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上赐名为琮
北正明欲召北敬进京时,燕京府善后事宜繁杂,于是他叫杨舟额外批了一笔钱犒劳燕京知府,又叫监察院派九名监察史秘密到燕京去,暗中监察北敬的行为。
三个月后,燕京府辖下百姓皆复得其田舍。监察史谓北敬“有当年杨公之风”。
燕京府文书上呈到京城中时,北正明旧疾复发,卧病不起。侍者为他念了文书,他沉默良久,叫侍者草拟一份诏书,召燕京府的监察史进京。五日后监察史进殿,皆言燕京知府恪尽职守,贤良爱民,多有赞美。
北正明闻言笑道:“我就说他是个仁德忠厚、行政严谨之人。”随后召北敬入京。
别了燕京百姓与旧日共事之友,北敬再次西去长安。
他方才落了脚,便有一在门口等了许久的中年人走上前来,叫他去杨舟府上一叙。北敬于是又随他去找杨舟,彼时晴空飘雪,夜幕降至,微风时起时落地吹,带着几许的冷气。
百余天不见,不等北敬脱下外衣,两人便紧紧地拥抱了一下。杨舟觉得面前的人又相比上次又消瘦了些,想必是工作繁忙,三个月来都没能放松地休息一下。
“陛下叫了九个监察院的家伙到燕京府去,我还以为他们会给你找什么麻烦。”杨舟道。
北敬脸上浮现了一丝惊讶的神色:“我竟不知还有此事。”
杨舟笑道:“看来他们做事也是谨慎小心的。”
对面那人便默然地笑。
“我这时候叫你来,必然不会让你白跑一趟。想来你一路车马劳顿的,也没吃顿好的,我方才已经叫人去为你准备晚膳去了。”
“杨公真是用心了,其实我在路上早已吃过些了。”
“好歹给我个面子。”
“就莫说这些了,你叫我来,定是有要事要与我说吧。”北敬道。
“确实有事。”杨舟道,“还记得之前那个叫豆志的说书人说你有帝王之相吗?”
北敬一愣,背后不由得一凉。
“京中有人谈论这件事,陛下不知怎的也知道了,先前问我这有帝王之相的人是谁,我便说是你了。”
见北敬面露焦急之色,杨舟按住了他的手,忙道:“你先前承诺过要做忠诚之臣,再者功绩斐然,又怕一句传言做什么?陛下又不傻。这次召你来,多半是赏你的,希望你可以担起重任。”
北敬便问:“杨公此话当如何讲?”
杨舟道:“你应该不难察觉,陛下对你是喜爱有加。陆公从官今已二十载,陛下都亲之信之,君臣相辅相成,共苦同甘,也算得上是过命的交情。只是陆公手握重权,朝廷命官多为他举荐而来,陛下在时尚可掌控,但若太子即位,陆公会做什么,这就不好说了。”
“那你答应了与陆筠的婚事,又当如何讲?”
“自己人总比一个外人要好说话一些,太子即位后,倘若陆公擅权,我也好干预一二。”杨舟道,“若我猜得不错......日后你我互为表里,定要为天下求个太平。”
北敬闻言便安下心来。
次日北正明召北敬入广明殿,监察史念诵汇报文书,皇帝亲授他到监察院任监察御史一职,得与三宰相同列共事。
随即北正明叫殿下众人离去,独留下北敬一人,而后叫站立身侧的侍者扶着自己走到他身边。
“景公。”北正明犹豫良久,如此唤道。那身着红袍之人闻言,不由得心头一紧。
“燕王先前与我说,你是十五岁时在塞北战场上与敌军交战时伤了脸。”北正明道,“朕知道你不喜欢叫别人看到你的伤痕,朕只是想看一看,年且十八,就能将一个府治理得井井有条的布衣才子,究竟是如何面貌。”
他说罢,牵起北敬的手,意味深长地看着面具之下露出的那一双明亮的眼睛。
北敬只是目光躲闪,迟迟不作出动作。
“景公放心,朕不会责怪、哪怕是一句议论也不会讲的。”
只见他身前那人眼眶微润,垂下头去,轻声哽咽。北正明将手伸向眼前人的脑后,轻轻拉开了那一支细线。
面具随着他的松手掉落在地上,北敬随之跪倒在他面前,双手颤抖得越发厉害起来。北正明撑着病体扶住了他,在他身前轻唤道:“孩子,抬起头来看看朕。”
北敬抽噎着抬起头,枕在北正明掌心上。
北正明便什么都明白了。
“景公与朕的长子很是相像。定是怕朕思念爱子,这才以铁皮遮面。”他说,“起来吧。”
他又为北敬捡起面具,细心地为眼前人戴上。
“燕王只说你姓景,父母却未曾为你起名,先前任赋闲使,于是旁人便取‘赋闲’二字作你的名。”北正明道,“既然如此,朕便赐你名‘琮’,胸有八方大地之形,心有无穷大地之德。”
上顺天经,下承地义。
“如何?”
“微臣景琮,写陛下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