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影像医学?儿科卷(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蝶鞍及鞍旁肿瘤

一、颅咽管瘤
【概述】
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是儿童最常见的幕上肿瘤之一,为起源于神经上皮组织的良性肿瘤,大约占儿童颅内肿瘤的10%。颅咽管瘤可以是完全囊性或完全实性,但大多数为囊实性成分并存。组织学分为三个亚型:①牙釉质型,肿瘤细胞来源于与造釉细胞肿瘤相似的上皮;②乳头状型,肿瘤细胞来源于胚胎性残存的乳头状复层鳞状上皮;③混合型,由以上两种上皮构成。牙釉质型颅咽管瘤虽然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10~12岁高发。乳头状型颅咽管瘤几乎均发生于成年人。颅咽管瘤囊性部分被覆复层鳞状上皮组织。
【临床特点】
颅咽管瘤在各年龄期都可发病,甚至在宫内,发病年龄上呈双峰状分布,分别为8~12岁和60岁左右。儿童期,男性发病率比女性略高。颅咽管瘤患儿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恶心、呕吐。50%以上的患儿出现视觉异常,包括视野丧失,以双颞侧偏盲最常见,视力减低以及复视。50%以上的患儿出现视神经乳头水肿及脑积水。颅咽管瘤虽然不是内分泌肿瘤,但因其对邻近垂体、下丘脑的压迫,1/3患儿可出现激素水平异常,生长发育迟缓、青春期延迟、肥胖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性早熟相对少见。
【影像检查技术与优选】
CT可以显示肿瘤的部位及组成成分,尤其对于钙化敏感,对确定钙化的存在很有必要。MRI具有多平面成像的能力,可以使肿瘤的范围更易于显示,但是不同类型的颅咽管瘤在MRI的表现仍会发生混淆。MRI在区分肿瘤与正常的垂体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但MRI对钙化的显示不如CT。
【影像学表现】
1.CT
鞍上区类圆形或分叶状囊性或囊实性肿块,可以累及鞍内,肿瘤囊性部分的密度可略高于脑脊液,周边可见等密度的囊壁和实性部分,实体部分表现为略高密度或等密度。颅咽管瘤多伴有钙化,囊壁钙化呈弧线状或蛋壳样,实体部分钙化则呈斑片状、结节状或点状。CT显示钙化的敏感性高,儿童颅咽管瘤的钙化率可达90%。增强CT检查显示颅咽管瘤的囊壁呈环状强化,实体部分呈较均匀强化。
2.MRI
常呈混杂信号,囊壁和实体部分在T 1WI上呈低、等或高信号,T 2WI呈高信号(图1-9-6)。而囊内部分的信号强度因成分不同而变化较大,含液态胆固醇结晶呈短T 1信号和长T 2信号。含角化蛋白脱屑呈等T 1信号和长T 2信号。含正铁血红蛋白呈短T 1信号和长T 2信号。因囊内容物所含各种成分比例不同,可致信号强度多变。肿瘤的钙化部分MRI信号较为复杂,完全的钙化在各序列上均呈低信号,肿瘤的MRI增强表现与CT相同。
【诊断要点】
青少年常见,鞍上囊性为主或囊实性肿块,囊性部分在MRI上多种表现,实性部分及囊壁强化,多数伴有钙化,影像表现多数较典型。
【鉴别诊断】
鞍内实性颅咽管瘤应与垂体瘤鉴别,颅咽管瘤多位于鞍上或向上生长突入第三脑室内,很少向鞍内或蝶窦生长,肿瘤边缘或瘤内常伴钙化,可见正常垂体组织受压改变。垂体瘤很少钙化,儿童期鞍区肿瘤中颅咽管瘤明显多于垂体瘤。
此外,颅咽管瘤还应与鞍区脑膜瘤、鞍区畸胎瘤相鉴别。侵袭性颅咽管瘤和鞍区脑膜瘤的CT和MRI表现均可呈不规则形混杂密度/信号肿块,邻近骨质可吸收破坏,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增强,脑膜瘤在MRI增强的冠状位或矢状位上常见受累硬脑膜的“硬膜尾征”,利于鉴别。鞍区畸胎瘤CT显示特征性的脂肪密度、斑状钙化及中等密度软组织混杂影,MRI表现为以T 1和T 2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肿块,境界清楚,凭CT和MRI表现可与颅咽管瘤鉴别。最终需组织病理学诊断。
图1-9-6 颅咽管瘤
a、b.MRI平扫示鞍上区不规则囊性肿块,边界清晰,囊壁呈等T 1、等T 2信号,囊内呈均匀稍长T 1、长T 2信号;c、d.增强扫描示囊壁均匀环形强化,边界清晰,囊内容物无强化
二、Rathke裂囊肿
【概述】
Rathke裂囊肿(Rathke cleft cyst,RCC)是发生于Rathke囊袋残余组织的少见的良性肿瘤。Rathke裂隙位于Rathke囊袋的顶部,残留于垂体的远侧部与神经部之间。Rathke裂囊肿被覆立方上皮或柱状上皮,也可以是纤毛柱状上皮,PAS染色阳性。囊液中主要含有蛋白质、黏多糖,可见陈旧出血、胆固醇结晶或脱落的皮屑。在胚胎早期其内充满凝胶状物质,以后逐渐消失。由于杯状细胞分泌物及脱落的上皮细胞形成黏液性或浆液性囊肿。囊液呈清亮、黏液样或黏稠胶冻状,可为乳白色、淡黄色、黄绿色、灰褐色等多种颜色。
【临床特点】
Rathke裂囊肿常无明显症状,可以因压迫周围组织而出现头痛、垂体功能减退、视觉异常和/或下丘脑功能障碍。与颅咽管瘤不同,Rathke裂囊肿在手术切除以后很少复发。
【影像检查技术与优选】
MRI为检查的首选,可显示囊肿发生部位、信号变化特征,脂肪抑制序列可帮助判断短T 1信号的成分。CT对较小的病变显示不理想。
【影像学表现】
1.CT
Rathke裂囊肿通常与脑脊液呈等密度,或略高于脑脊液密度,囊肿一般无钙化,增强后囊壁无强化。大的囊肿可向上延伸进入鞍上区,少部分囊肿可以完全起自鞍上区。
2.MRI
多数囊肿在所有的扫描序列上均显示与脑脊液呈等信号。当囊内黏液或浆液成分发生变化时,囊内容物于T 1WI可表现为等或高信号(图1-9-7)。增强后囊壁无强化。
【诊断要点】
鞍内或鞍内及鞍上的囊性病灶,MRI信号表现多样,边界光滑锐利,一般无钙化,增强扫描囊壁无强化。
【鉴别诊断】
需要与鞍区囊性颅咽管瘤、皮样囊肿等多种囊性肿块鉴别。Rathke裂囊肿位置比较固定,CT和MRI显示Rathke裂囊肿密度/信号通常与脑脊液相等,囊肿一般无钙化,增强后囊壁无强化。影像学表现有助于与其他鞍区囊性肿瘤鉴别,但最终需要病理确诊。
图1-9-7 Rathke裂囊肿
MRI平扫T 1WI脂肪抑制序列示蝶鞍内类圆形肿物,边界清晰,呈均匀短T 1信号
三、下丘脑错构瘤
【概述】
下丘脑错构瘤(hypothalamic hamartoma)组织学上由成熟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组织构成,呈非肿瘤性异常生长。错构瘤在临床上被认为是肿瘤,但其镜下没有细胞增殖的特征。起源于灰结节的错构瘤可从脑基底部向乳头体区延伸。肿瘤大小不一,较小的肿瘤无蒂,位于第三脑室的底部。较大的肿瘤可有蒂,垂入大脑脚间池。
【临床特点】
错构瘤好发于年轻男性,最主要的症状是性早熟,无症状的肿瘤多于尸检时发现。少见的更具特征性的症状是痴笑样癫痫。随年龄增长,患儿可以出现普通癫痫,也可出现行为异常及感知能力下降。
【影像检查技术与优选】
CT轴位扫描可以显示肿瘤的范围,冠状位扫描可以更好地显示肿瘤与第三脑室及下丘脑的关系。MRI检查在显示肿瘤的同时,可以观察垂体的形态改变情况。
【影像学表现】
1.CT
肿瘤在CT上与脑组织密度相等,无钙化,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不明显。肿瘤可以使蝶鞍扩大,直接冠状位扫描可以更好地显示肿瘤与第三脑室及下丘脑的关系。
2.MRI
T 1WI与灰质呈等信号,其内可见高信号的区域。T 2WI与灰质呈等信号或轻微高信号,肿瘤一般无强化(图1-9-8)。由于慢性的激素刺激使垂体增大是下丘脑错构瘤的特征之一。
【诊断要点】
特殊临床表现(性早熟、痴笑样癫痫)和特定发病部位(第三脑室底部),MRI上肿块信号与灰质类似,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典型者易于诊断。
【鉴别诊断】
图1-9-8 下丘脑错构瘤
a.MRI平扫示下丘脑区实性肿块,与灰质呈均匀等T 1信号,边缘清晰;b.增强扫描示肿块无明显强化,与显著增强的垂体界限清晰
下丘脑错构瘤需要与垂体肿瘤、生殖细胞瘤、鞍区颅咽管瘤等多种鞍区实性肿块鉴别。下丘脑错构瘤位置比较固定,位于第三脑室的底部,肿瘤在CT上与脑组织密度相等,无钙化,无明显强化。MRI与灰质等信号,这些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与其他肿瘤鉴别。增强检查下丘脑的胶质瘤和生殖细胞瘤多呈明显强化,诊断一般不难。
四、鞍上生殖细胞瘤
【概述】
鞍上生殖细胞瘤(suprasellar germinoma)是鞍上区最常见的生殖细胞起源的肿瘤,起源于第三脑室底部和垂体柄。肿瘤为灰红色,质软而脆,可见出血、囊变和坏死区。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不仅邻近部位受累而且还可向全脑、脊髓转移。在组织学上,生殖细胞瘤的性质不一,可以是良性病变,也可以是具有高度恶性的肿瘤,以后者为主。目前的影像技术尚不能提供足够证据来判断肿瘤的分化程度。
【临床特点】
鞍上生殖细胞瘤无明显性别差异,最常见的症状是尿崩症,其次是视野丧失及多种下丘脑-垂体功能失调综合征,如生长缓慢、性早熟等,常提示视丘、视交叉及下丘脑受累。较大的肿瘤因堵塞第三脑室或鞍上池引起脑积水。
【影像检查技术与优选】
CT对较小的肿瘤价值不大。MRI能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形态、累及范围,增强扫描有助于与其他肿瘤相鉴别。
【影像学表现】
1.CT
平扫显示鞍上区边界清晰的类圆形肿块,呈等或高密度,大多数肿瘤呈明显的均匀强化,较大肿瘤内部可见坏死液化区。
2.MRI
冠状位和矢状位可清晰显示肿块的确切位置,肿瘤可位于鞍上或鞍内,以鞍上者多见,部分肿瘤位于第三脑室底部并向第三脑室内生长。肿瘤因部位和大小不同表现各异,位于鞍上或鞍内的肿瘤常较小,可沿垂体柄生长,垂体柄呈局限性增粗。位于第三脑室底部的生殖细胞瘤通常体积较大。T 1WI肿瘤呈等信号,T 2WI呈等或稍高信号,肿瘤囊变、出血少见。增强检查呈明显均匀强化(图1-9-9)。
【诊断要点】
青少年多见。较小肿瘤仅表现为漏斗及垂体柄局限性增粗,需短期内复查。较大肿瘤表现为,鞍上类圆形或不规则不均匀肿块,可见坏死,钙化少见,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
【鉴别诊断】
图1-9-9 鞍上区生殖细胞瘤
a.MRI平扫示鞍内及鞍上区实性肿块,与灰质呈均匀等T 1信号,形态不规则;b.增强扫描示肿块明显均匀强化,垂体结构显示不清
鞍上区生殖细胞瘤需要与下丘脑错构瘤、垂体肿瘤、鞍区颅咽管瘤等多种鞍区实性肿块鉴别。鞍上区生殖细胞瘤位置比较固定,肿瘤通常无钙化。较小肿瘤首先浸润漏斗部和正中隆起,少数情况下,可以侵犯整个蝶鞍。颅咽管瘤容易与本病混淆,但颅咽管瘤常造成室间孔梗阻而表现为明显颅高压症状,钙化多见。鞍上区生殖细胞瘤可向下生长,晚期会出现蝶鞍改变。垂体肿瘤常于早期出现蝶鞍扩大,鞍背骨质吸收等改变。典型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肿瘤的鉴别,但最终需要组织学检查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