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概论(修订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歌剧的宏观结构原则

分幕

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歌剧,所用体裁不尽相同,歌剧的分幕形式亦有所不同。虽然古希腊的戏剧是不分幕的,但也有以周期性出现的合唱作为情节划分标志的例子。其后,这种方法便发展为戏剧的分幕。剧作家贺拉斯以此为根据,认为把戏剧分成五幕是最恰当的布局。十七八世纪的意大利正歌剧分三幕,喜歌剧分二幕;而法国十九世纪大歌剧则分为五幕。威尔第的歌剧以三幕或四幕为主,瓦格纳的乐剧多用三幕,俄罗斯作曲家的歌剧视题材之别而分三或四幕为多。各国喜歌剧多分二幕或独幕,也有分为三幕的。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理查·施特劳斯的《莎乐美》等均为独幕。

情节

由于歌剧是以音乐叙述的戏剧,因此,歌剧在宏观结构上是按照戏剧的方式,即按情节划分段落的,通过这样的手段,使事件的叙述既集中而又有阶段性。但有经验的作曲家在对小说或剧本原作进行改编时,会对戏剧的情节作相应的调整,使每一幕的情绪大致有一两个基调。不致使音乐的进行杂乱无章。例如普契尼在改编缪尔热的《放荡艺术家们的生活情景》为《波希米亚人》时,除咪咪之死一场和原作相同之外,其余细节的进行时间与故事发生的次序都不相同,有的提前,有的挪后,许多分散在小说各篇章里的情节被集中在一幕里。经过这样安排,全剧四幕形成了前两幕明快后两幕沉郁的平衡格局。威尔第为了使剧情与音乐内容更为紧扣,甚至给他的四幕歌剧《游吟诗人》各幕取名为:“决斗”、“吉卜赛人”、“吉卜赛之子”、“处刑”。经过这样的构思经营,情节与情感高度集中。

有的作曲家在处理分幕的时候也考虑到结构的形式美,例如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这部歌剧的戏剧结构显示了对称性,所有三幕都以某个动作作为终点:喝迷药、受伤、死亡。每一幕均由相似的风俗性音乐开始:水手思乡歌、猎号、牧笛。

然而,按照情节分幕的同时,也必须从音乐结构的平衡感考虑,使各幕的长度篇幅大致相当。普契尼的《蝴蝶夫人》初稿上演,第一幕将近一小时,第二幕却长达一小时半。这使得观众觉得第二幕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