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配置高阶心智,实现韧性成长
一
朋友,你为什么关注到这本书?
这本书是我们俩的第5本书,“心智”这个主题最早是3年前与中信出版社编辑闻阳合作时她建议的。我们现在还记得她说的话:“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年纪一大把了还很迷茫。你们能不能写本关于思维或心智提升的书?不用罗列心理学术语,但要关注怎么用。”
那时我俩虽然对心智这个话题也很感兴趣,但总觉得这样的话题不到一定年龄、没有一定阅历,是根本写不了的,这事就搁下了。
但后来,当自己越来越接近有点尴尬的35岁,烦心事越来越多,成长压力不减反增时,我们真切地懂得了闻阳的话——生活中总有困惑与迷茫,但当它们袭来时,我们的脑袋里往往并没有相应的思维或心智模式来帮自己在迷局中清晰思考,在忙碌中有效行动。
换句话说,你不能总在碰到问题时,想着“要是我再成熟5岁,或在行业里多积累10年,就能处理了”。和财富一样,心智肯定会成长成熟,但前提是尽早进行系统配置,并有节奏地进行投入。今天对更高心智能力的期待,并不能换来5年、10年后自动获得这种能力。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对挑战心智这个抽象的话题就没有顾虑了,加上正好在疫情期间,我们的生活与事业也都受到了冲击:业务并不好,也没能快速地升职,期待中的很多事没能发生……这些不顺心,一方面在考验我们这对已经在一起15年的夫妻的生活能力,同时也刺激我们系统地思考如何去应对、解决这些不顺心,并在这些不顺心中磨炼出更加坚韧的心态,从而收获成长。
二
生活中的很多不顺心,都来自某种不满足。只是,我们在遭遇不顺心时,总会不自觉地陷入厌烦、焦虑的情绪中,却不能集中精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我俩也是如此。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件事,是佳伟所在的行业业务遭受很大的冲击,作为已经在公司待了近9年的中层管理者,他带着人手紧缺的团队,努力保业务增长、保团队稳定,在巨大的压力中扛过了一年半,而等到形势缓解,他却连续两次在升职窗口期没能升职。老板其实挺认可他的努力与贡献,也给他涨了工资,但他在得知结果的时候,就是很难接受——长期撑着的疲惫、期待落空的失望、对未来的迷茫等,集中刺激了他的“不满足”感,让他既无力又厌烦。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你会怎么应对?一般大家有两个选择:一是任由情绪消耗自己,等时间慢慢修复受伤的心;二是在失望之后,尽快理性地分析局势,重新专注到事情本身,实现自身的提升与成长。前者大概率会让人越来越消沉,后者则会让人在短暂不开心之后,再次获得动力,最终实现突破,韧性成长。
如果生活真的只是如上一样的选择题,其实并不难,大部分成年人都会选择后者,但难就难在,现实中很少有人真的能在思维与行动上做到这一点。原因很简单:我们的行动力受思维与心智的影响。要做到第二点,则需要更有效能的心智模式,而不是简单地让自己更积极点。所以,在经历打击后,鸡汤文章、热血电影、报复性放松虽然可以让我们短暂忘却痛苦,但并不能让我们真的解决生活或工作抛来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升职这个例子,只是成年世界中的一件小烦心事。如果你沉下心来,梳理一下自己经历的不顺心或迷茫,会发现它们广泛地发生在我们人生的不同维度、不同阶段。比如:做什么工作都不喜欢怎么办?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怎么办?就是感觉生活很没劲、没动力怎么办?无论你是希望自己永远不要长大,还是想让自己快点成熟,这些不顺心,总会通过一件又一件具体的事,干扰你的生活。
当认清这一现状之后,与其在它们干扰自己时完全不知所措,只能被动地耗时间、变麻木,自欺欺人地说“过去就好了”,还不如主动为自己提前配置好一套心智提升模式,提升自己在面对挫折或不确定性时内心的坚韧度。
后来,佳伟静下心来,系统地分析了自己面临的局势,理解了为什么不能升职。更重要的是,他以“整体幸福”为目标,审视了疫情期间的工作与生活,并相应进行调整,既快速恢复了投入工作的热情,又在平时就规避掉太多负面情绪的积累。
这些行动背后的心智模式与练习方法,都在这本书里。
三
我们非常喜欢“配置”这个动词,因为如果你提前、投入地做了,配置就会带来增值。比如,大家都会考虑理财或投资,我们也一样。不一样的是,文娅一直以一名专业投资者的心态学习投资理念,测试配置组合。在过去的4年里,她业余但又笃定的理财配置,居然在起起落落的中国股市中跑赢上证43%。这让我们很多学金融的朋友都刮目相看。
心智如果要成长,其实也需要早早学习与配置,并借日常琐事的修炼,在时间与阅历中实现增值。
但该怎么修炼呢?根本路径只有一条,那就是“学习”。当然,这个“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还要学习理念、技能以及信念。人在一生中,会主动、被动学习很多东西,有些是知识与信息,有些是经验与教训。尽管学到的知识与技能都会成为心智的一部分,但大部分人在学习过程中,都只关注具体的理念、知识或技能层面的内容,很少人会主动想到系统地去配置、提升“心智”。
不是说前者不重要,只是真正高效明智的学习方式,是把心智当系统,有意识地用具体的理念、知识与技能对它进行配置、升级,最终让这个系统拥有自我成长与升级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你需要做到以下三件事:
·有一个能抓住人生长跑本质的目标。
·有一套能反映人生完整场景的框架。
·方法不要太虚,要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把握机会,激发潜能。
这三件事,就是我们俩想通过本书与大家一起探讨、发现的内容。先简单介绍一下:
·目标:我们相信,人生在世的本质目标是追求幸福。但片面地追求物质或精神,想孤立地保持独立或融入,都不会幸福。因此,本书引入了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的“持续幸福”概念,从而指引我们既能有积极良好的感觉,也能有实实在在的成绩与关系。
·框架:我们的确会经历各种难题,但它们都离不开“忠于自己”“修炼内心”“融入环境”“影响他人”这四种人生情景。我们选择这四个情景下的16个案例,希望它们能启发大家识别日常琐事中的心智练习机会,从而将困惑与挑战变成顿悟与成长的机会。
·方法:我们拒绝写心灵鸡汤,而是希望在真实的场景中,总结来自科学研究及我们自己实践的方法。我们尽可能做到给出的建议有理论支撑,并总结出上手好用的步骤。同时,我们分享一些实践要点,从而帮你缓慢但精准地将心智提升这样抽象的任务落地。
在写作这篇前言的前夜,我们俩一起参加了大学毕业12年的同学小聚。来的同学都已成为自己单位或公司的中坚力量,虽然也会吐槽各自的不顺,但大家聊得更多的是如何更好地发展、更好地带孩子,怎样保持沟通,做得更好。这种感觉很好——在原本可能变世故的阶段,大家依旧能保持开放的心态,坦诚地告诉对方自己的困惑,同时也不卑不亢地分享自己的见解,从而为自己的认知框架与心智配置进行修补或升级。我觉得这背后就是心智的成熟。
当然,我们毫不怀疑在5年、10年后或更远的某一天,同学们再次聚会,可能会笑话自己当年的见解与观点怎么那么幼稚,面对难事儿时怎么那么矫情,但我们一定不会后悔当下开始的摸索与学习——哪个通过资产配置实现财富增值的高手会嘲笑自己当年起步时的资产那么少呢?
最后,我们也想感谢中信出版社黄维益、闻阳、付颖玥老师和商业家团队,以及这十几年来不断启发、鼓励、支持我们在繁忙工作之余持续写作的朋友、同事与领导们!
心智这个话题很大,本书呈现出来的想法可能也不尽完美。我们会继续保持学习与迭代,同时也真诚地邀请大家提出问题与建议,或分享自己提升心智、韧性成长的故事。如果你想就这些话题与我们探讨,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皮皮仲与娅娅文),或来“在行”与我们交流。
期待我们一起让心智超越经验,实现人生的持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