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试验成功李世民双眼冒绿光
张灵宇被李世民一句话给隔离了,地点就是李苏家宅子侧后方的牛棚。
因为这事情实在是太过重要,李世民和杜如晦、房玄龄、程咬金也没有离开,吃住在李苏家。
当然,除了李世民有一间独立的寝室之外,杜如晦、房玄龄和程咬金三人只能挤在一间小小的柴房里面打地铺。
程咬金还好,晚上吃了就睡,一睡就呼声震天,却苦了杜如晦和房玄龄这二位大唐宰相,很晚才睡着不说,早上还要在李世民之前起床。
但即使这样,李苏对这二位多了黑眼圈的渣男老爹随从烦得不行,因为这二人从吃早餐开始,便不断的追问他病毒是什么,抗体是什么,免疫系统、血液循环又是什么。
好在李世民知道事情的关键之处,吃过早餐之后,便来到了牛棚看张灵宇。
看过张灵宇之后,李世民再看向李苏时,眸中光芒亮得吓人。
因为张灵宇第一步的反应和李苏说的一模一样。
张灵宇果然开始发烧,而且身上出现了红点。
最主要的是,症状明显要比那些得了天花病的人要轻很多很多。
张灵宇身为太医令,貌似对养生之道比较擅长,四十多岁的人了身体很是不错,在三日后体温便恢复正常,身上的红点也彻底消去,身体机能完全恢复。
但李世民是什么人,知道这还不能证明张灵宇从此以后便会如李苏所说那样不会再得天花疫病了。
所以,他一声令下,便安排人将张灵宇送到了一处地方,与三名得了天花疫病而等死的百姓关在了一起,每日好吃好喝的送上。
又是数日,完好无损的张灵宇在经过数名御医检查之后,得出其身体健康,完全没有患上天花疫病的结论。
得到消息的李世民顿时欣喜若狂,哪还顾得上君王仪态,三步并两步跑到正在午休的李苏房间中,将睡梦中的李苏摇醒来,看着李苏眸中在冒着绿光,狂笑道:“好小子,你这种痘之法竟然真的能够根治天花疫病。”
跟在李世民身后跑进来的杜如晦和房玄龄、程咬金同样欣喜若狂,看着李苏的眼神亮得吓人。
被摇醒的李苏一脸郁闷,想要骂人但毕竟是自己老子,再次嫌弃的将李世民的手从自己肩膀上拿开,鄙视道:“不是根治,只能让种了这牛痘之人再不会染上天花疫病而已。”
“这已经是逆天之神迹了。”李世民浑不在意李苏的嫌弃和鄙视之意,因为他多日阴霾的心情此刻终于放晴。
因为他知道,有了此种痘之法后,长安内外动荡人心便可以安定下来。
最主要的是,朝堂和民间那些对他种种不利的传言就可以不攻自破,从而也让他的皇位重新稳固。
甚至他还可以安排人暗中弄出“此乃天子秉持天意求得神迹再现”的舆论,趁机将他天子威望再上一个台阶,这样他就会对那些暗中喜欢拆台的世家门阀更加强硬,一些之前不能用的狠辣手段也可以考虑用了。
“李苏这小子立下如此绝世大功,焉能不重赏。”
刚生出这样的想法,李世民又突然想起一事,问道:“李苏,你既然有如此神迹之法,为何不去县衙官府献策,我听说朝廷早在天花病出现时,便向天下问策,凡献上化解天花疫病之法者,朝廷便会重赏,以此绝世大功,你荣华富贵自然会落在身上。”
李苏一听,却是翻了个白眼。
心想这渣男老爹不知道是干什么的,想法竟然如此天真。
李世民见状,顿时气不打一出来,咬牙道:“有何不妥之处?”
李苏冷笑道:“我去那县衙只会被打出来。”
李世民愣了一下,立刻斩钉截铁说道:“绝不可能。”
旁边房玄龄也说道:“李苏,你休要胡说,在当今皇帝陛下英明神武的统治之下,你要献上救国救民的神术,县衙绝不会将你打出来。”
李苏看着李世民等人神色,心想这渣男老爹和他的三个随从还是太天真,而且这几天问这问那的很烦人不说,也不主动干干活什么的,这养在家里岂不是多了几位烦人的大爷。
想到这里,李苏便心中一动,说道:“老头子,我跟你打赌,等一会我们一起去县衙献计,若是被县衙接纳你便赢了,我便认了你这个亲爹,以后该怎么称呼就怎么称呼,该怎么孝敬便怎么孝敬。但若是我们被打出来,你便输了,带着你这几个随从与我分家住。”
李世民毫不犹豫道:“好,现在就走。”
“稍等。”李苏从旁边箱子里面拿出四个手工口罩,说道:“这东西叫口罩,是我亲手做的,材料可不好找,你们都没有种牛痘,将这口罩戴上,只要不接触天花病人,便不会染上天花疫病。”
李世民和杜如晦、房玄龄、程咬金接过口罩仔细打量,顿时眼睛一亮。
“竟然还有这好东西。”杜如晦惊叹道。
“天才啊,你小子就是个天才。”向来稳重的房玄龄几乎已经失态。
“这小子脑袋瓜子是怎么长的,咋就这样厉害。”程咬金上前摸着李苏的脑袋,有一种想要敲开开开的想法。
“好小子……”李世民看着李苏的目光犹如看见了绝世美女,只想彻底拥有。
李苏随手拨开程咬金的大黑手,撇了撇嘴,看着四人一脸的鄙视。
……
李世民一行人骑马,李苏不会骑马,但有马车,很快众人便纵马向县衙赶去。
只是这样一来,便搞得李世民一行人好像成了李苏的护卫随从似的。
但问题是李世民四人还对此甘之如饴,一路上每每看向李苏的马车,便好似新郎看向娇美新娘的花轿。
小半个时辰之后,泾阳县衙门口。
程咬金大嗓门直接上去叫门。
很快,一名小吏便走了出来,看了一眼众人,喝道:“尔等好大的胆子,竟然敢在县衙门口大声喧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