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沂市城乡智慧物流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临沂市政府研究室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城乡物流配送信息化、智慧化“蝶变”迅猛。为深入了解全市城乡智慧物流体系建设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制约瓶颈,提出下步发展对策建议,我们对全市城乡智慧物流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全市城乡智慧物流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临沂市紧紧抓住被商务部确定为首批智慧物流配送示范城市的机遇,围绕“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高效集约、协同共享、融合开放、绿色环保的城乡高效配送体系”的目标,深入推动“互联网+高效物流”,全市城乡智慧物流体系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模式灵活、技术先进的品牌企业,发挥了很好的“头雁效应”,有力引领“中国物流科技城”建设。
一是智慧物流产业初具规模。依托物流园区、龙头物流企业、金融机构等主体,建设了一批专业化物流信息平台,有效支撑了临沂物流行业发展。如阿帕网、快达网、满意网、草根网、菜润家平台、慧商物流信息平台、金兰物流信息平台、荣庆冷链物流信息平台、罗兰科技等20余家智慧物流信息平台;G7、货车帮、货拉拉等全国知名物流信息企业在临沂得到广泛应用。
二是智慧物流发展质量显著提高。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自动分拣机等先进设备在医疗物流行业广泛应用。标准化、智能化、仓配一体化的立体仓、智慧云仓在物流企业、仓储企业、制造企业初步应用。多式联运体系初步形成,荣庆物流、临沂济铁物流园、满意网、华盛江泉等6家获得省级多式联运试点。
三是智慧物流装备建设取得实质突破。阿帕网络、力扬塑业等企业参与制定多项国家和行业物流标准,标准托盘试点从市内循环向长三角循环延伸拓展,试点企业综合物流成本平均降低6%左右,装卸搬运效率提高50%以上。物联网发展迅速,营运车辆北斗/GPS覆盖率实现90%以上。
二、四抓措施,城乡智慧物流体系建设有力有效
我市立足自身优势,抢抓政策机遇,强化扶持,完善平台、做强龙头,全力推进城乡智慧物流体系建设。
(一)抓政策扶持,激发内生动力
利用政策倾斜,培育本地企业和平台建设。实施物流科技提升计划,重视城乡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在政策、资金、人才、土地、财税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注重扶持城乡物流配送平台、物流科技研发机构等新经济体,一批像菜润家平台、草根快递、阿帕网络等致力于“最后一公里”的物流企业和物流科技研发企业快速成长。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发展智慧物流新业态。重点发展多式联运物流组织新业态,支持鲁南铁路物流中心、临沂公铁联运物流园区业务开展,临沂—乌鲁木齐公铁甩挂多式联运项目入选山东省第一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库,获以奖代补资金540万元,临沂公铁物流园区华阳物流中心入选山东省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库。争创物流新标准试点,实现物流规范化发展。开展国家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建设开放型公共服务平台,争创示范城市。希杰荣庆物流公司、山东高速满易网成功取得全国无车承运人试点资格,货运量、运单量均稳步增长。希杰荣庆无车承运人试点业务量全国排名第13位、全省排名第2位,满易网业务量全省排名第7位。
(二)抓平台打造,夯实建设基础
加强信息互联互通。加强与全国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平台的互联互通,通过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和全国货运平台两个抓手,挖掘应用好交通物流监管数据。建设多式联运公共平台。依托荣庆、满意网、众城物流等省级多式联运试点企业,鼓励建设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推进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着力打通物流信息链,促进交通物流资源整合。完善专业化智慧物流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作用,鼓励企业将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融入传统货物运输方式,支持临沂共同配送信息服务平台、农村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等专业平台发展,整合闲散物流资源,提高物流效率。例如,山东草根快递有限公司在运营方面利用人工智能算法,高效匹配物流数据,做到实时高效的配送服务,建设了“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城乡货运配送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了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抓龙头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培养壮大现代物流运输骨干企业。引导金兰、天源、兰华等物流园区向“公路港”转型,培育一批网络型、短途龙头型企业,提升交通物流枢纽服务水平和公路物流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发展多式联运企业。加快完善铁路路网,发展“公转铁”运输模式,推进鲁南铁路物流中心、临沂公铁联运物流园区等一批公铁联运园区建设,推动中长距离货物运输由公路转移至铁路,降低运输成本。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支持荣庆、立晨等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壮大,重点推动荣庆物流发展冷链物流、甩挂运输,支持立晨物流供应链管理、仓储质押融资和物流信息化快速发展。积极招大引强。“双招双引”工作注重物流品牌企业和物流科技人才引进,吸引如申通物流、天天快递等知名物流企业入驻。不仅带来了物流资源,更吸引了一大批物流人才和风险资本,发挥了很好的“领头雁”作用。
(四)抓基础提升,提供坚实保障
统筹发展公路、铁路、航空和临港物流,初步形成陆海空“三位一体”的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借助临沂物流货物周转快、物流价格低、辐射范围广的优势,完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加强城乡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畅通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通过建设菜鸟驿站、智能快递箱、乡村驿站等方式,打造安全规范、高效便捷的智慧化末端配送服务体系。引入科技化设备,提高运营效率。自动分拣设备、手持终端、智能仓储设备、无线传输系统等技术手段的推广,基本实现了生产作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数据化,提升了智慧物流服务能力。2018年,快递网路693条,同比增长167.57%,网路长度(单程)85829公里,同比增长85.91%。
三、智慧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临沂作为全国最具竞争力的物流枢纽之一,具备物流价格洼地优势,但仍存在如信息化标准化水平不高、科技研发能力弱、物流配送网点建设水平低、专业化物流人才缺乏等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乡智慧物流体系建设和发展。
(一)智慧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
我市已开发运行的物流信息平台、门户网站数量已超过30个,但各平台相对较小、信息数据较少,缺少一个开放式、综合性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临沂市现有134处专业批发市场与24处大型物流园区间的零担物流,尚处于自发配送状态,尚无统一信息平台调度指挥,导致物流需求端与配送端交流反馈不畅,造成大部分车辆单趟配送效率持续偏低。另外,我市部分乡村物流科技基础薄弱。乡村网络设施水平低,信息终端和服务供给匮乏,严重制约乡村物流科技设施的投入和使用,
(二)智慧物流标准化不统一
物流产业上下游在设施、设备、装具等方面标准不统一,适配性差,相关作业不能有效衔接,企业信息平台间的数据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不充分。另外,大部分物流企业的仓储还是普仓,智能化仓储占比较低,标准化物流设备应用率不高,导致物流各环节无效作业增多,物流成本上升,制约了物流系统整体效率的提高。
(三)智慧物流新技术应用不足
我市物流呈现出行业科技含量不高、新技术应用不足的窘境。一方面,没有物流业融资平台和专门的产业基金扶持我市重点智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重点物流企业发展。另一方面,物流企业对智慧物流产业谋划和布局不足,智慧物流关键技术及设施设备研发投入不够,对智慧物流产业的理解和把握不深。
(四)物流大数据洼地效应差
我市城乡物流行业过度分散,行业壁垒、企业“防火墙”依然厚重。人流、车流、货流、信息流整合困难,政府数据开放力度不足,现有物流环境、成本、资源等优势难以利用数据共享、信息互通发挥出更强的吸引力,形成临沂特有竞争优势。
(五)智慧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随着临沂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培育和成长起来一批商贸物流、公路物流、第三方物流等专业人才,但是距离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在供应链物流管理、国际物流综合服务、物流金融、物流信息等领域,智慧物流高层次人才缺口较大。
四、深入推进智慧物流体系建设,助力打造“中国科技物流城”
立足引导建设一个信息平台、三个配送中心和一批末端服务网点“131”工程,规划建设物流发展基地、示范中心、应用园区的市域智慧物流节点体系,全力打造智慧物流产业链,加强物流网络建设、资源整合、技术应用和模式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应用于物流的作用,明确物流科技发展方向,积极打造城乡智慧物流体系建设升级版。
(一)加快市场主体培育,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一是着力打造智慧物流园区。支持建设高铁物流中心、国际空港物流中心、高速物流中心等智慧物流园区。引导天源、兰华营房(传化)等传统园区转变运营模式,优化功能布局,完善服务配套,升级成为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智慧物流园区。二是培育智慧物流企业。鼓励交通物流企业通过投资并购、资产重组、强强联合、战略协作、企业联盟等方式,提高物流资源集约度和市场集中度,培育一批具有全球供应链资源整合和调配能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供应链专线物流企业。三是发展智慧物流新业态。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争取设立鲁南铁路物流园区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加快建设大宗货物铁路专用线,提升中欧班列、中亚班列的运营水平。积极推动航空口岸正式开放,加快口岸配套设施工程建设。加强临沂港与沿海青岛港、日照港的对接,积极推进电子口岸大通关体系建设,实现与山东省通关一体化建设的通关信息平台共享交互。发展网络货运,以《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为契机,在前期无车承运人试点基础上,择优选择一批优秀智慧物流企业开展网络货运,提高我市网络货运发展水平。
(二)加快物流科技创新,提升智能应用水平
一是实施“互联网+”行动。大力推动“互联网+高效物流”“互联网+便捷交通”发展,将互联网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融合,搭建“沂蒙在线”综合运输服务调度指挥平台、“临易行”交通便民服务信息平台,商城物流信息化平台,实现公路、铁路、航空、公交、出租数据资源的信息共享、智能应用,推进物流大数据中心建设。二是鼓励智慧物流技术研发。举办高规格智慧物流论坛,促进行业技术交流,聘用国内外知名物流专家共同建设中国物流科技产业研究院、打造中国物流科技港、成立物流科技产业基金,支持物流科技发展,提升我市物流科技研发应用水平。三是扶持智能仓储物流综合体建设。借鉴银川电商快递物流协同产业园模式,前瞻性建设“前园后仓”高效智能物流模式,进行集约化运营。把供应链管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循环共用服务中心、物流金融服务中心和智能立体仓储中心结合起来,支持无人仓、无人机货运、AR等现代物流分拣技术,打造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程度一流的综合性智慧物流基地,推动物流行业转型升级。
(三)加快物流信息共享,提升标准建设水平
一是推动标准统一信息共享。统一生鲜农产品、工业品和包裹的外包装模数,最大限度提高车辆、装卸设备、仓库、集散中心等设施和设备的空间利用效率。统一信息编码标准,纵向上,在收、运、派全程采用唯一的信息识别标示,提高读取识别率,减少换装次数和运行时间;横向上,有效衔接交通运输、商贸流通、农业、供销、邮政、快递以及电商企业,规范信息传输和数据存储,以利于信息共享。二是推广应用标准化托盘。以重点企业为载体推广标准托盘及循环共用,鼓励对非标准托盘进行标准化更新,增加标准托盘使用量,鼓励托盘生产企业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高质量托盘。三是推动物流车辆标准化。按照“车型、技术、标识、管理”四统一的原则,推广使用中置轴汽车列车等先进车型,促进货运车辆标准化、轻量化。鼓励企业应用厢式、冷藏、散装、液罐、集装箱、城乡配送等标准化运输车辆,提升技术手段,降低物流成本。四是提高应用物流标准化设备。对接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物流信息互联共享标准,加快物流行业信息化应用落地推广。支持物流企业基本普及使用物流代码、物流标识标准、自动识别与分拣跟踪、数据库结构标准、电子数据交换、北斗/GPS车辆货物自动跟踪、物联网等先进物流技术。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高效配送水平
一是提高城乡道路运行效率。加强城乡配送网络的衔接,通过财政支持加大城乡路网的覆盖面积,提高公路的等级、服务水平和公路的运输能力,健全物流交通网络,提高物流管理机制,解决配送货车进城难、停靠、装卸难的问题,提高公路运输的质量和效率。二是加强城乡仓储规划和配送车辆管理。打造城乡智慧分拣仓储群,建议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或收费站附近,建设一批“仓配一体”的智慧分拣仓,搭建城乡智慧物流配送平台,将不同网络的货物运输纳入同一物流配送网络进行科学合理的运输调度。整合新能源车辆配送,优化配送路线,逐步形成“干线货运不进城、物流货物不倒仓”的配送模式,大大缩短货物在道路的运输时间,减少城乡的车流量,缓解城乡交通拥堵,提升整个物流行业的运输时效。三是加快整合乡村物流设施。整合现有的乡镇物流设施,将合作社、农家店和邮政网点发展为物流终端综合服务商,将原来分散的生鲜农产品、工业品和包裹集散点集中到一点,即多站合一,集中调配装载货物,减少投资、提高效率,为农村消费者提供更为简洁便利的物流服务。加快终端站点5G、IoT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配送终端信息化、智慧化服务能力。四是鼓励发展绿色运输。给予使用新能源货运车的物流企业发放《市区道路通行证》,允许持证车辆可在市区内全天候通行、临时停靠装卸货物,允许从事社区配送,允许配送车辆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加装液压装卸尾板。对购置新能源车给予一定补贴,鼓励城乡货运配送企业使用新能源车辆。
(五)加快要素招引培育,提升品牌建设水平
一是实施智慧物流新型业态园区平台招引。依托我市零担专线物流优势,借鉴国外专线物流整合经验,引进物流交易网络服务平台,建设专线物流公路港,提高零担专线物流集中度。二是引进物流信息平台。积极引进全国知名物流信息、城市配送、智慧物流供应链等相关平台,加强同本地物流信息平台的股份制合作,融合我市物流信息资源,解决我市物流信息孤岛问题,打造智慧物流末端配送平台。三是实施智慧物流人才招引。推动临沂与国内知名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发挥临沂大学、临沂交通技师学院等本地高等院校作用,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国家级物流专业协会、上海海事大学等专业院校共建物流研究院(所),支持开设临沂分校或研究生院,开展物流科技研发、应用研究和规划咨询,加大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环节的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培养物流管理创新型人才,提高我市智慧物流行业发展的软实力。
(课题组成员:蓝智善 王聪聪 高存华 杜宇功)