,但我觉得我们需要讨论一些有关国际影响的事情。”
总统吐出一口气,等着他开口。
德·希尔说道:“如果我说的有什么不妥之处,请麻烦指出,艾罗维博士。是这样的:每天,织女星都会从新墨西哥的沙漠上升起,然后你们会开始接收包含了复杂信息的页面——姑且不论它到底是什么——但8个小时以后,织女星又落了下去。到目前为止,我说得没错吧?好。第二天,织女星会重新升起,但在观察不到它的那段时间里,你会错漏很多信息页,对吧?所以你最后获得的信息,就像看书时先从30页读到50页,再跳到80到100页,以此类推。也就是说,不管我们多么耐心,肯定会有大量的信息遗漏。即使对方重复广播,想要把缺失的内容补齐也不是件容易事。”
“完全正确。”艾莉起身走向屋里的大型地球仪。看样子白宫不太愿意接受地球倾斜的事实,因为这里的地球仪地轴完全垂直于地面。艾莉试着拨了拨它。“地球在转动,如果你不想漏掉信息,就需要许多均匀散布在不同经线上的射电望远镜。任何一个只在自己国土上进行观测的国家,获取的数据都不会齐全——很可能会错失最重要的部分。美国的星际航天器也会遇到一样的麻烦。它们在经过某个行星时把广播传回地球,然而那个时候,美国可能在地球的另一面。这就是NASA为什么要在地球上三个不同点位设置电波接收站。这些站点几十年来都工作得很出色,可是……”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压低声音,同时望向P. L. 加里森,NASA的局长。那个削瘦、友善的男人对她眨了眨眼睛。
“呃,谢谢。是的,它被叫作“深空网络”,是个很让我们自豪的东西。我们在莫哈韦沙漠、西班牙和澳大利亚设立了站台。虽说资金不够充裕,但只要再多些补助,它们很快就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西班牙和澳大利亚?”总统说。
“如果纯粹是科学工作,”国务卿说,“我保证他们会合作。但如果我们的研究带上了政治色彩,那情况就会棘手得多。”
美国和这两个国家最近的关系有点儿冷淡。
“不用说,肯定会有政治色彩。”总统有些僵硬地回道。
“没必要被地表束缚。”一位空军将领说,“我们能克服地球自转。只要往轨道上布置一架大型射电望远镜就行。”
“好吧。”总统又扫视了一圈桌边的众人,“我们有太空射电望远镜吗?要多久才能把它发射上去?有谁知道答案吗?加里森博士?”
“呃,没有,总统女士。过去三个财年,NASA一直在提交修建麦克斯韦望远镜的建议,但是从来没有得到管理预算局的批准。我们有望远镜的设计蓝图,可是真把它造出来,还要花上几年功夫——差不多得三年吧。我觉得我还应该提醒下大家,去年秋天,俄罗斯人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装了一个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望远镜,那东西出了点故障,具体原因未知,不过派航天员去维修,总归比起从头造一个望远镜再发射上天要方便得多。”
“就这样了?”总统问道,“NASA在太空中有个常规望远镜,但不是大型射电望远镜。我们还有没有其他可以替代的方案?中情局?国安局?都没有?”
“那我总结下吧,”德·希尔说,“对方发来的电波信号强烈,频带很宽。织女星在美国这儿下山以后,还有半打国家的射电望远镜能够跟踪接收那些电波,只不过设施比不上阿尔戈斯完备,运行设施的科学人员也还没考虑到偏正调制问题。如果我们等到太空望远镜准备完成再发射声控,电波可能早就结束了。我们唯一的解决方案,就只有和其他国家立刻展开合作。是这样吗,艾罗维博士?”
“我不认为任何国家能独立完成这个项目。它需要分布在不同经线上,环绕整个地球的多个国家通力合作。它需要把所有的大型射电天文台都囊括在内——无论是在澳大利亚、中国、印度、苏联、中东还是西欧。如果织女星电波因为没有望远镜观察而出现了缺口,那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对夏威夷和澳大利亚之间的广阔太平洋,我们得做点什么,也许大西洋中部需要同样的关照。”
“好吧,”中情局局长不情不愿地说道,“苏联有几艘卫星跟踪船接收S和X波段电波的能力挺强,比方说和平号和涅德林元帅号。商讨一下的话,他们也许会把船开到大西洋和太平洋中间,去填补信号接收的空白地带。”
艾莉正要开口,总统先说了话。
“好吧,肯,你可能是对的。但我得重复一遍,事情发生得太他妈快了。需要我去注意的事情越来越多。如果中情局和国安局的朋友们愿意连夜工作,找一找除了和其他国家联手外——特别是那些不算我们盟友的国家——还有没有其他选择,我会十分感激。另外,我希望国务卿能跟科学家们好好谈谈。如果必须进行国际合作,我们就得列一份涉及不同国家和个人的清单出来,同时还得评估一下和他们进行合作的后果。比方说,如果我们不去征求一些国家的参与,他们会不会生气?会不会有某些国家先答应共享数据,但在收到电波以后,反过来勒索我们?我们该不该在同一条经线上多找几个国家?这些问题一定要解决。最后,看在上帝的份上,”她的目光沿着抛光的桌面扫过了每个人的脸,“这事一定要保密。你也一样,艾罗维。我们已经有一打麻烦要处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