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选编(2019年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德州市新旧动能转换推进情况的调研报告

德州市政府办公室专题调研组

近年来,德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新旧动能转换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按照“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要求,推进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加快“四新”促“四化”步伐,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明显。

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机制建立情况

成立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进领导小组,建立协调推进体系,组建产业、人才、“放管服”、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16个工作专班,形成了横向互联、纵向贯通的工作格局。

(一)构建比较完善的政策体系

印发实施《德州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和《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确定了“6+6”产业体系,即重点发展高端装备、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6大新兴产业,绿色化工、纺织服装、现代高效农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6大传统产业,并编制了重点产业五年行动计划。围绕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研究制定了双招双引、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发展等若干政策措施。对省级出台的10个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政策文件进行了研究和归纳梳理,筛选含金量高、操作性强、适用性强的“干货”202条,按照支持领域从八方面进行了分类,形成《省委、省政府及省直有关部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政策指引》,帮助各级各部门和有关企业高效运用新旧动能转换政策。

(二)不断优化重大项目推进机制

健全完善重大项目落地推进机制,成立重点项目推进委员会、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协调小组和市级调度中心,启用可视化管理服务平台,出台项目落地保障30条,推行“净地招商”“拿地即开工”,实行“集中办公、并联审批、市县协同、专班推进”。实行市级领导干部包项目责任制,建立“领导分包、属地尽责、部门服务”的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矛盾难题。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515”工程,始终保持500个以上项目库存量,筛选100个项目重点调度,50个项目快速推进。争取78个重点项目被列入省级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总投资1393.8亿元;39个项目成为省新旧动转换优选项目,2019年累计完成投资57亿元;7个省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52亿元。

(三)全力聚焦实体经济

2016年以来,在全市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进企业、解难题、促发展”工作,主动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每年举行企业家座谈会,面对面听取企业家意见建议。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2019年10月10日至11月底,领导干部集中到企业解决困难问题。认真落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5条”,深入实施“三个100”重点企业培植和“三航”企业培植计划。围绕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进无还本续贷增量扩面,开展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和获得资本市场融资能力培训。景津集团在上交所上市,全市主板上市公司达到10家。奥福环保在科创板上市,为全省第4家。

(四)筹备设立新旧动能转换基金

制定了新旧动能转换基金设立方案,拟采取引导基金、子基金二级架构,引导基金拟由市、县两级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由市级统一管理运作,规模20亿元;引导基金再出资发起或增资若干只面向不同优势产业和不同引导方向的子基金,计划总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目前,市级引导基金完成实缴出资2.6亿元,整合成立了8只子基金。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德州市集成电路产业有研项目基金,有望成为全省首批围绕重大产业项目设立的基金。

(五)精心组织重大推介活动

借力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2018助推德州新旧动能转换分论坛、儒商大会2018德州“儒商家园尚德之州”双招双引恳谈会,积极推介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儒商大会、“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2018”等重大活动签约项目13个,全部开工,完成投资12.6亿元。香港山东周签约项目2个,普洛斯智能制造产业园到位人民币4000万元,光大集团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到位外资600万美元。举办山东(德州)新旧动能转换基金项目推介会,集中推介42个优质产业项目,达成意向投资项目19个,基金意向投资额64.63亿元。

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进展情况

(一)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发展

着力做好培育引进新动能、改造提升旧动能、淘汰落后产能三大文章,促进“新树扎深根”“老树发新枝”。

一是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壮大。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行动,聚焦六大新兴产业,推动新兴产业链式延伸、规模壮大。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物技术、医养健康、现代高效农业4个产业集群被纳入全省首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推荐新能源装备及应用产业集群、黄河国际生态城精品旅游产业集群申报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4家新能源汽车企业获得整车生产资质;6家企业入选2019年山东省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6个县(市、区)入选山东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市、区)。

二是传统产业加快改造提升。实施传统产业提升行动,聚焦六大传统产业,开展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电商换市、品牌换颜等“五换工程”,加快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全面升级。组织实施150个工业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94.09亿元,全部达产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1389.5亿元,利税2795亿元。高端规划化工园区,5个化工园区获得省批复,4家企业入选省首批60家化工重点监控点名单。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成功引进水发集团、雅培醇源牧场、新希望六和集团等一批重点农业项目,为农业农村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三是落后产能加快化解淘汰。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累计关停散乱污企业7953家。以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为重点,通过完善综合标准体系,严格常态化执法和强制性标准实施,2010—2016年共拆除了43个淘汰产能落后项目,主要淘汰落后生产线40条生产线、落后设备794台(套)。为缩短“空笼期”,减少转型阵痛烈度,进行探索创新。武城县在治理空调产业“散乱污”企业和小作坊时,引导规模以上企业作为平台搭建“共享工厂”,成立96家共享平台,800余家小微企业主成为“共享工厂”合伙人。

(二)“四新”促“四化”趋势逐步显现

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应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趋势明显。

一是产业智慧化趋势明显。临邑县、陵城区、庆云县等智慧农业大棚“多点开花”,经济效益是传统大棚的5~6倍。实施“云服务券”助推“企业上云”,格瑞德、索通发展入选山东省首批企业上云标杆企业;实华公司采用“云桌面”服务,年节省运行成本10多万元。积极培育智能工厂,泰山体育集团、德州扒鸡公司、凯盛浩丰智慧农业、海岛金山寺入选山东省第一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企业。

二是智慧产业化趋势明显。聚焦技术创新,以建设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为突破口,吸引了一批关键技术和一流科技成果进行产业化应用。全市已有1120家企业与610家大院大所建立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大院大所建立合作关系数量达到416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0%。保龄宝公司依靠“母乳替代功能性低聚糖制备及高效精准检测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在国内率先实现固粉型低聚糖的高效生产。

三是跨界融合化趋势明显。工业与信息化融合、互联网与农业融合、旅游与农业融合等新模式加快应用,精益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2018年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庆云县入选2018年山东省农业“新六产”示范县。积极推动军民科技融合创新,全市航天睿特、通裕重工、恒力电机等43家企业与国防科技大学等40余家军事科研单位、军工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建成了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4个,先后转化军工科研成果22项,联合开展了技术项目研发21项。

四是品牌高端化趋势明显。实施质量品牌强市战略,不断推进品牌自主化、高端化、集聚化、国际化,以品牌升级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格瑞德、福田药业、莱钢永锋等6家企业入选2019年山东省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3家企业入选2019年山东民营企业品牌价值100强,打造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个,山东省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18个,形成了泰山体育、德州黑陶、德州扒鸡、乐陵小枣、夏津椹果等一批特色品牌。

(三)发展动力加快汇聚提升

坚持向改革要活力、抓开放挖潜力、促创新增动力、培育需求支撑力,抓紧抓实“四力并发”,打造新旧动能转换强劲引擎。

一是改革活力不断释放。坚持全局最优而不是个别最好,以“一次办好”“一网通办”倒逼流程再造。研究制定政务服务流程再造“30条”,建立高频民生事项“百事通”服务清单,实行涉企审批100%容缺受理。整合部门资源,125项行政许可事项和46项关联事项被划入市行政审批局,审批科室由分散在各部门的24个精简为4个,24枚审批专用章精简为1枚,110个受理窗口精简为32个。制定重点审批事项标准化流程图,企业开办环节由原来的5个压减到3个。

二是开放潜力不断挖掘。全力巩固提升优势企业和传统市场,对200家重点企业采取一企一策、精准支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力开拓东盟等新兴市场,构建多元化对外经贸格局。成功举办了2019中国—“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德州)洽谈会、“2019德州—泰国风情周”等重大活动,组织参加省政府举办的“日韩山东周”,拓展了经贸合作关系。2019年1—9月,全市实际使用外资增长75.8%,居全省第6位;进出口增长23.6%,居全省第1位。

三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近三年累计发放科技创新奖补资金1380万元,2019年将发放2504万元。落实2018年企业研发费用财政补助企业76家,补助金额2523.1万元。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大中型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到64.3%。德州创新谷、高新区中央创新区、齐河中关村海淀科技园三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中北大学研究所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进展顺利。成功举办“2019中国·德州京津冀鲁资本与技术交易大会”,签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74项,科技合作项目34项,共建平台、引进人才项目21项。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成省级以上企业科技创新平台332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54家,拥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的企业198家。

四是市场支撑力不断增强。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减税降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减税降费实施方案,加强政策宣传和跟踪督导。截至8月底,2019年落实新出台政策共为企业减税14.33亿元。社会保险降费工作,2019年可为企业减轻负担约7.63亿元。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层次不高。产业融合度低,大部分产业处在“种植+加工”“加工+销售”等二次融合阶段,还没有达到三次融合或多次融合的程度。高端化水平低,“四新”经济增加值仅占全市GDP的25%。企业带动能力弱,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企业仅有3家,全国500强企业仅有2家,“隐形冠军”“瞪羚”示范企业分别仅占全省的5.7%、4%,龙头企业对膨胀产业规模的带动力不足。

二是创新能力偏低。创新平台少,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23家,仅占全省总数的8.3%。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79件,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1.8%。创新投入少,2018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65亿元,占GDP比重为1.93%,低于全省0.22个百分点。创新企业少,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6家,仅占全省的2.2%。

三是外向发展程度较低。2019年1—9月,全市进出口总额仅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1.7%,经济外向度为9.6%,居全省第13位,比全省低14.4个百分点。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瞄准高质量发展方向,加快培强重点产业

突出抓好新兴产业培育,围绕新技术这一核心要素,依托京津冀鲁资本技术交易大会、齐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加快引进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建设京津冀鲁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聚焦新产业发展方向,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积极开展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数字创意等新产业专题招商活动,引进一批“新、好、大、实”项目。突出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通过正向引领和反向倒逼,推动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智能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等全面对接,加快实施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电商换市、品牌换颜的“五换”行动,推动传统产业设备、工艺、产品质量、销售渠道、品牌等全面升级。

(二)打造发展新引擎,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新旧动能转换,必须有一批实实在在的重大项目、一批“顶天立地”的骨干企业作支撑。一是集中抓好招商引资。全面实行精准招商,研究制定投资5亿元以上的重特大项目推进路线图、有效信息项目追踪图、拉链项目推进路线图,推进招商专班制度,确保一批对新动能有巨大引领作用的产业项目尽快落地开工。二是集中抓好项目库建设。新旧动能转换项目是培育新动能的重要引擎,围绕“四新”“四化”方向,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515”工程,始终保持500个以上项目库存量,筛选100个项目重点调度,盯住50个项目快速推进,确保到2022年基本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三是集中抓好项目投资。关键是抓好工业投资,要重点聚焦工业技改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确保工业投资增速高于全部投资,技改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速度明显高于工业投资速度,重点支持技改项目和“四新”项目建设。

(三)强化动力引领,加快推进创新体系建设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实现新旧动能有序转换的基础和关键。一是加快培育一批创新主体。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开展“科技合作万里行”“科技服务进车间”活动,完善企业技术需求库与大院大所科技成果项目库,组织企业与大院大所开展精准对接活动,力争全市50%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与大院大所建立合作关系。二是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突出政府引导作用,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提高研发经费占比。做强重点领域产业人才政策,探索实施特殊股权权益激励制度,推动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三是突出打造一批创新平台。重点围绕智能制造、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积极争取国家、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学装置在我市布局。实施“一企一平台”工程,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建设一批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

(四)注重激发动能转换活力,加快推进改革开放

一是加大改革力度。深化市场主体发展机制改革,实施民营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三年行动计划,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用改革的办法化解债务链、担保圈等难题;稳妥推行“容缺受理”制度,全面推广投资项目多评合一、合并评审模式;健全完善财税政策,落实企业改制、兼并重组、产业升级等税收优惠和奖励政策,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有关政策和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政策。二是加快开放步伐。对内突出融入,抓住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集中外溢的重大契机,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确保“一区四基地”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对外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针对东盟、欧洲、中亚、日韩等重点区域,办好具有德州特色的重大经贸活动,引导德州企业“走出去”,支持优势产能开拓海外市场,促进全市对外贸易跨越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