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让管理更高效:流程管理全套方案制作、设计与优化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2 流程化管理的作用

根据流程化管理的实践,归纳了流程化管理最突出的五个作用:具体内容如下。

①优化管理,理清工作脉络。

②疏通渠道,实现信息的高效传递。

③规范行为,提高工作效率。

④降低成本,节能增效增利。

⑤防错纠错,实现零容忍、零失误。

2.2.1 优化管理,厘清工作思路

前面提到很多管理人员在工作时大部分都是混乱的、无序的。实行流程化管理可让管理变得井井有条,让管理者做事情能分清轻重缓急,厘清工作思路,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什么事情需要重点做,什么事情只要交给下属就可以了。

流程化管理对管理者工作思路的梳理,根据职位高低、职责大小可以分为3个层面,分别为高层、中层和基层。对不同职位、不同职责的管理者,优化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1)高层领导要厘清思路抓重点

企业的高层领导精力集中在了解企业运营现状、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制订各项重大决策等方面。但在管理实践当中,很多人却常常“错位”,可能是为了事务的顺利开展,自己冲锋陷阵,事必躬亲,亲力亲为,但等事后就会发现,事情的发展早已偏离了当初预期的方向。

有了规范的流程管理之后,高层管理人员就可以非常清晰地梳理自己的工作“清单”,高屋建瓴地看整体,既见到了树木也见到了森林,实现从“低头拉车”到“抬头看路”的宏观转变。

案例1

某家以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整个管理体系中分别设置了采购经理、研发经理、销售经理、人事经理、财务经理和行政经理6个职位,同隶属于总经理管辖范围。

那么,作为总经理要实现对整个企业的高效管理,必须从全局出发,从宏观入手,全面梳理整个管理流程。比如,在具体的管理上,原则上只要管理好6大职能部门,组织、协调和监督好6位部门经理的工作即可。倘若越过各部门经理,事无巨细,去管理一些基层工作那就是本末倒置,从根本上讲就是流程错了。

流程错了,工作效率势必下降,甚至有可能造成矛盾冲突。

(2)中层管理者要发挥好上通下达的枢纽作用

中层管理者在企业里的地位常常十分尴尬,认真执行,管理严格,会招致下属不满;执行不畅,管理不善又会引来上司责罚。当规范流程后,中层管理人员就会避免受夹板气了;同时,权益也就有了有力的保障。他们对自身的责任、工作范围及目的也会理解得更为深入。在这种前提之下,他们自然会更加积极地投入自己的工作当中。

案例2

以采购经理为例,如图2-4所示为采购经理业务流程图,从中可以看出,部门经理对上应该履行哪些职责,对下又可以行使哪些权力。

图2-4 采购经理业务流程图

(3)基层要高效简单的执行

当中高层管理者抱怨下属执行不力时,其实基层管理人员心中也藏了很多不满。例如,不了解哪些事情该自己做,哪些事情又不该自己做;哪些问题应该先请示,哪些问题应该立即解决;哪些事情必须优先完成,哪些事情需要打持久战……中高层管理者可能会说命令都已经下达了,你迅速去做就是了,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再来问。

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基层管理人员都是闷头闷脑地执行命令,常常会功劳、苦劳都没有,白费力气还得不到任何好处。因此,基层管理者在执行命令之前,至少需要弄清楚:这项命令实际上包含了几项工作;这些具体的工作分别由谁完成;如果某项工作由自己完成,那时限是多长、完成的标准是什么、遇到问题时自己的权限有哪些。

案例3

我们以生产线上的生产组长为例,生产组长是生产部门管理体系中职位最低的管理人员,是中高层政策、战略的具体执行者,是生产一线的“指挥官”。然而,对一个生产组长来讲,更需要为自己制订清晰的工作流程,以提高执行的效率。

如图2-5所示,可以看到贯穿整个产品生产过程的所有流程和各节点,各个节点、责任人及相关说明清晰明了。显然,这样一套流程,就是一套目标明确、责任到人的生产组长管理流程图。

图2-5 生产组长管理工作流程图

综上所述,清晰、明确的流程可以让企业每个层次的管理人员明确自己分内的事,工作范围与权限有哪些、完成标准是什么,职责、标准一目了然。这将有利于消除企业内的部门壁垒,消除职务空白地带,并且能让全体员工的潜能得到释放、积极性得以发挥,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而言之,流程管理的目的就是消除企业内人浮于事、扯皮推诿、职责不清、执行不力的顽疾,确保企业运行有序、效率有保证,让企业管理工作简单高效,保证员工高效执行。

2.2.2 疏通渠道,实现信息的高效传递

高层有政策,基层执行却不力,这是企业中常见的一种乱象,从而导致高层制订的制度决议、战略方针、会议精神再好,也只能流于形式,形同鸡肋。制度决议、战略方针、会议精神这些信息就像一盏盏路灯,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一旦得不到良好的执行,企业这艘大船将会迷失方向。

战略方针、制度决议、会议精神一般先在高层形成决议,然后再一级一级地向下传达,直至执行人处。执行人需要全面学习,认真领会,明确这些信息的真正内涵,然后才能正确执行。然而,很多问题就出在信息从高层向执行人传递的这一过程中。一项项决议在高层形成时都很完美,近乎100%,但在传递过程中由于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在信息传递渠道很不完善的情况下,很多战略方针、制度决议、会议精神便无法保质保量地传递下去。

比如,公司决定对某重点项目执行人施以奖励,计划奖励300万元人民币。然而,执行人在向下传递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监督并没有100%的执行,每向下传递一级就被消耗掉20%左右(包括合理消耗、非必要消耗)。等传递到最后一个环节时,所谓的奖金尚不足原来的一半。试想,这样的奖励如何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呢?奖金下发过程中的消耗如图2-6所示。

图2-6 奖金下发过程中的消耗

据调查,传递渠道的不完善已经成了企业高层战略方针、制度决议、会议精神等信息资源无法得到最大化利用的主要障碍。而信息传递一旦受阻,势必会导致某个工作环节出现问题。这时就有必要引进流程化管理,良好的流程可以使管理者清楚地看到这些障碍。

案例4

某高科技企业对市场信息的依赖特别大,产品更新换代十分快,而每一代产品的更新都必须有足够的市场信息支撑。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竞品越来越多,企业急需新产品来打开市场。而信息部门无序的管理开始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需求,导致出现了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滞后,严重影响到了研发部门的效益。

据悉,信息滞后并非是信息部门搜集不到新信息,而是由于信息的流转不畅。一个信息往往需要上级部门、多个平级部门充分的研讨、论证和分析才能被使用。而该企业在信息的上传下达上没有完善的制度和流程做保证,一个决议很难及时地传递到研发部门。这样一来,企业上下完全是脱节的,决策层的决议传递给研发部门非常迟缓,从而导致研发部门无法及时获得足够的信息,无法对市场需求有明晰的了解,从而耽误了时机。

这样,研发部门只能被动接受,凭借经验、感觉来执行,无形中就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企业高层在意识到问题所在之后,一致认为这种粗放式的、随意性的管理方式再也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于是痛定思痛,组织各部门高管、聘请专家、成立项目组专门研究企业的流程化建设,尤其是针对企业上下、各部门在信息上沟通不畅、使用率过低的问题,最后设计出了一套完整的信息管控流程制度。

公司在实行了新制度后,各项工作很快就出现了好转,工作责任落实到人,部门之间衔接顺畅,信息传递规范、时效性强。这大大提升了研发部门执行的精准性,生产率提高了,产品合格率也大大提升,公司的利润显著增加。

保证信息顺畅地上传下达,实现信息在企业各部门、各个人员之间的集成和共享,对高层决策、基层执行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企业信息流程化建设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充分利用,尤其是组织结构较多、业务交叉点较复杂的大型企业,信息在流转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阻碍。只有引进科学合理的流程,加以引导、疏通,再加上良好的执行落地,管理效率才会提高。

流程化管理对企业信息流转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具体如下。

(1)系统管理,存取便捷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种类越来越多,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频繁,为了更好地掌握、利用信息,必须建立起一套信息管理系统。比如,建立信息数据库,对企业产、销、供各个环节所产生的原始记录、基本数据及统计分析进行科学有序的管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既能为目标的改进提供事实依据,也能为科学管理和决策起到智囊团的作用。

在流程优化中有必要专门设置一个信息系统管理环节,由专人集中统一管理。

(2)优化渠道,就近处理

在传统等级控制管理和职能分工管理中,不同岗位上的管理人员都只能处理与自己职责对等的工作,不能跨级处理。这不仅造成了信息传递的失真,而且还会延误时机。有很多信息的时效性是非常短的,任何延误都会造成巨大损失。

因此,流程化管理必须体现出“现场处理原则”,要保证对信息处理的及时性。这一原则要求客户价值信息在哪里发生就在哪里处理,由谁发现问题就由谁负责处理问题,以避免信息在多级传递过程中失效失真。

(3)分散搜集,集中使用

信息通常来源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部门,在使用上也存在侧重点。比如,专场分析报告是市场部、销售部的各项工作的依据,但对于客服部门来说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但如果某份市场报告的所有权掌握在客服部手中,那么,市场部如果需要的话就会非常不方便,也就是说,部门间无法很好地实现互通有无。而在大部分企业里,资源是由不同的单位和部门分别占有的,尽管其所有权统一归企业所有者,但其使用权分别由所占有的单位和部门行使,因而使统一的企业资源分割到各个单位、部门的孤立小岛上,致使企业往往因为不能整体性地使用信息资源而蒙受损失。因此,有必要由企业对分散的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

一个企业如果能做到流程与信息管理的良性循环,那么这个企业一定是有生命力的,也必有长远发展的巨大潜力。

2.2.3 规范行为,提高工作效率

对行为的规范是流程化管理最主要的一个作用,也是企业实施流程化管理后,管理者往往最先感受到的一个变化。因为有了流程的约束后,一个人做事情不能再恣意妄为,不能再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想法随意下决定。

流程要求执行人必须按照既定要求一步一步去做,每个环节、每个节点都有详细的、明确的要求。这就像围绕企业而修建的一条条跑道,目的是帮助员工指引方向,让员工沿着跑道前进,多快好省地达到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执行人必须行为规范,按照要求操守,或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或相互配合,兼顾整体利益。

科学的流程管理往往会明确岗位的具体职责、工作内容及工作步骤,从而让执行人明晰地知道如何去做,这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案例5

例如,一位销售人员接待客户,也许有人认为这项工作很简单,但要想做到最标准、最高效却不是那么简单,其中有很多小细节是绝对不可忽视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接待客户的全部流程,如表2-2所列,图2-7所示。

表2-2 销售人员接待客户的流程

节点 流程 责任人 执行说明

1

确定接待事宜

销售人员

(1)通过电话等与客户提前沟通,确定客户来访的时间、人员以及人数等信息;

(2)根据客户来访人员的级别确定接待标准;

(3)制订客户接待计划,列出具体接待细节

2

提出接待申请

销售人员

填写接待申请单,报上级主管审批

销售主管

审核销售人员提出的方案和申请,同意则通知销售人员做好准备,同时通知相关部门给予配合;不同意则需要做出特别说明,或提出修改意见

3

接待准备工作

销售人员

(1)通知相关部门安排接待活动;

(2)根据工作的需要安排、确定接待人员

行政人员

根据申请要求,在客户到达前做好相关的安排,及时与客户联系,了解具体的到访人数,确认是否需用车、订房或其他要求,并及时落实

4

接站

销售人员接待人员

(1)确认客户的班机(班车)到达的时间、地点,航班号(车次),来访人员的姓名、特征等;

(2)落实接站车辆及方式;

(3)接到客户后,帮忙提行李上车,根据班次的时间或者客户的需要安排住宿、餐饮的先后次序

5

安排食宿

接待人员

(1)根据路程长短,安排休息或者直接到公司;

(2)如先休息,则将客户送达住宿地,主动帮客户提行李、介绍房间,并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

(3)根据接待级别,确定相关人员陪同客户就餐

6

参观

销售人员

(1)未引见公司领导之前,在会客厅与客户探讨、商谈合作的意见以及来访的主要目的;

(2)根据客户要求安排参观

7

安排领导接见

销售人员

(1)与领导沟通好,确认接见时间、地点,然后带领来访人员与领导见面;

(2)见面时,先介绍双方的工作,然后粗略地讲解来访者的主要商谈事项

8

确定洽谈事宜

销售人员

(1)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标准,提出合作事项,咨询客户提出的合作事项内容并且做好笔录;

(2)双方协商,处理和确定合作事项,并将文案交予双方

相关领导

在合作事项达成一致后,接待人员适时安排双方领导进行互相道贺的仪式

9

送站/回访

销售人员

(1)销售人员陪同送车;

(2)当客户到达目的地后,适时电询相关情况;

(3)及时形成报告,并上报领导,以便改进

图2-7 销售人员接待客户工作流程说明

在这个过程中,销售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内容能够有清晰的了解,能按照流程一步一步去做,直到完成工作任务。其实,这就是工作效率提升的表现,一件事情如果不按照流程提示去做,它永远无法得到最快速的执行。心里想的也许只是个设想,是一个大致的计划,但绝不是一个完美的执行方案,真正执行时会发现困难重重。因此,要想将设想、希望变为完美执行,唯一的办法就是流程化,给出明确的执行标准和步骤。

员工行为规范,就意味着工作效率会大大提升,意味着企业执行力和竞争力的增强,这无疑为企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其实,从某方面来说,执行就是走流程,按照合理的流程执行,也许无法次次都能取得好的结果,但从统计意义上来说,能很大程度上保证不会出错。

2.2.4 降低成本,节能增效增利

有很多企业成本居高不下,原因就在于浪费严重,而导致浪费严重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流程不够精简、不够清晰。三步能完成的工作非要十步去完成,浪费也就不可避免。

很多人都听过“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三个人为什么总是为了谁下山挑水的事情争吵不休?大多数人的思维都停留在和尚懒的层面上。其实,从流程管理的角度来看,关键不在于和尚懒,而在于流程不到位,致使挑水的成本太大。

案例6

我们先想象一下挑水要经过什么样的流程,如图2-8所示。

图2-8 常规挑水的流程

从上图可以清晰地看出来,挑一趟水要经历至少5个步骤,其实,为了节约成本很多环节是可以优化的,尤其是上山、下山这个过程。从流程管理的角度看,从取桶到将水倒入缸中这几步都是不增值的活动,要想降低成本完全可以不做这几步,如将上山、下山这个过程转化为“寻找水源”或“挖井储水”等一劳永逸的行为。当有了这样的思路,就可以将其缩减为三个步骤,如图2-9所示。

图2-9 优化后的挑水流程

从上图可以清楚地看到,喝水现在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我们总是想方设法提升取水的效率,但效果不好,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突破瓶颈。现在改变一下,从做事情的流程入手,通过“寻找水源”或“挖井储水”这样的优化之后,问题就可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换个角度看,只要对不增值的环节进行流程优化就会收到不一样的结果。

企业在实施流程化管理后,由于对管理过程进行有效梳理,屏蔽了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和节点,减少因为管理混乱带来的反复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力、财力、物力等,管理成本可能大大降低。尤其是在这个资源有限、成本压力巨大的时代,企业向谁要效益呢?答案就是向流程要效益。通过加强企业流程化管理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那么,流程是如何降低成本的呢?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清晰地描述各个岗位的职责和相应的做事方法

用流程图(表)把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描述清楚,做到人岗统一,让执行人一目了然地看到简单高效的做事方法。当执行人清楚自己的职责,明确做事方法之后,只要按照这个方法去执行就可以了。这样不仅有效率,而且能大大减少犯错的可能性。更为重要的是,企业也不必再为付出大量人力而煞费苦心。因为在流程规范下,每个工作都变得简单化,员工通常能胜任。

案例7

一家企业实施流程化管理之后,把广告策划工作、公关宣传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客户接待工作、售后服务工作等都用流程图描述出来。每项工作都有一个相应的负责人,每个负责人都有一套工作流程,所属部门、岗位职责、所负责的内容,以及在整个流程的什么环节发挥什么作用,都在流程图(表)上有清楚描述,让人一目了然。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只要按照流程去执行,就能很好地完成工作。经过这么一个流程,每项工作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保证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和补位,避免出现工作漏洞

不少企业在实施流程化管理之后,管理执行力大幅度提高,但也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各项工作之间,缺少良好的衔接,一些遗漏环节也没有及时的补位,从而导致执行效果并不那么好。

案例8

仍以上面的案例为例,该公司的广告策划、公关宣传、企业文化建设等工作,通常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具体如图2-10、表2-3所示。

图2-10 广告策划部门、公关宣传部门、企业文化建设部门之间的关系

表2-3 某公司广告策划部门、公关宣传部门、企业文化建设部门职责

部门 职责

广告策划部门

策划广告前需要文化建设部门、公关宣传部门提出相应的策划目标;策划好广告之后,要向公关宣传部门交代清楚广告的寓意何在,以保证公关宣传部门找准广告宣传点

公关宣传部门

宣传企业广告之后,要及时向企业文化建设部门反馈宣传效果

企业文化建设部门

把宣传效果的相关信息,反馈到策划部门,以便及时调整策划方向

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三个部门的负责人要做好交接工作,互相之间把必要的细节交代清楚,千万不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具体怎样交接工作呢?流程图表中可能清楚地描述了,如果没有描述清楚,流程负责人这个时候就要适当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多一点主动和耐心,这样就能保证流程的各个节点完美衔接。

事实证明,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科学流程做保障,不但会造成巨大的浪费,还会潜伏很多风险。很多企业都存在浪费现象,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重视流程化管理。流程化管理可大大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只要梳理关键环节、强化节点衔接,利用流程化管理降低管理成本将不再是难事。

2.2.5 防错纠错,实现零容忍、零失误

市场是无情的,消费者是挑剔的,一个企业没有完美的产品,最终的命运就是被消费者抛弃。在消费需求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压力之下,很多企业提出了“零容忍”战略。顾名思义,零容忍就是坚决不允许出现一点瑕疵,以匠心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打造产品。然而,很多企业由于没有引进流程化管理的理念,创新流程化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很难做到零失误和精益求精。

科学的、严格的、具体的流程是实现零失误的重要保障。企业要想实现零失误的宏伟目标,首先必须实行流程化管理,针对每项工作制订详细的流程。

(1)流程化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环节

互联网时代,企业进入了微利时代,精细化管理成为必然,也是企业获得利润、站稳脚跟的必经之路。实践表明,很多依靠微利赢得一片市场的企业都是实行了精细化管理。从早期的福特公司到后来的丰田公司,再到国内的联想、海尔、华为等,无不实行了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企业竞争的制胜法宝之一。而企业实行精细化管理,流程化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甚至可以说没有流程优化,就没有精细化。如果不懂流程优化,或是少了流程优化,那么就无法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那么,精细化管理与流程化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精细化管理具体到某一企业,就是运用最新管理方法和技术,立足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把工作做细,把产品做精。而企业要想实现精细化管理,必须从优化企业战略、调整组织架构、合理设置岗位、梳理工作流程做起;然后,对工作进行细分,规范工作行为,制订工作标准;最后以局部的流程化带动全面的精细化。

(2)通过对现有流程的梳理,去发现流程中不合理的环节、节点

很多企业认识到流程优化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强企业内部运营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并把流程优化当作日常运营管理的一个重点。但是,在进行流程优化之后,并没有发现有明显的效果,特别难以形成持续运营和改进。试问,流程优化到底要如何进行呢?其内在规律体现在哪里呢?

流程化管理的重点在于降低失误率,主要是通过对现有流程的梳理,去发现流程中不合理的环节、节点,经纠错、重新修订等方式,从而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管理架构合理、管理过程优化的目的。再聪明的管理者也不可能总明确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因为在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存在诸多无序的管理,而实行流程化管理后可有效地帮助管理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