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选编(2019年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临沂临港区域打造高端不锈钢和先进特钢产业集群的调研与思考

临沂市政府

为有效落实《山东省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发展规划(2018—2025年)》、精准推进临沂临港高端不锈钢与先进特钢产业集群建设,通过考察国内外著名企业,实地调研市内相关项目,对精钢产业集群建设的机遇和挑战、目标和机制、进展和问题,以及下一步推进措施和对策进行了研究。

一、机遇和挑战

临沂打造1400万吨高端不锈钢与先进特钢产业集群,既有基础优势、重大机遇,也面临激烈竞争、严峻挑战。

(一)临沂具有良好基础和诸多优势

一是区位条件优越。临沂临港区域是鲁南苏北沿海港口的重要腹地,周边连通青岛港、董家口港、日照港等7个港口,最近处距岚山港20公里、岚桥港20公里、江苏柘汪港3.7公里。二是生产成本较低。临沂临港、莒南区域目前是全国最大的镍铁生产基地,镍铁合金年产能超过340万吨,占国内镍铁市场60%以上。骨干企业鑫海科技实行镍电合一等技术,每吨不锈钢生产成本比同行业平均水平低2000元以上。三是工艺技术先进。骨干钢铁企业冷热轧产业基础较好,比如,盛阳不锈钢热连轧采用连续式热带钢生产线和冷装的装炉方式,生产的热轧不锈钢卷、普碳钢卷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四是物流优势突出。临沂物流成本低于全国30%,目前已开通临满欧等13条国际国内货运班列。临港区正在规划建设的3.6平方公里铁路物流园,专门用于精钢基地物流服务。鑫海科技投资10亿元建设的公用型保税仓库,将成为鲁南苏北最大的集装箱场站。五是要素支撑有力。拥有大中型水库4座,兴利库容总量2.4亿立方米,可满足1400万吨不锈钢用水需求。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线路横穿临港区,年供电能力315.4亿千瓦时,加上鑫海科技拥有1座年发电量100亿度的自备电厂,区域用电充足可靠。

(二)全省钢铁产业结构大调整为临沂精钢基地带来大发展机遇

经过多方争取,临沂基地成功纳入全省“大盘子”。2018年10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山东省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发展规划(2018—2025年)》,指出建设“日—临沿海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临沂临港高端不锈钢与先进特钢制造产业集群”等“两基地四集群”。其中,临沂临港区域的产业集群规模不低于1400万吨,明确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同时,配套出台了《关于推进全省钢铁行业优化布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这些都为临沂精钢产业集群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和保障。

(三)临港基地建设也面临重大挑战

一是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受中美贸易摩擦、印尼不锈钢出口带来的“挤出效应”等因素影响,全国不锈钢产业发展形势严峻。2018年,我国不锈钢净出口214.2万吨,同比减少58.7万吨,减幅21.6%;到2019年我国不锈钢直接、间接出口将减少235万吨。二是国内市场竞争形势加剧。2018年,我国不锈钢冶炼能力突破4000万吨,不锈钢粗钢产量2670.7万吨,产能利用率不足70%;表观消费量2132.4万吨,“阶段性供大于求”特征较为明显。同时,预计国内不锈钢产能在建930万吨、新规划600万吨,全部投产后将突破5500万吨,新增产能已由需求拉动性增长转变为过剩性、淘汰性增长。三是临沂原有钢铁企业竞争力不足。全市钢铁产业链条不完整,布局分散,整体装备水平不高。比如,鑫海科技只有上游镍铁生产,没有下游炼钢产能;盛阳集团只有下游热冷轧,上游镍铁生产能力欠缺;江鑫钢铁虽有炼钢产业规模,但产品档次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二、目标和机制

坚持“高点定位、高标规划、高质建设、高效运营”,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一)在发展定位上,确定打造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绿色高端的精钢产业集群

到2022年,全市不锈钢产业与先进特钢产业布局基本形成,合金钢占比超过60%,精钢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00亿元;到2025年,全市不锈钢与先进特钢产业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产能指标落实率100%,主业劳动生产率达到国外先进水平(2000吨/人·年),精钢年生产能力不低于1400万吨,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800亿元。

(二)在工作重点上,主要建设“一基地、两中心”

一基地,即在临港区域建设总控制面积66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24平方公里的高端不锈钢与先进特钢制造加工基地,发展300系、400系高端不锈钢,以及汽车用管等先进装备制造用优质特钢。两中心:一是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技术研发中心,突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尖端技术,推动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0%以上;二是建设不锈钢现货交易中心和国际不锈钢期货交割中心,全面提升临沂不锈钢价格的国际话语权。

(三)在炼钢产业项目安排上,根据不同产品规划建设4个重点项目

一是山钢永锋优特钢项目。主要生产高性能轴承钢、弹簧钢、超高强度钢等,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360亿元左右。二是临沂钢投优特钢项目。主要生产石油专用管、齿轮钢、合金结构钢等,计划2021年底建成投产,可实现年产值162亿元左右。三是临沂钢投高端不锈钢项目。主要生产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领域的高品质不锈钢板带及高合金、双相不锈钢等产品,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95亿元左右。四是鑫海科技不锈钢项目。主要生产300系不锈钢,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600亿元左右。

(四)在空间布局上,规划“一轴三带、两核三区六板块”的空间结构

在临港开发区规划形成“一轴三带”,即建设依托大山路等南北向道路的一条临港城镇发展轴,依托北疏港路、黄海三路、岚罗高速等东西向道路的三条区域发展带;“两核三区六板块”,即构筑新城服务、坪上服务两大综合服务核心,北部生态旅游、中部综合服务和南部临港产业三大发展片区,高铁—朱芦、临港新城、坪上城镇、高端不锈钢及先进特钢西园和东园、壮岗化工产业园等六大发展板块。

(五)在发展要求上,着力把握“集约、高效、智能、绿色、精品”五个原则

“集约”,即坚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煤炭等各类生产要素,投资强度高于省控标准,亩均税收不低于30万元;“高效”,即以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为核心,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促进精钢企业快速品质化发展;“智能”,即建立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每万人机器人拥有量在250台以上,打造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绿色”,即严守生态环境底线,加严能耗、水耗、质量等标准措施,确保国家级绿色产品占比超过35%;“精品”,即引进最新生产装备,争取高端精品钢和不锈钢比重提高至70%以上,实现向“钢铁强市”跨越。

(六)在推进方式上,重点建立完善三个机制

一是组织领导机制。成立精钢基地指挥部,由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指挥长,协调推进重点工作。从市直23个部门、单位和部分县区抽调67名业务骨干组成综合服务等9个处室,靠上推进精钢集群建设。二是市场化运作机制。由临沂投资发展和临港资产运营、莒南国资公司共同出资20亿元,注册成立“临沂钢投集团”,下设临沂钢投不锈钢、临沂钢投特钢、临沂钢铁国际贸易和焦化公司等4家专业公司,承担钢铁产业集群运营、投资主体任务。三是政务服务机制。在临沂临港区设立行政审批服务局,深化“一次办好”改革,加快推进流程再造;推行“客户经理制”,对重点项目手续办理全程代办,打造“临港办事最省事”服务品牌;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落实抽调基地干部管理任用、薪酬分配“双轨运行”措施。

三、进展和问题

经过前段时间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临沂精钢基地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一是部分规划已经审批。聘请北京科技大学、中国钢研院等知名机构,科学编制《临沂市高端不锈钢与先进特钢产业集群规划(2018—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经省发改委批复后,于6月14日以临沂市政府文件形成印发并实施。二是一些产能得到有效落实。已将江鑫钢铁270万吨特钢产能置换到临沂钢投,永锋钢铁538.33万吨特钢产能已置换到临沂,临沂钢投成功置换烟台华达钢铁70万吨不锈钢产能;鑫海科技已与宝武钢铁、太原钢铁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临沂恒昌钢铁、盛阳集团自有240万吨焦炭指标转移到临港。三是用地调整有序进行。修改调整基地用地规划,共调入新增建设用地规划1.1万亩,现已完成专家评审。目前,已实现临沂钢投高端不锈钢项目供地716.8亩、临沂钢投优特钢项目供地684.22亩。四是资金保障比较有力。成功争取省财金集团、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公司围绕临沂精钢产业,设立总规模300亿元的项目基金。目前,首期30亿元基金已经到位。通过发行中期票据、融资券、公司债等措施,获得金融机构融资59亿元。五是配套设施加快推进。新建总投资约47亿元的临港疏港铁路专用线、如通铁路物流园、宝道铁路物流专用线3个项目,并争取铁路部门扩能改造坪岚铁路工程,同时推进岚罗高速、518国道2条骨干道路建设。在临港新城规划5平方公里精钢基地城市配套服务区,建设二级甲等医院、实验中学、城市综合体、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六是一批项目开工建设。8月1日,集中奠基临沂钢投鑫海科技高端不锈钢、临沂钢投高端不锈钢、山钢永锋优特钢、临沂钢投优特钢、山东临港疏港轨道交通疏港铁路等5个重大钢铁及配套项目,这5个项目1~2年建成后,可实现产值近1500亿元、税收110亿元。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六个方面:一是土地指标缺口明显。1400万吨临港高端不锈钢与先进特钢产业集群建设需用地1.3万亩。山钢永锋优特钢一期项目和临沂钢投优特钢项目,2019年缺口1401亩,2020年3月缺口3394亩。启动临沂钢投不锈钢二期60万吨、山钢永锋优特钢300万吨项目,缺口2032亩。二是产能市场化合作有待加快。由于省里对钢铁产能置换没有制定市场指导价格,导致省内钢铁产能市场化交易进展缓慢。目前,临沂产能只有70万吨是通过市场化交易方式获得。三是焦化合作产能不足,目前临港基地1040万吨钢铁产能需配套焦化产能416万吨,尚有缺口176万吨。四是煤耗指标紧张。按照规划,临沂临港基地需要原煤970万吨,目前仅有指标401万吨,尚有缺口569万吨。五是区域环保压力较大。据测算,新建基地预计新增主要污染物2449吨、氮氧化物5755吨、颗粒物4769吨。下步钢铁项目相继投产,临沂钢铁产业发展可能受到国家环保政策限制。六是原料缺乏可靠保障。市内骨干企业提炼镍铁所需红土镍矿从印尼、菲律宾等国家进口,极易受国际形势和矿砂出口国政策影响。比如,从2014年1月开始,印尼实施长达3年的镍矿砂出口禁令,临沂相关产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四、措施和对策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打破惯性思维和传统路径依赖,集中优势资源,加快集群建设。

(一)着力破解瓶颈制约因素

一是坚持集约节约,强化用地保障。采取“向上争取、内部挖潜、对外购买”多条腿走路办法,加快盘活存量、挖潜增量。立足“多规合一”,加强精钢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全面落实亩产效益评价机制,积极推行“标准化”供地模式,推动集约节约用地。二是坚持上下协同,强化产能保障。加快鑫海科技、江鑫钢铁等企业兼并重组,淘汰“小多散”冶金企业,推进现有钢铁产能向临港区域集中。加快钢铁产能指标向临沂转移落实,争取到2020年底,临沂产能置换计划全面落实。三是坚持开源节流,强化原料保障。鼓励骨干企业在印尼、菲律宾等原矿出口国建设冶炼厂;引导市内企业提高技术研发水平,开发不同节镍型不锈钢新产品,力争不锈钢生产的对外依存度控制在70%以内,海外权益矿占比达到40%。加快建设废钢收购、加工基地,提升废钢资源化利用水平,争取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二)着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新项目建设。对已落实产能置换的新项目,加快办理各项手续,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积极协调解决新建项目困难难题,加大要素支撑。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着力引进一批300系、400系精钢项目,增强基地发展后劲。二是强化项目建设政策保障。争取将符合示范标准的新建钢铁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库,确保在土地、能耗、环保等指标方面给予统筹保障。研究制定相关文件,支持实施短流程改造示范工程,鼓励企业向高端化、差别化、特色化优质钢铁方面转型。三是严把新建项目准入关口。高标准设定钢铁项目准入门槛,聘请高水平监理公司严格把关,倒逼企业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抓生产、上项目,确保做到“五个不能上”。

(三)着力推进绿色环保发展

一是积极发展“循环、绿色”两个经济。坚持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建设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钢铁企业,争取行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不高于535吨。加快建设绿色工厂,积极开发绿色产品,优化用能结构,争取吨钢颗粒物排放量不超过0.09千克。二是从严控制“排放、能耗”两个指标。严格执行山东省区域第四时段排放标准,建立能耗指标、碳排放交易平台,出台新增煤炭消耗量及新增排放有偿使用办法,倒逼钢铁企业加快整合搬迁、提标改造。三是加快推动“焦化、建陶”两个转型。合理配套临港区域钢铁需焦量,计划在2020年4月底前全市焦化企业由现在的5家压减整合为1家,2022年底前实现钢焦产能科学配套。加快推进建陶行业压减整合,严格工艺装备准入标准和污染防治要求,2020年底前完成建陶行业整合升级、搬迁入园任务。

(四)着力健全完善创新体系

一是推动技术创新。不锈钢生产方面,以镍电合一的RKEF工艺、短流程炼钢工艺、转炉长流程工艺为核心,采用炼钢AOD-L与脱硅转炉双联法、全废钢电炉流程三步法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锈钢冶炼工艺。特钢生产方面,采用推广“长流程+双精炼”工艺,全面提升特钢产品科技“含金”量;加快产业创新中心、钢铁产业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等新型创新载体建设,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到2025年R&D支出在2.5%以上。二是推动模式创新。鼓励信息化基础较为成熟的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及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试点单位,争取到2025年建设2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车间)。积极开展对标达标行动和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价,创建国家级钢铁行业标准化示范产业园区,争取到2025年制定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20项。三是推动品牌创新。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质量追溯能力,实现产品质量“一贯制”管控。推进钢铁企业建设钢铁制造云平台,创新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满足用户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需求。实施“名牌强企”战略,争取创建3~5个国内外知名品牌。

(五)着力打造特色精钢产业

一是打造精致产品。高端不锈钢方面,重点开发航空航天、交通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海工装备、医疗器械等制造业用高品质不锈钢产品,以及彩涂板、耐指纹钢板等高性能不锈钢制品;先进特钢方面,以棒线材为主,发展超临界用高压锅炉管、高强度耐蚀油井管,以及高性能轴承钢、锚链钢、高速动车轴钢等中高端产品,填补山东省部分特殊钢空白。二是做强特色产业。围绕不锈钢生产、加工、集散交易三大板块,加快构建“发电—镍铁—不锈钢—不锈钢制品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加快招引下游深加工项目,形成“高端不锈钢和先进特钢,钢铁深加工与钢铁循环,配套新材料、物流仓储、商业贸易、研发测试”等协同发展的“1+2+4”特色产业体系。三是形成产业集群。依托临港优势和产业基础,充分发挥山钢永锋、临沂钢投、鑫海科技等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巩固上游、贯通中游、拓展下游,形成千亿级精钢产业集群。同时,在兰陵、罗庄等县区,配套建设矿业循环经济产业园、不锈钢精深加工园区及深加工产品市场,带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联动发展。

课题组成员孟庆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