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设定目标
设定目标指的是明确完成课题达到的程度,也为QC小组活动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目标是效果检查的对比依据,目标对比应以数据为依据,可以采用数据、表格、图示相结合的方式表示。
一、目标的分类
1.自定目标与指令性目标
按活动目标的来源划分,小组活动目标一般分为自定目标和指令性目标。
自定目标是小组经过现状调查,明确了可改进程度,由小组共同制定的目标。
指令性目标分为上级以指令形式下达给小组的课题目标和小组直接选择上级的考核指标作为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小组如果直接选择上级的考核指标为目标值,应该与考核指标完全一致。
2.定性目标与定量目标
(1)定性目标:仅仅确定小组活动目标的性质,而没有具体的量化目标。设定的定性目标比较笼统,对比性差。因此,不提倡用定性目标作为小组的活动目标。
(2)定量目标:设定的目标是量化、具体的,可以进行比对的。提倡用定量作为小组活动目标。
【参考案例】
坝体混凝土一次合格率由82%提高到93%以上;线路故障检修时间由3h/d下降到1h/d以下。
从定量目标的例子可以看出,设定的目标量化、具体,且可以对比检查,是值得提倡的。
二、设定目标的基本要求
(1)目标与课题相对应的原则。设定目标必须与课题相对应,要针对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而设定。与课题特性无关的指标,不应作为目标。
例如:某施工现场因施工机械分布面广,临时用电线路长,线路故障较多,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QC小组选定的课题是“降低线路故障检修时间”,其确定的目标是线路故障检修时间由3h/d下降到1h/d,设定的目标与课题相对应,目标量化,可比对可检查,符合要求。
(2)设定目标1个为宜,不超过2个。目标数定得过多,则活动要解决的问题过多,活动重点不能明确,难以通过一个活动课题解决多个问题。如把与课题无关的特性值或指标也作为目标,显然不合理,则应采用多个课题予以解决。
如果一个目标派生出多个小目标,虽然直观上认为目标多,但其实也可以看作一个目标。
(3)目标要明确,并尽可能量化的原则。QC小组设定的目标,一般应是定量目标,或是可进行效果对比的定性目标。定性的目标要尽可能转化为定量目标。例如:“无砂混凝土排水沟的透水合格率91%”就是一个量化目标;“增加质量检查人员”就是一个定性目标,改为“质量检查人员由3人增加到5人”,就符合定量目标的要求。
三、目标值设定的水平和依据
1.目标值设定的水平
(1)目标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设定的目标要具有挑战性,即高于正常水平,需要小组成员努力才能达到,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小组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QC小组可以运用水平对比法,把同行业、同专业、同工种所达到的先进水平作为小组的目标,或把本小组历史上曾经达到过的最高水平作为小组目标,以树立小组努力和追求的信心。
(2)目标是可以实施的。目标应是小组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如果把目标定得很高,虽然具有挑战性,但小组通过千方百计的努力,仍达不到目标的要求,便会挫伤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为使设定的目标既有一定的挑战性,又是经小组努力可以达到的,小组可对问题解决程度预先进行评估,使设定的目标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2.目标值设定的依据
设定目标,既要有挑战性,又应该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因此,设定目标应从实际出发,用事实和数据作为设定目标的依据。如要说清楚国内(或省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达到什么程度,本企业过去曾经达到过什么水平,差距是多少,改善和加强设备、人员、原材料和技术管理后可能提高多少等,这样设定的目标,才更具有说服力。
一般可依据课题的具体情况,从以下内容中选取:
(1)上级下达的考核指标或要求。
(2)内外部顾客的需求。
(3)水利行业的先进水平。
(4)小组历史上曾经接近或达到过的水平。
(5)针对问题症结,预计问题解决的程度,测算小组将达到的水平。
目标设定应该有依据,通过现状调查,进行测算分析。如果是小组自定目标的,要通过现状调查数据采集,找出问题症结,并进行设定目标的依据分析,这是现状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此,自定目标设定后,就不需要再进行目标的可行性分析,否则将与现状调查的内容重复。
【参考案例】
目标设定依据分析。某公司在建设施工时,采用了钢筋闪光对焊施工工艺。公司部门的质量目标规定:钢筋闪光对焊一次焊接合格率为95%。QC小组通过现状调查,统计出闪光对焊一次焊接合格率仅为90%。通过调查分析,QC小组找到了钢筋闪光对焊的两个问题症结,即“接头有氧化膜”和“轴线偏移”。小组讨论后认为,只要采取措施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症结,钢筋闪光对焊焊接质量就能提高7个百分点,即合格率可达到97%,因此将闪光对焊一次焊接合格率大于96%作为课题目标是比较合理的,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图2-6 指令性目标课题QC小组活动程序图
四、目标可行性分析
(一)指令性目标课题QC小组的活动程序简介
(1)在QC小组活动中,当小组的目标是按照上级给定的,则小组的活动按照指令性目标课题QC小组活动程序进行,如图2-6所示。
(2)指令性目标课题QC小组活动程序是一种特例,从图2-6看出,由10项步骤组成,具体为:选择课题、设定目标、目标可行性分析、原因分析、确定主要原因、制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检查、制定巩固措施、总结和下一步打算。指令性目标是上级(可以是上级部门、业主、合同要求以及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等)给定的,小组要对目标能否实现进行可行性分析,要说明现实情况与指令性目标之间的差距,以及差距的症结所在,以便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分析原因。
由于在分析的过程中,小组需要根据指令性目标值的要求,开展现状分析,收集数据,进行深入的分层分析,因此,目标可行性分析中有类似于现状调查的内容,应用了调查表、频数统计表和统计方法等。
(二)指令性目标课题程序的关注点和要求
1.指令性目标课题与自定目标课题QC小组的活动程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指令性目标课题与自定目标课题程序的相同点。QC小组活动中指令性目标课题与自定目标课题程序在10个步骤中相同的有:选择课题、设定目标、原因分析、确定主要原因、制定对策、对策实施、检查效果、制定巩固措施、总结和下一步打算等。
(2)指令性目标课题与自定目标课题程序的不同点。①指令性目标课题活动程序没有“现状调查”步骤,由于它的目标是上级以指令方式下达的或小组选定的目标与上级一致的,增加了“目标可行性分析”步骤。对于指令性目标,由于目标是上级给定的,因此不需要进行现状调查以及目标设定依据的分析。②指令性目标可以是上级下达的,也可以是顾客要求的,还可以是验收标准规范规定的,当小组选定的目标与上级下达的目标(含顾客要求、标准规范规定的)相一致,也按照指令性目标课题程序进行。这一点不同于小组自定的目标活动程序。
2.目标可行性分析的要求
指令性目标活动课题程序增加了“目标的可行性分析”程序步骤。分析时,一是对现状进行分析,应用调查表、分层法、排列图等统计图表,通过现状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为原因分析提供结果;二是分析现状的水平与指令性目标的比较,明确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三是通过分析,如果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症结,再与指令性目标比较,能否实现上级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3.区分指令性课题与指令性目标
小组活动指令性目标与指令性课题的不同:通常情况下,小组活动是指令性目标的,其课题多为上级下达的指令性课题;但是,将指令性课题作为小组活动的课题,其活动目标不一定都是指令性目标,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自选性课题的小组,通常活动目标是自己选定的。
4.指令性目标课题活动程序的应用案例
指令性目标课题活动程序的应用案例见第六章第二节。
五、设定目标中常见的问题
(1)选题后不设目标,或仅设定没有量化、无法对比检查的目标。这样,对策实施后便无法检查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也无法证明是否已实现了课题目标。
(2)设定的目标过多。如既有质量目标、创优目标,又有成本、工期目标等。目标设定过多,就会把问题复杂化,分散小组的精力,增加了实现课题目标的难度。因此,设定的目标通常以一个为宜。如果设定多个目标,而且有的目标与课题的目的没有相关,则不符合要求。
(3)设定目标依据不充分。有时虽然进行了设定目标依据的分析,但没有介绍目标值是如何测算确定的,没有交代设定目标的依据,或缺少数据分析,而是口号多、套话多,提不出令人信服的理由,针对性也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