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帮忙vs心甘情愿帮忙
研究亲社会行为的心理学家长期以来认识到,一个人帮助另一个人的行为不是一个单一的事件——有不止一种潜在的动机来源。当然,这正是心理学研究的悠久传统,我们中的大多数不会在这些动机来源是什么以及如何称呼它们等问题上达成一致。但是,粗略地讲,研究者们已经能对此做出很好的区分,简而言之就是:你帮助别人,是因为迫不得已,还是心甘情愿?
我以我自己的方式
很明显,人类有心理上的需求。至于有多少需求以及这些需求是什么一直饱受争议(说真的,我们争论一切)。但是,大多数心理学家一致认为自主性是这些重要的需求当中的一种。(你可能会回忆起在第一章中,自主性是能激活大脑疼痛中枢的五个社会威胁中的一个。当我们感受到失去自主性时,我们就会感到疼痛。)
自主性关乎选择和控制。尤其是选择自己的目标、活动和经历。这感觉就好像你所做的正是你是谁(你自己的价值观和偏好)的真实反映。在美国,我们有表述这一点的高频短语,“being captain of your own ship.”(成为自己生命之船的船长)和 “charting your own course.”(绘制自己的路线)。或者,你不想与航海相关,而是偏向于更加现代化的表达,那么就是 you do you(做你想做)。
当我们去做一件事情是因为我们选择去做而不是必须得做的时候,这被心理学家称为内在驱动。并且,一点也不夸张,远在三四十年前,研究已经明确表明这种驱动类型就是最好的。当你属于内在驱动时,你会发现你在做这个事情时,尽管会有很大的挑战性,你也会有更强烈的兴趣并且能乐享其中。你的思维也会更加富有创造性,并能吸收更多新知识。当事情进展得很艰难时,你也能坚持下去。整体来说,内在驱动能带来更巨大的进步、优越的表现和更为深刻的满足感。
比如,中学生如果能够感受到他们的体育老师给了他们选择和自由,那么据报道他们会更喜欢锻炼并且在平时也会锻炼得更多1。
在减肥节目中,人们如果感觉到有选择余地,他们会减掉更多体重2。(在糖尿病护理、戒烟、戒酒以及美沙酮维持疗法项目上也是如此3)。老师鼓励自主性的话,学生会取得更好的成绩,更加具有创造性和勇于挑战,也更加可能老实待在学校4。有些人坚持一项宗教活动,是因为他们自己想这样做,这样的人能够生活得更加幸福美满。而那些因为责任驱使被迫去教堂听从教化的人则不会5。养老院的人如果能够对每天的活动项目进行选择并根据自己喜好摆放自己的房间,他们将活得更长久6。
我还没有说完。内在驱动是如此具有魔力,它能够让人完成一些心理学家一度以为不可能的事情。想象一下如果你能够给车的发动机加点东西进去,这样在开了一百千米后,你的油箱里有比出发时还多的油。那会很爽,对吧?内在驱动就像在给你的个人油箱加油一样,它能够让你在繁重的脑力工作后,依然精力充沛而不是精疲力竭。
在一系列有趣的研究中,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给了受试者一项非常费劲的任务。紧接着下一个任务要么是非常困难但是个人非常感兴趣,要么就是极其简单但没有人会想做。他们发现,比起那些必须执行任务的人,这些做个人感兴趣的任务的人会更加努力,表现也更加好,尽管这个任务比必须执行的任务要更加困难。换句话说,内在动力能够让他们精神焕发,给予他们切实的优势。7
在另一个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内在驱动同时也能让人们在后续任务中有一个更好的表现。也就是说,你不仅仅能做好任务A,因为你发现它实际很有趣,你也能做好后续任务B,因为你发现任务A很有趣。无论接下来你要做什么事情你都能重新获取活力。(顺便提一下,每一项研究都对比了内在驱动和良好的心情所带来的效应。研究表明尽管人们能从愉悦中重新获得一些精力,但是他们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中会获得更多。)
我以你的方式
另一方面,感觉到被控制会导致一个极其不高效、不令人满意的事态。它会破坏你可能拥有的内在驱动力,取而代之的是,你可能只想着尽早结束这个事情。显而易见,没有人喜欢感到被微管理。但是,让人惊讶的是,为何如此微妙的控制形式也会造成如此强烈(也是消极的)影响。
关于被控制感所带来的影响的研究,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来自于内在驱动研究人员马克·莱佩尔(Mark Lepper)的一项研究。他以及同事的研究始于其中一项你能想到的最具内在驱动力代表性的事情8:让学前儿童玩魔力马克笔。很明显,你不需要教一个4岁的儿童玩魔力笔。你不需要通过惩罚来威胁,也不需要通过奖励来诱导,他们就会去做这件事情,因为他们自己想做。但是,当你想要去操控这个事情时,他们这种本能的欲望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莱佩尔告诉其中一些孩子他会观察他们,他们可以用魔力笔画画并会获得一项特殊的优秀画家奖项。这些孩子的确这样做了,并且饶有兴致,用笔的时长也比没有奖励的小孩子更长。这很好,对吧?这个奖励具有激励性。但事实并非如此。一旦莱佩尔给了他们奖励并不会提供新的奖励时,这些小孩就不再想玩这个笔了。他们玩魔力笔的内在驱动力被这个奖励彻底破坏了。对于这些孩子而言,要想得到其他东西作为奖励,他们只能暂时选择玩魔力笔。但是,对于那些从来没有得到奖励的孩子来说,因为他们内心想玩魔力笔,所以,他们会一直玩下去。
奖励不是唯一让我们感觉被控制的事情。威胁、监视、最后期限以及其他压力都有同样的效果,因为这些会让我们觉得自己不再能够随心而为,这就引出了当前的问题:当人们感到他们不得不帮忙时,他们提供帮助的可能性和帮助的质量会怎样变化?被迫的帮助是什么样的呢?
这一点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